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派及現代藝術

年華如斯:莫迪里安尼筆下的平民青年

Sotheby's
翻譯此頁面

6月19日倫敦印象派及現代藝術晚拍即將呈獻重要莫迪里安尼肖像傑作。

青年男子坐像,雙手交疊於膝上》是莫迪里安尼所有藝術創作當中最深刻的其中一幅作品,成畫後兩年莫氏便不幸離世,畫中人的目光彷彿有種穿透力,傳達出堅定力量的同時卻又空洞迷茫。沒有瞳孔的眼睛暗示著無限:無論外表如何平凡,內裡其實涵有未知的小小世界。

這幅細膩迷人的畫作是莫迪里安尼肖像畫發展成熟的傑出例子,畫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藝術家居於法國蔚藍海岸之時。1918年4月,莫迪里安尼與伴侶珍妮・埃布特尼離開巴黎,遷往蔚藍海岸,在那裡相對安穩地渡過了戰爭歲月。

莫迪里安尼定居蔚藍海岸直到1919年5月,期間穿梭於尼斯和卡涅兩地,並與同樣為避難而定居南法的巴黎藝術家來往密切。莫迪里安尼曾於巴黎文化圈浸淫多年,前衛畫家如蘇丁、理普希茨、考克多、奇斯林,以及作家馬克斯・雅各布、保羅・紀堯姆等人,都是其肖像畫的主角,但這個時期的莫迪里安尼轉向描繪無名百姓,以法國南部的農民、僕從和婦孺為題創作多幅肖像畫。

維爾納・施馬倫巴赫寫道:「正是此時,莫迪里安尼開始繪畫默默無聞的平民百姓。他的肖像畫描繪平凡男女:園丁、學徒、年輕農民、女僕、女藥劑師,偶爾還有孩童,這些人與他的社會階級有別,身份較『低下』。其創作並非受社會輿論的影響,反而是一種深切的關注……作品無聲地傳達一種扣人心弦的由衷同情,令人動容。」(維爾納・施馬倫巴赫,《亞美迪歐·莫迪里安尼:繪畫、雕塑、素描》,慕尼黑,1990年,頁43)

這幅肖像畫刻劃無名青年男子,情致深刻,瀰漫寧靜和諧的氛圍,更可從中感受到藝術家試圖同理畫中人的心情,作品充滿莫迪里安尼此時期最傑出作品的特質。這幅四分之三半身像的主角直視觀者,坐在一把簡樸的椅子之上,雙手交疊於膝上,頭部微微側傾。畫中人面容及身軀修長,富有矯飾主義風格,神情如夢似幻但也滿懷鬱悶,集合了莫迪里安尼1916年以後肖像畫的特色:流暢的「S」形旋律綫條簡化人形,修長的頸項及空洞的眼睛賦予畫中人神秘的情緒。

Chaïm Soutine, Le chasseur
沙伊姆・蘇丁,《門僮》,約1925年作,油彩畫布,法國國立現代藝術館,巴黎© PHOTO CNAC/MNAM DIST. RMN PHILIPPE MIGEAT.

莫迪里安尼雖然在晚年遠離百家爭鳴的巴黎藝壇,卻對當時正在醞釀的藝術發展瞭如指掌。他的多位藝術家友儕如畢加索、布朗庫西和蘇丁,都從寫實風格轉向近乎抽象的藝術表現。莫迪里安尼早年兼擅繪畫及雕塑,是引領這些新風格運動的重要人物,影響二十世紀藝術發展,但此時的他偏重在自然主義中探索不同詮釋的可能性。

他與其他前衛藝術家均對塞尚的藝術成就抱持敬意,這一點在他身處普羅旺斯期間尤為明顯。塞尚在大部分肖像畫中採用寬厚的筆觸,以簡化畫中主題,同時加強表現力。

莫迪里安尼在創作《青年男子坐像,雙手交疊於膝上》時,利用類似手法演繹畫中主題,簡明粗獷的線條蘊含深切情感。莫迪里安尼筆下肖像畫的獨特之處,在於建立微妙平衡:一方面以獨一無二的形式演繹藝術傳統和新趨勢,另一方面以自然主義表現出他對畫中人的性格心理充滿好奇。

《青年男子坐像,雙手交疊於膝上》成功地憑肖像傳達畫中人情緒,氛圍親暱細膩。柔和樸實的顏色賦予畫作祥和寧靜的氣氛,而畫中人眼神空洞的杏目(這一點後來成為了莫迪里安尼的特色)傳達著一種孤寂,以及無限的可能性。

按此瀏覽《青年男子坐像,雙手交疊於膝上》專屬拍賣圖錄。

相關新聞及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