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業遠圖:新加坡藝術市場的崛起

鴻業遠圖:新加坡藝術市場的崛起

「新加坡發展日益成熟,如今已是一個熱鬧熙攘的地方,與以往只有大型冷氣購物中心而沒有靈魂的城市相比,今昔形象大相徑庭。濱海灣現正興建一所宏偉的藝術中心,新加坡豐富多元的文化也是一種本錢。⋯⋯我們正在比較新加坡與全球其他一流城市,研究世界級城市所具備的鮮明特色,再應用於新加坡。」
新加坡前總理吳作棟於1998年1月18日的演講節錄

自1998年時任總理吳作棟決心將新加坡發展為「世界級城市」後,新加坡確實在二十多年間躍昇為亞洲頂尖國家,當地資金和文化資源也同時充實起來。新加坡位於馬來亞半島末端,一直是旅遊熱門勝地,近年卻以新興亞洲藝術樞紐的身分引起國際關注,這一點可以從大量富裕的中國人和印尼僑民湧入新加坡來印證,在植物園、璀璨夜市和亮麗的小島渡假村等賣點以外,吸引了外國藝術家和藏家的注意。

黎譜 《越南女士》 將於8月28日現當代藝術拍賣會亮相

現當代藝術拍賣 將於8月28日隆重舉槌,標誌暌違十五年後蘇富比再度於新加坡舉辦現場拍賣,印證獅城作為區內藝術之都,也展現蘇富比積極拓展業務,致力立足亞洲市場的決心。是次拍賣呈獻黎譜、亨德拉・古拿溫、阿莫索羅等東南亞藝術大師的佳作,亦精選了朱德群、趙無極、拉法・馬卡龍、沃爾特・史畢斯等藝壇巨匠的珍品,突顯有別於將作品從概念上劃分東方和西方的做法。新加坡的藝術地景方興未艾,空前絕後,充滿各式各樣的藝術形式,既能博採眾長,又做到不忘根脈,保留地方特色。就在蘇富比亞洲舉行這場重要拍賣之前,率先看看新加坡在定位為東南亞的藝術重鎮之外,如何發展成全球現當代藝術的中心。

新加坡歷經數十載,終於踏進恢弘的世界藝術版圖。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新加坡政府聚焦提升這個城市國家的文化內涵,推動國家成為貢獻國際藝壇的主力;自此,國家藝術委員會(National Arts Council,NAC)提供大量經費,支持藝術文化發展。然而,新加坡直到2000年透過「文藝復興之城計劃」才確立其文化事業宏圖,利用大型公共資助為戰略計劃,參考倫敦和紐約的發展方式,將新加坡定位成世界級藝術城市。

趙無極 《無題,1958年8月至12月》 ,將於8月28日現當代藝術拍賣會亮相

以上措施推行多年後,近年再次出現推動文藝發展的新動力。在2018至2019年度,新加坡國家藝術委員會投放在捐贈、補助和獎學金就花費了6,800萬新加坡元(5,100萬美元)。公共撥款增加,不僅支持藝術家發展事業,還資助了一系列國內的文化措施和藝術展覽。這段期間,新加坡發起多項新舉措,包括2006年舉行首屆新加坡雙年展,2008年政府資助成立新加坡藝術學院,2013年推出新加坡藝術週,2015年新加坡國家美術館落成開館。此外,1996至2015年間,每年付費看展覽和演出的入場人數從75萬人增至190萬人。同樣道理,據國家藝術委員會資料顯示,文藝界對新加坡的經濟貢獻也增長兩倍,多達17億新加坡元。

亨德拉・古拿溫 《沙灘上的漁市場》 ,將於8月28日現當代藝術拍賣會亮相

新加坡已成為亞洲大都會,也是國際藝術市場的交易中心,吸引許多海外藝壇明星落戶。東南亞當代藝術平台S.E.A. Focus創始人余惠美據觀察所得說道:「當我們談及亞洲,來自中國、日本和韓國的藝術家比較佔優,但要明白重要的一點,當代藝術的世界並不止於此。」

正當主流討論都聚焦於外地藝術家移居新加坡發展的情況,但我們須知這種影響並不是單向的。回想在新加坡發生過的藝術運動,如二十世紀的南洋風格。張荔英是南洋藝術運動的關鍵人物,她借鑑中國和法國的現代藝術,憑創作建立起新加坡的本土風格和身分。

張荔英 《小船與店屋》 ,將於8月28日現當代藝術拍賣會亮相

新加坡藝術生態的發展環境優越,正是得力於國家的對外投資政策、人均本地生產總值和自由蓬勃的市場經濟。新加坡國際藝術博覽會(ART SG)聯合創辦人任天晉表示:「愈來愈多國際企業選擇新加坡作為拓展泛亞業務的基地,這一趨勢在科技界中尤為明顯,西方主要的科技公司都以獅城為基地。不少中國科技巨擘也選擇這裡作為在中國以外的發展地點。」近年許多家族辦公室也以相近理由,在新加坡設立據點或小型辦事處,投資亞洲區。

「不用說也知道,新加坡有完善的商業基建,有以家庭為重的生活方式,而且旅遊便利,對研究這裡藝術市場的人而言,以上一切都放大了新加坡的優點。」
39+ Art Space創辦人兼總監劉英梅,ARTnews,2022年7月28日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外觀 National Gallery Singapore

許多萬眾矚目的大型展覽選址於新加坡,例如2017年「草間彌生:生活是彩虹之心」及2021年「白南準:未來即當下」,兩個展覽都為新加坡國家美術館吸引大量參觀者入場。時至今日,新加坡有超過五十間博物館,包括擁有逾八千件藏品的新加坡國家美術館。

在新加坡舉行展覽,展場也不只限於正式的畫廊空間。KAWS的巨型充氣裝置《KAWS:HOLIDAY》到訪過世界各地重要的藝術都會後,終於在去年11月以快閃形式駕臨濱海灣,引起極大迴響。由街頭藝術到塗鴉、光影藝術節、巨型公共裝置,這裡的藝術形形色色;公園、商業中心,甚至連晨運徑也是展示創意的場所。其後KAWS又在新加坡與日本服裝零售商Uniqlo合作,推出KAWS與芝麻街聯名的衣飾商品,一開賣就讓烏節路大排長龍,蔚為風潮。

2016年,RIPPLE ROOT在華埠恭錫巷創作的一幅壁畫

新加坡有不少古蹟與其殖民歷史有關,例如建於1827年的國會大樓,現已改建為多元藝術演出場地「藝術之家」。國會建築經修復後回復昔日光彩,用於舉辦各類演奏會和展覽,顯得份外亮麗耀目。舊內閣室闢出一部分,映襯尼日利亞裔英國藝術家因卡・修尼巴爾置於房內的裝置《天下為公》。這座建築充滿藝術元素,堪為殖民時代的新加坡縮影。只要在獅城漫步穿行,就會發現更多例子:英軍軍營吉爾曼營房建於1936年,2012年營房活化成著名藝術場地,成為新加坡當代藝術園區的一部分。還有由修船廠翻新而成的臨時展覽空間「二零二零」,主要展出女性藝術家的作品。

新加坡的藝術市場看似穩步上揚,但世事難料,尤其是現今環境步伐急速,這解釋了為何大家仍然密切關注新加坡的藝術生態如何發展下去。活躍於新加坡的策展人凱魯丁・荷利(Khairuddin Hori)在2022年說:「新加坡要在藝術發展掀動影響未來的變化,就需要堅定投入的本土企業和高瞻遠矚的人士參與其中,他們要有熱誠,真正關心文化的長期發展,而且思慮成熟,能夠從不同角度看事情。」

草間彌生 《紅色無限網》 ,將於8月28日現當代藝術拍賣會亮相

新加坡的本地藝壇也許尚在新興階段,但有人留意到社會為培育藝術人才付出的努力。新加坡賅佳畫廊創辦人賈斯迪普・桑德胡在2019年說:「新加坡從來都不是盛產藝術家的城市,但將近三十年前(政府)開始大興基建,改進藝術院校。現在這裡有可以持久發展的藝術社群,本地的年輕藝術家也能夠自食其力。」

劉英梅補充道:「我最近看到一些經驗豐富的收藏家移居新加坡,也認識幾位考慮長期留在這裡的收藏家,他們還計劃將所有藏品搬到獅城。」

東方和西方交接的範圍日益模糊,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新加坡的藝術地景方興未艾,空前絕後,充滿各式各樣的藝術形式,既能博採眾長,又做到不忘根脈,保留獨一無二的地方特色。


翻譯:劉偉娟
Chinese version translated by Caddie Lau

現代藝術 | 亞洲

關於作者

Stay informed with Sotheby’s top stories, videos, events & news.

Receive the best from Sotheby’s delivered to your inbox.

By subscribing you are agreeing to Sotheby’s Privacy Policy.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Sotheby’s emails at any time by clicking the “Manage your Subscriptions” link in any of your emails.

arrow Created with Sketch.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