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編譯:勞嘉敏
Chinese version transcreated by Olivia Lo
精
神分析學家西格蒙德·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在一九三七年寫成經典論文〈有止盡與無止盡的分析〉,當中不慎指出、或承認女性與生俱來的反叛特質,這種特質阻礙她們接受心理治療,導致「無止盡」的分析。佛洛伊德認為,這種「無止盡」之所以會出現,是因為病患(男女皆然)否定自身的女性特質 —— 男性拒絕顯得被動和軟弱,女性則出於羞恥之心和對男性雄風的妒忌。佛洛伊德理論中赤裸裸的陽具中心主義謬見,在現今遭到廣泛質疑或忽視;然而論文和草間彌生的作品標題同時包含表示「無止盡」或「無限」的「interminable」一詞,以及兩者對女性反叛特質的探討,皆可作為草間彌生一九五九年鉅作《無盡的網#4》的巧妙引子,這幅難能可貴的早期傑作將於二〇一九年四月一日香港當代藝術晚間拍賣矚目登場。
一九五九年,即六十年前,草間彌生踏足曼哈頓後短短一年,這位身材嬌小的年輕女性就以全白的單色無限網畫作,在男性主導的紐約藝壇裡投下一枚重磅炸彈。從藝術的廣義背景及社會文化的歷史角度出發,這枚炸彈的震撼程度仍未得到充分理解或認可。唐納德·賈德憶述:「與同期大多數藝術家相比,她的作品更加新穎,更加特立獨行。你甚至可以亮出波拉克、紐曼、羅斯科、萊茵哈特等人的大名;但是創意唯一能與之堪比的只有弗蘭克·史蒂拉,但也只維持了很短一段時間。事實上,我認為她比弗蘭克更具原創性,而她也確實比弗蘭克擁有更持久的創造力。」
在一九五九年的紐約,女性藝術家寥寥可數,草間彌生的白色無限網代表著其中一把聲音,它就像一張無法捉摸的謎之網:我們在當中同時找到陽剛和陰柔、勇氣和脆弱、理性和直覺,不過更重要的是這些兩極元素之間的相生共濟。這種互動來自每張網包含的兩個平面之間的潛意識空間:第一個平面是垂直的畫面本身,令人想起紐曼和羅斯科筆下的色域;第二個是網中厚塗圓圈組成的起伏平面。兩個平面分分合合,永無休止,令畫面游移不定,以優美的韻律向著觀者漂來又蕩去,漲起又退散。
大部分《無限網》都以系列名稱「Infinity Net」作為標題,這幅《無盡的網》卻以「Interminable Net」命名,珍貴罕見。草間彌生透過每一圈圓環、每一道弧線,重複不斷地在藝術界中爭取肯定。她在世界中摸索定位,在茫茫宇宙中(當然也包括她受幻覺困擾的小宇宙)為脆弱不堪、搖搖欲墜的一己之身尋找安身立命之地。作品美學既簡且繁,筆觸既如機械運行般單調乏味,亦如突發奇想般無法預測,散發出雙重氣質,這幅彷似精美蕾絲的白網,竟然挾帶了波拉克筆底縱橫開闔的豪氣。
面對數不盡、理不清的自相矛盾,賈德嘗試形容:「這種特質就像一大張脆弱而堅韌的燒烤架,或者一大塊結實的蕾絲。」同樣身為女性的策展人勞拉·赫普曼(Laura Hoptman)則這樣解釋:「這些 [無限網] 大膽地引用紐約派風格,並以自身的藝術創作挑戰其主導局面。草間形容其筆觸『單調地重複又重複,像機械裝置一樣』,憶述自己煞費苦心地創作同一構圖,是為了刻意對抗抽象表現主義的抒情表現。」(勞拉·赫普曼,《草間彌生》,倫敦,二〇〇〇年,42頁)
如果草間彌生的本意是尋找對抗「靈藥」,那麼她找到的其實是「炸藥」。早期的無限網留下了不朽印記,當中難以磨滅的視覺和感官力量可謂前所未見,在當時的藝術主流裡一石激起千層浪,同時也是畫家個人情感的具現。《無盡的網#4》蘊藏了草間彌生的身體力量、潛意識和精神圖景,照見不同的心理面向,不啻是對人類複雜心理的探知,更是對女性特質覺醒循環往復的肯定和表達。一筆一圓環,以一人之力對抗全世界,排除萬難,永不止息。本作從多個維度涵蓋「無止盡」的境界,開啟一扇平行宇宙,見證過去沒沒無聞的女性威權高奏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