中國歷代茶文化演變

中國歷代茶文化演變

國茶文化源流久遠,並早已融入華夏子民的生活中,古今百姓「開門七件事」當中就有茶。今年十二月,蘇富比首獻兩場與飲茶相關的拍賣:「甘茗廻香 – 中國歷代茶器的演變」及普洱茶專場「珍茶淺酌」,和大家一起細賞珍茗古器,回望這清香綿遠的歷史。

中國人何時開始飲茶,眾說紛紜,最廣為人知的起源莫過於傳說中神農氏嚐百草,發現以水煮葉後服用可解毒。至於文獻記載,則始於西漢時期辭賦家王褒所寫的一則四川見聞〈僮約〉,是目前最早有關飲茶和買茶的紀錄,此外司馬相如和揚雄等西漢文學家都曾在著述中提及過茶。

歷朝關於茶事只有零星記載,直至唐朝,茶文化才真正興起。家喻戶曉的「茶聖」陸羽生於盛唐開元年間,他著述的《茶經》是已知世上最早關於茶的專著,內容涵蓋茶葉栽種採收、製茶工序、鑑茶、煮茶方式、茶具使用方法等,堪稱集大成之作,對中國人的飲茶習慣影響深遠。陸羽認為茶不僅有益身體,更可清心怡神,其時文人雅士皆好品茶,在煮茶和品茗的過程中暫得逍遙,因此茶又稱「滌煩子」 。隨著飲茶習慣盛行,而且禪寺僧人品茶風氣更盛,品茶與修心養志遂成一體。唐末品茶名士劉貞亮在《飲茶十德》中說:「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

專門為備茶而設的器具到了唐朝已廣為流行,《茶經》中亦鉅細無遺地逐一列舉,從灸茶、煮茶到品茗,總共二十八種。根據陸羽記述,茶青經過蒸青、壓製、烘焙等工序後製成茶餅,貯藏在蘆葦或竹篾織成的茶籠內。點茶時用茶碾將炙烤過的茶餅研成茶粉,投入茶釜中以水煮沸,再以茶盌盛載茶湯。

後人可以從茶具的種類,窺見不同朝代的煮茶習慣。越窰青釉瓷邢窰白釉瓷均為隋至五代常見的釉瓷器,本次茶具專場除了欣呈上述兩窰燒製的茶盌與盞托,尚有數件銀鏨美器。

拍品中的黑陶茶釜青釉茶碾銀茶匙銀茶罐都是用來將茶餅碾成粉末的器具。

茶興於唐而盛於宋,茶具亦隨之演變得更精緻妍秀。俗稱「影青」的素雅青白瓷成為宋人喜用的主流,盛行於唐朝的白釉瓷則逐漸式微,而且被建窰黑釉瓷取代。建窰茶盞釉色多呈深棕或黑色,與茶湯對比鮮明,因此被視為是品茶的理想器皿。

茶文化在宋朝登峰造極,其時主要的備茶方式為點茶法,即是先將茶餅磨成細末,置於茶盌內,注入沸水,再加以擊拂,形成細滑如乳的泡沫。每個步驟都一絲不苟,有如禪修,靜心凝神,修身養性。點茶法東傳至日本後,孕育出茶道精神,今時今日大行其道的抹茶也是起源於此。

明太祖像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及至元明兩朝,泡茶成為備飲的主要方法。明朝中國人口增加,經濟繁榮,茶文化發展更為鼎盛。

明太祖洪武帝下詔廢止茶餅製作,納貢只採散茶,一舉扭轉了唐代以降的煮茶文化。朱元璋認為泡在沸水中的散茶最能帶出茶的品質及味道,因此明朝之後,用於泡茶的茶壺、茶盌和茶盃成為最重要的茶具。

正統四年(1440年),朱元璋第十七子寧王朱權著《茶譜》。全書分十六則,講述製茶、品茶之道以及茶具鑑賞,簡明扼要地涵蓋了茶事的各個方面,下啟中國茶文化的新篇章。

以散茶葉沖泡的方式在清朝繼續演變,時至今日仍是中國最常見的備茶正道。

今次「甘茗廻香」茶器專場誠獻的拍品上至唐代的茶碾茶爐及茶釜,下至清代的宜興紫砂茶壺康熙帶蓋茶壺道光蓋盌茶葉大罐;大至用於宮廷婚嫁的七政寶茶盌,小至能於掌間把玩的文玩核桃黃楊木茶勺連碧玉座,透過精巧雅致的器具以小見大,拼湊出幾千年茶文化清香裊裊的長卷。

中國藝術品

Stay informed with Sotheby’s top stories, videos, events & news.

Receive the best from Sotheby’s delivered to your inbox.

By subscribing you are agreeing to Sotheby’s Privacy Policy.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Sotheby’s emails at any time by clicking the “Manage your Subscriptions” link in any of your emails.

arrow Created with Sketch.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