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 1415
  • 1415

張大千 伊吾閭瑞雪圖 | 潑墨潑彩羅紋紙本裱於紙板 鏡框 一九六九年作

估價
50,000,000 - 70,000,000 HKD
Log in to view results
招標截止

描述

  • Zhang Daqian (Chang Dai-chien, 1899-1983)
  • 潑墨潑彩羅紋紙本裱於紙板 鏡框 一九六九年作
  • 101 by 196 cm. 39 3/4 by 77 1/8 in.
款識:伊吾閭瑞雪圖。己酉夏日為鵬飛吾兄、閭英夫人儷賞。爰翁八德園。鈐印:「張爰私印」、「大千」、「大風堂」。

展覽

三藩巿,三藩巿大學美術館,〈張大千在加州〉,一九九九年九月廿四日至十一月二十日

出版

〈張大千在加州〉目錄(三藩巿,三藩巿大學,一九九九年),圖版28

Condition

-紙材左上方見淡霉點,可修復改善。總括而言,品相良好。
我們很高興為您提供上述拍品狀況報告。由於敝公司非專業修復人員,在此敦促您向其他專業修復人員索取諮詢,以獲得更詳盡、專業之報告。

準買家應該檢查每款拍品以確認其狀況,蘇富比所作的任何陳述均為專業主觀看法而非事實陳述。準買家應參考有關該拍賣的重要通知(見圖錄)。

雖然本狀況報告或有針對某拍品之討論,但所有拍賣品均根據印於圖錄內之業務規則以拍賣時狀況出售。

拍品資料及來源

上款:「鵬飛吾兄、閭英夫人」即陶鵬飛、張閭瑛伉儷。張閭瑛(1916-2016),張學良、于鳯至夫婦之長女,奉天海城人。早歲師事金北樓弟子李上達,習山水。三十年代留學歐美,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碩士畢業。陶鵬飛(1909-1999),遼寧鳳城人,滿族,清攝政王多爾袞之後。東北大學首屆畢業生,先後赴德、英、美諸國留學,獲德國柏林大學政治學博士學位,後在該國普萊斯盧大學任漢文教授。與張閭瑛在倫敦留學期間結識,一九四一年結縭。婚後移家美國,定居舊金山灣區,從事教育工作,分別在當地聖他克拉大學和山麓學院任教職。

註:張學良戎馬之餘,亦嗜文藝,好藏古今書畫。他與張大千於上世紀三十年代初結識,以藝論交,自此奠下兩家逾半世紀之友誼。「西安事變」後,少帥身陷囹圄,押臺幽禁,與大千仍未輟往來,屢獲佳作寫贈。

六十年代,張大千輾轉巴西、美國間,治療眼疾,並在加州克密爾「可以居」小住休養,陶氏伉儷即居鄰近灣區。張閭瑛因父親關係,自幼與大千結識,大千對好友兒輩亦格外親切,常相往來,或陪宴、或賞花、或看戲、或伴遊,或觀作畫,或同賀節慶,晨夕聆教,投契夙深。據陶鵬飛憶述,兩家常在後院燒烤敍餐,且同嗜京劇,談劇論戲常為飯後話題。陶氏六十年代在當地成立舊金山中華聯誼會,大千亦為成員,不時參與有關活動。一九六七年,大千先生在美國史丹福大學舉辦展覽,中華聯誼會即為籌辦單位之一。

陶氏得大千親自導賞古今畫事,頗有領悟,自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末,獲贈作品甚豐,如大千為一九七二年在三藩市舉行之〈四十年回顧展〉自撰行書長序,後亦歸之,足証關係之切。藏品中,形式、題材廣而多變, 不少在重要展覽中相繼亮相,如一九八八年在台北舉辦之〈張大千九十紀念展〉中,即提供六七年寫贈之〈西山閒話〉、六八年新歲之〈湖山閒話〉、七二年賀開歲之〈蘭竹〉、七八年之絹本潑彩、七九年之〈紅梅〉等參展。 一九九一年美國〈血戰古人 ─ 張大千畫展〉巡迴展覽,即提供一九六四年作之潑墨潑彩絹紙卡六幅參與。一九九八年三藩市大學舉辦之〈張大千在加州〉百歲紀念展,他協助籌辦,為場刊撰文,並借出本幅參展,此鉅製方首度曝光。

「伊吾閭」

本幅取題「伊吾閭瑞雪圖」,「伊吾閭」即醫巫閭山,古稱甚多,如「義無慮」、「醫無慮」等,皆同名異稱,現多簡稱閭山。「醫巫閭」,有謂源自東胡語,原名「依克奥刺」即「大」之意;亦有謂自古代部族「伊慮」音轉而來。此山地處遼寧,於錦州市義縣、北寧市交界,南北綿亘四十五公里,主峰海拔逾八百米,被譽為冀州諸山之冠。〈周禮.職方氏〉記載:「東北曰幽州,其山鎮曰醫無閭」,並得歷代皇朝推崇,自北魏以迄,隋、唐、宋、遼、金、元、明、清歷朝皇帝,或親赴、或派員至該山,焚香祭祀,探奇訪勝,不少御筆碑刻,至今仍保存。

張家與醫巫閭山

閭山與張學良家族之淵源,實始自其父張作霖(1875-1928)。張作霖,奉天海城人,出身貧農,早歲為避家仇,逃至醫巫閭山腳之廣寧縣。甲午戰役時,在該地投宋慶之毅軍,從戎。戰敗後歸,娶鄉紳之女為妻,得其家族支持,成立地方保安隊,後被朝廷收編,因軍功擢升至奉天巡防營前路統領。辛亥鼎革,他屢獲重用,且得日人扶植,掌軍權, 逐漸將東三省納入勢力範圍,擁兵數十萬,配新式裝備,有「東北王」之稱。

張作霖發迹之路,可謂興於醫巫閭山。從經歷可見,他非以出生地為祖,反視此為家山:

一九一二年,於醫巫閭山東麓,建張氏墓園。張作霖之母王氏、妻趙氏,即張學良生母,皆葬此地。張作霖一九二八年被炸身亡,亦在九周年移柩至此安葬。此園至今保存。

一九一六年,張作霖在東北發行新鈔,由東三省官銀號印行之「奉大洋票」,當中「壹圓」、「伍圓」、「拾圓」,乃取閭山風光為背景圖,具其標誌性之白雲關、觀音閣及山石叢林。

一九二三年,在閭山腳北鎮縣趙家村,築「張作霖家廟」。佔地逾萬平方米,供家屬居住及接待客人,張氏宗祠亦在其中。

醫巫閭山山形奇特,回環掩抱,達六重,故亦名六山。張作霖自幼稱長子張學良為「小六子」,亦淵源自此。

張學良所生兒女,皆取「閭」字入名。與于鳳至所生一女三子,女兒閭瑛,兒子閭珣、閭玗、閭琪。「珣玗琪」乃閭山所產美玉,「瑛」則山中北鎮廟供養之舜妃瑛。與趙一荻所生一子,則取名閭琳。

以上種種,足証張作霖、張學良父子與閭山關係之深。上世紀六十年代,張學良撰〈閭山賦〉 示未親訪該地之張大千,詳述此山之歷史,及其子女命名之淵源,並倩其圖之。賦曰:

「醫巫閭山,在遼寧省北鎮縣西數十里處,一名醫無山,亦名閭山,俗呼廣寧山,為陰山山脈之分支。松嶺越大凌河而來者,綿亘二百餘里,高極四、五千尺,迤東低落為大小黑山等,高不過百尺。虞舜封十二州,以此為幽州之鎮(周禮‧職方:東北曰幽州,其山鎮曰醫無閭)。隋以醫巫閭為北鎮。其山擁抱六重,亦名六山。上有仙人岩,鐫有呂仙像;補天石,明張學顏書刻;仙女洗頭盆,清高宗有刻詩(余幼時曾頌讀,惜今已忘之);可憐松,在一片光石上,生一孤松,清高宗亦有題詩。產美玉,爾雅稱之為珣玗琪。(此閭珣、閭玗等命名之由來也)。有大廟,俗稱北鎮廟,供有舜妃、堯之瑛、珴二女(此閭瑛、珴命名之由)。建有行宮,為清高宗避暑處也。略述如此,此山生於塞外,殊少文士騷人為之詩賦。名山有幸,如蒙大千描繪,不只可傳之於世,亦可傳之於千古也。余為余鄉誼之山慶。」

一九六九年夏,大千遵好友所請,以此入畫,贈其長女及女婿。畫幅闊兩米,高一米,選用羅紋紙,先以潑墨墊底,復取石青石綠潑灑於上,隨機恣意流動,綿延青山、蒼鬱林蔭,遂現眼前。山巔厚敷白粉,任其沿山巒往下傾瀉,如飄雪,似嵐繞,乘風迴盪於翠嶺,寒氣襲人,益顯關外冰封之景。全幅幾近填滿,捨傳統筆墨,幾出諸全抽象,僅於左下角補墨松數株,畫面遠近層次頓現。畫家此時對潑墨潑彩技法已運用自如,礦物顏料質感厚實,色墨乾濕調合混融,變化微妙,如寶石般在光線折射下熠熠生輝,璀燦耀目。畫中佈局以醫巫閭群峯巍然之姿為主體,松嶺碧翠,蓋此為張閭瑛家族祖山,亦同籍遼寧之陶鵬飛故鄉,以圖寄喻家業萬古長青,世澤綿延;而漫天飄雪,峯上飛舞,對應畫題「瑞雪」,以兆豐年,無乃對兩代世誼之祝願。

陶氏伉儷獲贈此意義重大之鉅製,珍若至寶,一直懸於廳中,離世後,方遞傳至親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