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苏富比亚洲艺术周焦点拍品

香港苏富比亚洲艺术周焦点拍品

香港苏富比即将举行中国艺术珍品拍卖,本文特别介绍其中九项焦点拍品,涵盖佛宝圣物、王室珍宝、殊罕雅瓷。九项拍品均会在举槌前公开展出,展期由5月1日至7日。
香港苏富比即将举行中国艺术珍品拍卖,本文特别介绍其中九项焦点拍品,涵盖佛宝圣物、王室珍宝、殊罕雅瓷。九项拍品均会在举槌前公开展出,展期由5月1日至7日。

4 月,亚洲艺术周在香港拉开序幕,旋即敲响佳音,小万柳堂旧藏明清扇面专场喜夺「白手套」佳绩,而中国古代书画专场亦缔造拍卖纪录,其中元代饶介《草书韩愈柳宗元文》甫上场即触发长达95分钟的竞投战,经过逾200口叫价后,终以2亿5,000万港元(3,200万美元)天价成交,成为苏富比历来成交价最高的书法作品。

承接这股强劲势头,亚洲艺术周续呈四场中国工艺品拍卖,云集佛宝圣物、王室珍宝、稀罕佳瓷,目不暇给。本文精选了九项不容错过的瞩目拍品,与大家一起探索个中魅力。


佛教艺术

Chaturbhuja Mahakala
明宣德 鎏金铜四臂大黑天像《大明宣德年施 》款 | 估价:10,000,000 – 15,000,000 港元。

明宣德 鎏金铜四臂大黑天像《大明宣德年施 》款

菩提曼拏罗基金会(Bodhimanda Foundation)是致力推广藏传密宗佛教研究和教育的非牟利组织,此鎏金铜像属基金会收藏,高74公分,是有纪录以来最大尊的明初四臂大黑天像。金刚乘佛教是密宗佛教的一支,发源于公元前五世纪的印度,其后在西藏等邻近地区盛行多个世纪。明初皇帝信奉藏传佛教,其中宣德皇帝(1425–1435在位)对密宗尤其重视,曾下令制作大量藏传佛教造像和绘画。此尊四臂大黑天像气势恢宏,为重要的御制造像。大黑天消除魔障,增进智慧,护持佛法,破除无明。在佛教与政治密不可分的西藏,像大黑天般的护法神像意义重大,尊像经常供奉于寺院和行政建筑中,以安邦定国,护卫君主。一如2024年11月菩提曼拏罗基金会释出的宝帐大黑天像和喜金刚立像,此次上拍的四臂大黑天像也可能是为地处汉藏边界的藏传佛寺铸造。如今基金会为此尊寻觅新主,所得善款将资助基金会筹办博物馆级常设展览。

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时期,约公元前240–200年
比普罗瓦释迦牟尼佛宝圣物

1898年,英国人威廉・克拉斯顿・佩沛在比普罗瓦发掘出佛宝花珠,这批佛教珍宝绝对是最重要的早期佛教高古文物。现在普遍认为比普罗瓦是古代迦毗罗卫国的遗址,也就是历史上释迦佛陀的宗族在北印度的所居地。佛陀涅盘前交代弟子好好保管自己火化后所得的舍利,建塔供养,这些事迹都记录于《大般涅盘经》等早期佛教典籍中,从此开始了舍利供奉的传统。佛宝圣物由各类珍贵宝石和金属组成,例如紫水晶、海蓝宝、红玉髓、黄水晶、石榴石、白水晶、珍珠、珠贝、珊瑚,以及将黄金细琢成坠形、珠形、花形的饰片和圆片,伴随着佛骨舍利和骨灰,深埋塔下超过二千年。佛宝圣物出土后,部分文物归佩沛与其后人拥有,他们将这批珍宝带到世界各地展出,包括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纽约鲁宾艺术博物馆、苏黎世雷特伯格博物馆、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等。

Limestone head of Buddha, Northern Zhou - Sui dynasty
北周至隋 石灰石雕佛首像 | 估价:2,800,000 – 6,000,000 港元。

北周至隋 石灰石雕佛首像

此尊石灰石雕佛首为明尼苏达艺术博物馆旧藏,佛首面容饱满,宽硕的耳垂象征福慧具足,灵性超凡,头顶肉髻螺发整齐,寓意佛陀已达开悟至境。北周(557–581)造像汲取印度笈多王朝(约319–550)风格,此佛首属笈多艺术的典型造像,为立体圆雕,肉髻低平,腮颊圆润,还有常见于北周造像的清秀五官。古代中国深信形象的力量,造像风气在多个世纪盛行不衰,创作此尊的匠师想必也致力捕捉佛陀参透成佛的神韵,呈现信众渴望达到的悟道境界。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藏一佛首像,形制与上述颇似,断代为隋(581–618)。东京国立博物馆藏有一尊眉眼相似的立佛,但尺寸较小,断代北周至隋。


宫廷瑰宝

清乾隆二十四至二十五年(1759–1760)郎世宁、金廷标合绘《青羊图》
设色绢本 立轴

此绢本巨帧融合各种画风与技法,画中山石嶙峋,虬枝丛生,花草摇曳多姿,画法为中国传统笔墨,具宫廷画家金廷标署款和钤印。然而,两头山羊圆目炯炯,毛发栩栩如生,画风迥异于所在的周遭环境,显然是出自擅长西洋绘画技法的画师手笔。耶稣会意大利传教士朱塞佩・卡斯蒂留内(Giuseppe Castiglione,1688–1766)来华后取汉名郎世宁,任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宫廷画家。据清宫档案所载,郎世宁奉命用白绢画《青羊图》一幅;翌年,擅画人物花卉的金廷标奉命用白绢照样另画《青羊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画青羊轴》画幅下角署「臣郎世宁恭绘」,画中山羊毛色青灰,形神与此帧相像,并可为档案所载两帧《青羊图》之关联左证。在中国艺术史上中西文化交流际会的关键时期,多帧《青羊图》展示了西方绘画技法与中国绘画媒材和形制如何完美相融,体现清宫里中外交流合作的成功典范。画舫斋又称水殿,建于紫禁城西苑内,乾隆皇帝用以接见外来使节,或与宫廷画师品鉴图画,上述两帧《青羊图》曾张贴悬挂于其中。此次上拍的《青羊图》后由民国陶瓷大家郭葆昌(1867–1942)珍藏,他曾任袁世凯的陶务署监督,精于陶瓷研究与收藏。

清康熙 珐琅彩胭脂紫地开光花卉纹盌《康熙御制》蓝料款

此盌以胭脂紫金色为地,明艳光灿,代表着康熙皇帝(1662–1722在位)在紫禁城设立的作坊之惊人成就。康熙皇帝雄心万丈,希望带动技术革新,加速发展从瓷艺到兵器等各种实用或珍贵器物的制作技艺,于是在京城设立作坊,招募全国精良的人才和匠役。此盌风格不落窠臼,纹饰别出心裁,外壁均分为四开光,内绘盛放花卉演示四季,有淡雅紫色的石榴花、嫣红华贵的牡丹、青翠至粉红的蜀葵、深红带紫的山茶,开光之间以藤叶蓝花相隔,边框柔软蜿蜒,散发巴洛克气息。此盌胭脂紫地柔和悦目,是宫中瓷匠采用新式珐琅彩工艺,加上西方烧制玻璃器上「卡希乌斯紫」的技术烧成。开光内浓厚明亮的黄彩地,以及宝莲和牡丹上的艳雅蓝彩,仅见于康熙朝年代最早、最精美的珐琅彩瓷,与当时景德镇烧制的黄彩和蓝彩截然不同,也迥异于此后烧制的珐琅彩。「御制」款是非常罕见的瓷器款识,此盌显然让康熙皇帝龙心大悦,为区分此盌是皇帝督造的珍品,盌底书「御制」款,而非一般的「年制」款。

清初(印钮)/乾隆(印文) 乾隆帝御宝白玉交龙钮玺印文:乾隆御笔

此次上拍的白玉交龙钮宝玺刻阳文「乾隆御笔」四字,玺主乾隆皇帝力兴文艺之事,是中国历史重要的艺术赞助人。此为乾隆皇帝私用宝玺,用以钤盖御制书画墨宝,也极可能用于钤盖在较大的宫殿匾额之上。此宝白玉质,洁白致密,几近无瑕,且体量硕大,通高9厘米,印面12.5厘米见方,在所有乾隆皇帝的名号玺中无出其右。印钮形制特别,双龙身形瘦劲,昂头挺胸,神态威猛张扬,明确宣示君权在握。此宝之显赫来源也是一大特点,观其钮式,应属大清立国初年之工,在乾隆高祖父皇太极(1636–1643在位)治下所制。乾隆皇帝在登基初年,命人在家传玉宝上重刻印文,钤盖御制诗文书画,既向满洲祖先致敬,同时显示他尊重汉族文人传统。其后,此玺由法国工业家兼作曲家爱米尔・吉美(1836–1918)购藏,他乐善好施,倾心收藏,更创立巴黎国立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

blue and white vase with fruit and floral sprays Yongzheng
清雍正 青花折枝花果纹橄榄瓶《大清雍正年制》款 | 估价:15,000,000 – 25,000,000 港元。

清雍正 青花折枝花果纹橄榄瓶《大清雍正年制》款

此橄榄瓶形态秀美,器腹靠上有三组折枝花卉纹,下腹有三组折枝桃、石榴、瓜纹,雅致悦目,表现寓意吉祥的中国传统纹饰。瑞果寄意富足,桃纹寓意长寿,石榴和葫芦象征子孙兴旺,福寿万代。青花之间的黑斑是清廷工匠以盛清技法重现永乐官瓷的风格,运用点染法模仿釉下青花自然生成的浓黑斑点,别富古韵。青花铁斑原属无意产生的瑕疵,却成为清代备受仰慕之特色,象征前朝瓷艺辉煌成就。现知存世唯一类例,应与此瓶成对,出自Evelyn Annenberg Hall 旧藏,2013年在香港苏富比以4,600万港元成交。另有两件同类雍正青花瓶,尺寸较小,一为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另一件可能与故宫所藏为一对,由怀海堂珍藏。


坂本五郎珍藏

blue and white 'dragon and peony' jar, Yuan dynasty
元 青花缠枝牡丹云龙纹大罐 | 估价:4,000,000 – 8,000,000 港元。

元 青花缠枝牡丹云龙纹大罐

此罐画工精妙,从器腹最宽处一分为二,天上人间,两相辉映。工匠以钴蓝料绘画双龙牡丹,灵动萌发,生气盎然,后世难以匹敌。天上四爪双龙在卷云间游嬉,龙鳞健足,龙须飘扬,龙角峥嵘,壮丽慑人。下方「人间」缀六朵缠枝牡丹,间以纤细柔软的枝叶,环视恍若时而花开,时而微掩,纹饰如此设计饶有趣味。存世未见与此品龙纹相似的元代青花罐。钴蓝料是当时进口中国的新媒材,为元代瓷艺带来前所未见之审美刺激与火花,朝廷和窑匠都深陷于精致华美的青花魅力中。此罐青花与类例相比,纹饰笔触大胆果敢,布局更具张力,彰显景德镇匠人的高超造诣。

 

qingbai 'boys' meiping, Southern Song dynasty
南宋 青白釉划童子花卉纹梅瓶 | 估价:300,000 – 600,000 港元。

南宋 青白釉划童子花卉纹梅瓶

此瓶所刻的卷草童子纹生动活泼,古代中国崇尚多子多福,所以花草婴戏纹十分流行。有学者认为寓意如此美好的纹饰,源自匠人自行诠释的印度洞窟壁画和唐代佛教纹饰,当中的婴孩坐莲代表灵魂轮回重生。婴孩攀爬于花丛之纹饰,常见于银器、铜器、织品、玉器和瓷器,唯较少见于青白瓷,且用以装饰盌、盘等较小型器物为多,器大如此瓶者极稀。青白瓷胎质细腻洁白,以其青白相映、莹润恬静的色泽闻名,素有「饶玉」之称,正是指景德镇所制佳瓷如美玉。后来青白瓷经过改良,可能为十四世纪以后出现的青花瓷之滥觞。早期景德镇陶匠或以越窑为发端,时至五代北宋,则转取法定窑之美,此器划花和篦纹地饱满流畅,或可为证。


苏富比亚洲 香港苏富比旗舰艺廊

关于作者

More from Sotheby's

Stay informed with Sotheby’s top stories, videos, events & news.

Receive the best from Sotheby’s delivered to your inbox.

By subscribing you are agreeing to Sotheby’s Privacy Policy.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Sotheby’s emails at any time by clicking the “Manage your Subscriptions” link in any of your emails.

Stay informed with Sotheby’s top stories, videos, events & news.

Receive the best from Sotheby’s delivered to your inbox.

By subscribing you are agreeing to Sotheby’s Privacy Policy.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Sotheby’s emails at any time by clicking the “Manage your Subscriptions” link in any of your emails.

arrow Created with Sketch.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