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一段真挚的友谊 | 培根的卢西安・弗洛伊德肖像

记一段真挚的友谊 | 培根的卢西安・弗洛伊德肖像

创作于1964年的《卢西安・弗洛伊德肖像习作》见证了二十世纪两位英国画坛巨匠的深厚情谊。弗朗西斯・培根擅长以画笔捕捉人类复杂的心理状态,撩拨观者的情感和思绪,这幅他为好友绘画的肖像正是一例。这幅杰作究竟如何诞生?两位性情迥异的大师又是如何激荡出灿烂的艺术火花?本文为您逐一娓娓道来。
创作于1964年的《卢西安・弗洛伊德肖像习作》见证了二十世纪两位英国画坛巨匠的深厚情谊。弗朗西斯・培根擅长以画笔捕捉人类复杂的心理状态,撩拨观者的情感和思绪,这幅他为好友绘画的肖像正是一例。这幅杰作究竟如何诞生?两位性情迥异的大师又是如何激荡出灿烂的艺术火花?本文为您逐一娓娓道来。

中文版编译:劳嘉敏、黄梓铃
Chinese version translated by Olivia Lo and Michelle Wong

本作在斯德哥尔摩现代美术馆1965年2月至4月的「弗朗西斯・培根:1945–1964年画展」中展出。
艺术品:© THE ESTATE OF FRANCIS BACON。版权所有。 DACS 2022

1944年,弗朗西斯・培根與盧西安・弗洛伊德在倫敦初次見面,兩人一拍即合,隨後相交接近四十年,期間彼此切磋砥礪,碰撞出光彩奪目的火花。這對藝壇強豪在整個五、六十年代可謂焦孟不離,他們在私人会所 Colony Room、法国酒吧和 Coach & Horses 里高谈阔论,令充满波希米亚气息的苏豪区变得俨如一块专属领地。他们的出现吸引了一群杰出的作家、诗人和音乐家,包括著名记者丹尼・法森(Dan Farson)和杰弗里・伯纳德(Jeffrey Bernard)、众多艺术家的缪思亨莉塔・莫瑞丝(Henrietta Moraes)、画家兰克・奥尔巴赫(Frank Auerbach)、迈克尔・安德鲁斯(Michael Andrews)和诗人斯蒂芬・斯彭德(Stephen Spender),一时之间高朋满座,当中甚至夹杂了好些为世所不容的怪杰和附庸风雅的看客。身处风暴中心的正是培根和弗洛伊德,他们几乎每日每夜都会碰头交换小道消息,把酒言欢之余分享创作灵感,互相启发、鼓励,为对方画像,批评对方的作品,意见相左时还会争个面红耳赤,使本来亦敌亦友的关系燃烧得更加炽烈。

塞西尔・比顿镜头下的卢西安・弗洛伊德,1956年摄。
© THE CECIL BEATON STUDIO ARCHIVE AT SOTHEBY'S

两人共同的老相识法森认为,培根和弗洛伊德几乎「密不可分」。根据卡萝琳・布莱克伍德(Lady Caroline Blackwood)忆述,在她与弗洛伊德1953至1959短短六年的婚姻生活里,「差不多每天」都不得不与培根一起吃晚饭。形影不离的日子为培根和弗洛伊德提供了发挥艺术天赋的丰沃养分,两人之间独一无二的羁绊在《卢西安・弗洛伊德肖像习作》一作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此画仿佛在情感的海洋中浸润过一般,饱含了惺惺相惜却又不甘后人的拉扯与张力,深厚的交情伴随着颜料凝固,永远驻留在画布之上,培根那无人可匹敌的绘画风格也因此展露无遗。

弗朗西斯・培根,1975年摄。

培根与弗洛伊德的缘分多亏了英国画家格雷厄姆・萨瑟兰(Graham Sutherland)的穿针引线。弗洛伊德后来曾经提起事情的来龙去脉:「我不知天高地厚地问格雷厄姆『你认为谁是英国最好的画家』,他回答说,『啊,是个你从来没听过的人,他就像维亚尔和毕加索的混合体,从来未办过展,生活方式与众不同,我们夜晚有时会去他那里开派对』。」

五年后,另一位画家兼艺评人温德姆・路易斯(Wyndham Lewis)在《聆听者》杂志上盛赞培根是「欧洲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把他与古典大师维拉斯盖兹相提并论——「如今没有任何一位年轻艺术家像培根那样举足轻重。他的某些作品使我想起维拉斯盖兹,他与这位大师一样喜用黑色」。弗洛伊德在第一次看见培根的作品及其无与伦比的绘画技巧时,同样难掩兴奋之情。

「他说过要在每一道笔触里糅入庞杂的讯息,这种想法让我忍俊不禁,却又跃跃欲试…… 我意识到,这与我的行事风格大相径庭。」
- 卢西安・弗洛伊德评论弗朗西斯・培根

弗朗西斯・培根,《亨莉塔・莫瑞丝肖像习作》,1964年作。 Courtesy of Heidi Horten Collection, Photo: Courtesy Heidi Horten Collection

弗洛伊德与培根一样,都是主流社会的局外人。培根是一名同性恋者,与虔诚保守的爱尔兰家族关系疏离;弗洛伊德则从小跟随双亲逃离纳粹德国,在一个陌生的国度里寻求难民庇护。他们的人生经历为各自的艺术创作注入了深刻的内涵,并融铸到两人的纽带当中。

关于这两位艺坛巨擘的关系,培根的友人迈克尔・佩匹亚特(Michael Peppiatt)曾经在回忆录中写道:「我认为他对弗朗西斯心存敬畏,甚至爱慕。但我们当中大多数人应该都是如此吧,无论是卢西安,还是乔治、我、索尼娅・奥威尔、包括亨莉塔・莫瑞丝在内的模特儿们,或者是在马勃洛画廊为弗朗西斯打点一切的贝丝顿小姐都是如此…… 弗朗西斯就是中心点,我们都有意无意地围着他转。」

卢西安・弗洛伊德,《弗朗西斯・培根》,1956-57年作。
私人收藏
图片来源 / 艺术品:© THE LUCIAN FREUD ARCHIVE。版权所有 2022 / BRIDGEMAN IMAGES

事实上,培根的确为弗洛伊德的人生和艺术创作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弗洛伊德这样忆述他们早年的相处:「我立刻意识到培根的作品与他对生命的感受息息相关,而我的作品看上去则需要耗费大量精力才能完成。那是因为无论我做什么事情都需要耗费九牛二虎之力——直到今日仍然如是。弗朗西斯则会冒出些想法,然后诉诸画笔,将其摧毁,又再次下笔。我欣赏的是他的态度、他对自己作品的冷酷无情。我认为弗朗西斯自由绘画的作风让我变得更加大胆。」

Black and white photograph of George Dyer and Francis Bacon in Soho in the 1950s
乔治・戴尔与弗朗西斯・培根1950年代在苏豪区的黑白合照。摄影:约翰・迪肯;收藏:都柏林市美术馆安。 © THE ESTATE OF FRANCIS BACON。版权所有 / DACS, LONDON / ARS, NY 2019

《卢西安・弗洛伊德肖像习作》完成于培根事业的巅峰期,当时,不少知名的艺术机构陆续为他举办展览,令他日益在国际间享负盛名;私人生活方面,他与乔治・戴尔(George Dyer)的恋情正值蜜月期,而他与弗洛伊德也成为了推心置腹的密友。六十年代,培根在事业上持续突破,并因此创作出一批出类拔萃的自画像。另一边厢,弗洛伊德也画过以培根为模特儿的素描:1952年,他为挚友画了一幅观察入微的肖像;第二幅作品在1956年落笔,但并未完成。反观培根则为弗洛伊德画过大量肖像,第一幅创作于1951年,之后完成的作品数量不少于16幅。

卢西安・弗洛伊德与身后的弗朗西斯・培根画作《两人》(1953年作)。
图片来源:© DAVID DAWSON。版权所有 2022 / BRIDGEMAN IMAGES

同一时期,一向习惯从旁观察的弗洛伊德笔下的主题逐渐从城市景观和自画像,转向更加阴沉以及更多层次的人物肖像和裸体。他与培根一样,倾向以人体传递并透视情感深度,而且着迷于每一缕肌腱、每一块骨骼和脸部表情所能盛载的丰富内涵。他们各有一套研习人体的方式:培根会从照片中搜集想法;弗洛伊德则以堪比万年冰川移动的缓慢速度作画,他在2005年为英女王画像时,女王曾说过他画得很慢,弗洛伊德当时尖锐地回了一句:「陛下,这已经是我马力全开的速度了。」

卢西安・弗洛伊德,《弗朗西斯・培根》,1952年作。
图片来源:© TATE。艺术品:© THE ESTATE OF FRANCIS BACON。版权所有。 DACS/ARTIMAGE 2022

为弗洛伊德立传的作家威廉・菲佛(William Feaver)提到培根六十年代为弗洛伊德所画的肖像时,把它们描述为「全都依据(两人的朋友约翰)迪肯所拍摄的弗洛伊德照片,而那些照片的制作其实经过深思熟虑,有计划地铺排出戏剧色彩。培根会强调形体的知觉,善于放大坐下、弓身或活动身体放松脖子和膝窝的感受。他喜欢在瞬间猛然流露出来的感受,而这通常牵涉到姿势的转换」。

弗朗西斯・培根,《卢西安・弗洛伊德肖像习作》,1964年作。

在《卢西安・弗洛伊德肖像习作》中,狂乱的翠绿、粉红和白色笔触在弗洛伊德的脸上搅成一团,呈现出一种发自本能的动态——或猛然的抽动——弗洛伊德的头正快速地拧向一边,上半身以紧绷进逼的姿态向前倾。

这种紧握拳头、充满威吓性的肢体语言,就算在这个时期的弗洛伊德大型画像中亦十分罕见,堪称绝无仅有。在1969年的《三幅卢西安・弗洛伊德习作》和1966年的《三幅卢西安・弗洛伊德肖像习作》这两组三联屏作品中,弗洛伊德虽然同样表现得焦躁不安,但他双腿交叠,手臂交叉,身体微侧,似乎在拼命逃离观者的目光,看起来缺乏信心,充满自我保护意识。 《卢西安・弗洛伊德肖像习作》却正好相反,画中的主角自信十足,衣襟大开,以正面向着观者。培根丰厚的笔触令弗洛伊德的面容极度扭曲,但他仍然眼神坚定地凝视着观者,毫无回避之意。这种强烈的冲击源于培根对戏剧张力与冲突的热爱,也同时表达了他对弗洛伊德一言难尽的复杂情感。

约翰・迪肯镜头下的卢西安・弗洛伊德,1964年摄。

多年以后,弗洛伊德的女儿贝拉・弗洛伊德(Bella Freud)谈及父亲与培根在八十年代中分道扬镳的往事时说道:「弗朗西斯显然是父亲欣赏和尊敬的人。世界上能使父亲用那种口吻谈论的人并不多。他反覆讲述那些关于弗朗西斯的往事,它们听起来总是火花四溅,耀眼得让周围的一切黯然失色,向往之情化解了敌意,那些回忆是如此的鲜明,外人甚至无法置喙。我想,父亲与弗朗西斯疏远后,肯定十分挂念他。」

《卢西安・弗洛伊德肖像习作》承载了两位二十世纪重要画家的恩怨纠葛,并且彰显了弗朗西斯・培根在激发他人内在情感与捕捉人类复杂心理面向的超卓功力,同时也展现了卢西安・弗洛伊德的伟岸容姿和身体里一触即发的力量。这幅巨作见证了艺坛两大巨头的相遇相知,为历史上这段澎湃激扬的交锋留下不朽的注脚。

More from Sotheby's

Stay informed with Sotheby’s top stories, videos, events & news.

Receive the best from Sotheby’s delivered to your inbox.

By subscribing you are agreeing to Sotheby’s Privacy Policy.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Sotheby’s emails at any time by clicking the “Manage your Subscriptions” link in any of your emails.

arrow Created with Sketch.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