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千潑彩山水鉅製〈伊吾閭瑞雪圖〉
香港蘇富比中國書畫春季拍賣將於四月二日舉行,屆時推出近二百五十幀近現代名家佳作,以首度面世的張大千潑彩山水鉅製〈伊吾閭瑞雪圖〉,最為矚目。

101 x 196 公分 估價 50,000,000-70,000,000港元

伊吾閭瑞雪圖。
己酉夏日為鵬飛吾兄、閭英夫人儷賞。爰翁八德園。
鈐印:「張爰私印」、「大千」、「大風堂」。
上款「鵬飛吾兄、閭英夫人」即張學良長女張閭英及女婿陶鵬飛伉儷。張學良與張大千於上世紀三十年代初結識,以藝論交,自此奠下兩家逾半世紀之友誼。「西安事變」後,少帥身陷囹圄,押台幽禁,與大千仍未輟往來,屢獲佳作寫贈。

張閭瑛(1916-2016),張學良、于鳯至夫婦之長女,奉天海城人。早歲師事金北樓弟子李上達,習山水。三十年代留學歐美,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碩士畢業。陶鵬飛(1909-1999),遼寧鳳城人,滿族,清攝政王多爾袞之後。東北大學首屆畢業生,先後赴德、英、美諸國留學,後在德國普萊斯盧大學任漢文教授。兩人一九四一年結縭,移家美國舊金山灣區,從事教育工作,分別在當地聖他克拉大學和山麓學院任教職。

六十年代,張大千輾轉巴西、美國間,治療眼疾,並在加州克密爾「可以居」小住休養,陶氏伉儷即居鄰近灣區。張閭瑛因父親關係,自幼與大千結識,定居舊金山後,常相往來,或伴遊,或觀作畫。據陶鵬飛憶述,兩家常在後院燒烤敍餐,且同嗜京劇,談劇論戲常為飯後話題。陶氏亦得大千親自導賞古今畫事,六、七十年代獲贈作品甚豐。他成立之舊金山中華聯誼會,大千不時參與支持,亦畫家一九六七年在美國史丹福大學展覽之籌辦單位之一。

畫題曰「伊吾閭瑞雪圖」,即醫巫閭山,古稱甚多,簡稱閭山,地處遼寧,於錦州市義縣、北寧市交界,南北綿亘四十五公里,主峰海拔逾八百米,被譽為冀州諸山之冠。該地與張作霖、張學良父子淵源甚深,被奉為其家族發迹之地:
一九一二年,於醫巫閭山東麓,建張氏墓園。張作霖之母王氏、妻趙氏,即張學良生母,皆葬此地。張作霖一九二八年被炸身亡,亦在九周年移柩至此安葬。此園至今保存。
一九一六年,張作霖在東北發行新鈔,由東三省官銀號印行之「奉大洋票」,當中「壹圓」、「伍圓」、「拾圓」,乃取閭山風光為背景圖,具其標誌性之白雲關、觀音閣及山石叢林。

一九二三年,在閭山腳北鎮縣趙家村,築「張作霖家廟」。佔地逾萬平方米,供家屬居住及接待客人,張氏宗祠亦在其中。
醫巫閭山山形奇特,回環掩抱,達六重,故亦名六山。張作霖自幼稱長子張學良為「小六子」,亦淵源自此。
張學良所生兒女,皆取「閭」字入名。與于鳳至所生一女三子,女兒閭瑛,兒子閭珣、閭玗、閭琪。「珣玗琪」乃閭山所產美玉,「瑛」則山中北鎮廟供養之舜妃瑛。與趙一荻所生一子,則取名閭琳。

以上種種,足證張作霖、張學良父子與閭山關係之深。上世紀六十年代,張學良撰〈閭山賦〉 示未親訪該地之張大千,詳述此山之歷史,及其子女命名之淵源,並倩其圖之。賦曰:
「醫巫閭山,在遼寧省北鎮縣西數十里處,一名醫無山,亦名閭山,俗呼廣寧山,為陰山山脈之分支。松嶺越大凌河而來者,綿亘二百餘里,高極四、五千尺,迤東低落為大小黑山等,高不過百尺。虞舜封十二州,以此為幽州之鎮(周禮‧職方:東北曰幽州,其山鎮曰醫無閭)。隋以醫巫閭為北鎮。其山擁抱六重,亦名六山。上有仙人岩,鐫有呂仙像;補天石,明張學顏書刻;仙女洗頭盆,清高宗有刻詩(余幼時曾頌讀,惜今已忘之);可憐松,在一片光石上,生一孤松,清高宗亦有題詩。產美玉,爾雅稱之為珣玗琪。(此閭珣、閭玗等命名之由來也)。有大廟,俗稱北鎮廟,供有舜妃、堯之瑛、珴二女(此閭瑛、珴命名之由)。建有行宮,為清高宗避暑處也。略述如此,此山生於塞外,殊少文士騷人為之詩賦。名山有幸,如蒙大千描繪,不只可傳之於世,亦可傳之於千古也。余為余鄉誼之山慶。」
一九六九年夏,大千遵好友所請,以此入畫,贈其長女及女婿。畫幅闊兩米,高一米,選用羅紋紙,先以潑墨墊底,復取石青石綠潑灑於上,隨機恣意流動,綿延青山、蒼鬱林蔭,遂現眼前。

山巔厚敷白粉,任其沿山巒往下傾瀉,如飄雪,似嵐繞,乘風迴盪於翠嶺,寒氣襲人,益顯關外冰封之景。全幅幾近填滿,捨傳統筆墨,幾出諸全抽象,僅於左下角補墨松數株,畫面遠近層次頓現。畫家此時對潑墨潑彩技法已運用自如,礦物顏料質感厚實,色墨乾濕調合混融,變化微妙,如寶石般在光線折射下熠熠生輝,璀燦耀目。

畫中佈局以醫巫閭群峯巍然之姿為主體,松嶺碧翠,蓋此為張閭瑛家族祖山,亦同籍遼寧之陶鵬飛故鄉,以圖寄喻家業萬古長青,世澤綿延;而漫天飄雪,峯上飛舞,對應畫題「瑞雪」,以兆豐年,無乃對兩代世誼之祝願。

陶氏伉儷獲贈此意義重大之鉅製,珍若至寶,一直懸於廳中,直至一九九九年三藩市大學美術館舉行〈張大千在加州〉百歲大展,方首度公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