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季,蘇富比的中國藝術品不僅見於11月7及8日拍賣會,並將亮相於11月31日之「Collections」拍賣會及11月6日之重要地毯收藏拍賣會,所呈獻之傳統中國地毯可謂前所未見,精彩可期。
地毯此門工藝可謂涵蓋各域 - 從製於鄉村、部落及城鎮,以至宮廷御製,從西班牙到中國,其中包羅甚廣。因此,各個地毯拍賣會的特質亦差距極大,這次拍賣會則呈獻一系列早期中國地毯,部份拍品如Larsson佛獅 「博古」地毯從未現身拍賣場,另一部份則屬從新發現之品,如Carmen Thyssen-Bornemisza 收藏Scofield Thayer地毯, 對上一次拍賣已是三十多年前的事。
傳統中國地毯於二十世紀初期現身國際市場,在此前並不為人所知。地毯學者Arthur Urbane Dilley寫道:「中國地毯於美國出現的過程和市場迅速熱烈的反應同樣戲劇化。美國藝術協會於1908年首次宣佈出售此門藝術品,彷彿它是從另一個星球抵達地球那樣。」
Dilley 本人,以及Louis Tiffany、J K Mumford、Frederick Moore、T B Clarke、Scofield Thayer等收藏家和多位現代藝術及文學贊助人都對此趨之若鶩,而Thayer珍藏的一幅地毯更將現身本拍賣會。當年先後共有大約 1,650幅早期中國地毯在15個拍賣會上出售,直至1920年貨源耗盡方止。
歲月留痕,時至今日,僅餘少於六百幅傳統中國地毯傳世,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最豐,共有一百幅以下,多為萬曆年例。紐約大都會美術博物館及華盛頓織品博物館均有收藏少量作例,其餘大多仍屬歐美私人收藏。
本拍賣會呈獻中國地毯精品,為藏家提供入藏的少有良機。拍品多來自寧夏,當地在1696-97年康熙皇帝進軍後,地毯製品大幅增加。地毯能顯示崇高地位:明清二朝皇帝畫像,必有地毯在內,而大約1900之後所攝紫禁城照片,亦顯示皇宮內多陳設地毯。
本拍賣包括一幅珍罕早期絲綢及金屬絲地毯,斷代約1800年,帶「乾清宮御用」款,或用於鋪墊寶座台。地毯用於展示廳堂之內重要位置,保暖舒適,並以紋飾營造和諧美感,與其他置於宮廷之中國藝術品紋飾相輔相成。
Larsson佛獅「博古」地毯及Thyssen-Bornemisza佛獅及「博古」紋地毯分別來自十八世紀初期及末期,乃運用寓意豐饒之紋飾符號裝飾工藝品的佳例。拍賣會並呈獻多幅地毯,紋飾涵蓋所有此類工藝之經典,如龍紋、常見於絲綢之紋飾、牡丹、蓮紋、精細鏤雕風格紋飾、幾何圖案等,是欣賞傳統中式起絨織品豐富紛呈、含蓄優雅的難得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