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的北京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很精彩,藝術愛好者可以一睹畢加索名作風采,不少作品首次亮相中國,意義非凡。畢加索的作品記錄了二十世紀歐洲藝壇的風雲幻變,雖離當時中國的動盪局勢略為遙遠,不過館長田霏宇(Philip Tinari)認為兩者並非毫無關聯。他指出:「在二十世紀的中國,人們對畢加索的看法不斷改變,這大概跟他生前身後中國的政治轉變有莫大關係。」
田霏宇還提到,本次展覽邀請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吳雪杉撰文,闡述畢加索對中國產生的影響如何慢慢演變擴大。「畢加索的作品在中國並沒有得到廣泛收藏和展出,但是他的名字絕不陌生。館方期望不僅是以名氣吸引觀眾,而是藉由這次展覽讓公眾確實看見畢加索的藝術天賦及個性風格,從而理解他的藝術成就」。
是次展覽名為〈畢加索——一位天才的誕生 〉,由蘇富比鼎力贊助支持,呈獻創作於1893至1921年間的103件作品,經國立巴黎畢加索博物館(MnPP)向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慷慨借出。精選展品包括1901至1906年間的自畫像,以及1919年的《戀人》。田霏宇強調:「這是中國迄今為止最全面和最重要的畢加索作品展。能在北京舉辦規模如此盛大、而且質素超群的現代藝術巨匠大展,實在難能可貴。」展覽由國立巴黎畢加索博物館藏品總監艾米利婭・菲利普 (Emilia Philippot)策劃,集中回顧畢加索創作生涯的頭三十年。「你會覺得這個展覽就是對畢加索這句名言的詮釋——『我想成為畫家,最後我成為畢加索』。」
展覽總共分為五個部分,展現畢加索在藝術風格上的嬗變:揭開序章的是「早期畢加索」,聚焦於早期作品如《戴帽子的男人》(1895年)和《古代石膏像素描》(1893–94年);「藍色和粉色畢加索」講述他不再仿傚後印象派繪畫,轉而塑造獨特的個人風格,作品包括《瘋子》(1905年)和《兄弟倆》(1906年);「驅邪者畢加索」和「立體主義畢加索」回溯其作品《阿維尼翁的少女》(1907年)、《彈曼陀林的男子》(1911年)和《壁爐旁的男人》(1916年);「多變畢加索」則著眼於他對古典主義的致敬,並勾勒出晚期的事業軌跡,例如《習作》(1920年)和他在1919年為俄羅斯芭蕾舞團劇目《三角帽》所作的美術設計。
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將在展覽期間推出相關活動,包括電影放映、小型演出及講座。「畢加索在中國」專題研討會也將開跑,討論主題圍繞畢加索對中國藝術家的影響,以及他在中國民眾心目中的普遍形象。
兩家藝術機構早在2015年展開商討,後來因為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易主和重組事宜暫時擱置,去年翻新改造工程完成後恢復討論。中心一般以當代藝術為主導,〈畢加索——一位天才的誕生〉開拓了嶄新的方向,同時帶來挑戰。田霏宇表示:「在2018年全年的大型翻修工程期間,我們改善了館內的氣溫、濕度調控和保安系統。是次展覽標誌著翻修工程圓滿結束,此後本館能夠繼續舉辦更多同類展覽——應對創作年分較為久遠的展品保護作品狀況,新工程完成後的UCCA 更有能力接待大批訪客。我們也需要重新定位宣傳推廣策略,接觸更多不同層面的北京和外地觀眾群。」
展覽標誌著中法藝術交流的里程碑,兩國領袖均表示希望藉此促進將來的合作。一如田霏宇所說:「我們非常感激兩國政府給予的支持,法國將這次畢加索展覽視為今年文化交流的核心項目。」
中法政府將2021年定為中法文化旅遊年,文化共享是法國總理愛德華・菲利普和中國總理李克強去年6月會面時的重要議題。今年3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法國總統馬克龍在愛麗舍宮進行會談,再次強調雙邊文化交流的重要性,當中提到〈畢加索——一位天才的誕生〉大展以及凡爾賽宮和故宮的合作。馬克龍認為:「這體現了我們的共同意向,希望找到聯結我們兩國之間的關鍵紐帶,奠定互相理解的基石 。」
〈畢加索——一位天才的誕生〉,北京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6月15日至9月1日。蘇富比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