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向覺得,只要跟藝術和藝術議題有關,我就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情。
二十年代末期,經濟大蕭條的陰霾籠罩美國,加上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後創傷的影響,許多美國藝術家皆積極投身方興未艾的抽象表現主義運動,以回應當時的社會狀況。卡茨卻是一枝獨秀,在五十年代波普藝術快將興起之際,發展出與別不同的風格。他先後於二〇一一和二〇一六年在上海舉行展覽,最近更在韓國大邱美術館開辦個展,將作品帶給更多亞洲觀眾認識。
藝術風格只此一家
卡茨早年接受的藝術教育和薰陶承襲傳統,不過他在訓練後得出的成果卻毫不因循守舊。一九四六至一九四九年,卡茨就讀於紐約庫珀聯盟藝術學校(The Cooper Union Art School),幾個街區以外的湯普金斯廣場公園(Tompkins Square Park),就是後來少年巴斯基亞露宿長椅的地方。卡茨在畢業後獲得一筆獎學金,前往斯考基幹繪畫雕塑學校(Skowhegan School of Painting and Sculpture)深造,暫別曼哈頓的大都會繁囂氣息和庫柏聯盟的包豪斯氛圍,來到緬因州,享受燦爛的陽光和廣袤大自然風光。在斯考基幹期間,他受鼓勵到戶外寫生,透過自己的詮釋和風格,將自然和光線表現得更加生意盎然。他將所學所得帶回紐約,當時抽象表達主義風潮正盛,卡茨卻開始重新摸索紐約的城市脈搏,憑藉抒情奔放的粗獷風格,以及對社會肌理的清晰把握,在社會變革和曼哈頓的摩天大廈之間尋找自己的方向。
對卡茨而言,繪畫能夠透過直視生活來重構體驗,記錄各式人物以及他們在鋼筋叢林裡的掙扎。
超然於抽象表現主義和波普藝術之外
四十至五十年代,抽象表現主義發展正酣,卡茨受此美學形式啟發甚深,卻從未將之完全融入創作當中。「現實派從不明白我,抽象派亦不明白我,所以我就處於兩者之間」。雖然卡茨的作品並未直接歸類為波普藝術,然而他前所未有的人像處理手法,卻預示著波普風潮的來臨。
在安迪·沃荷的《雙貓王》(一九六三年作)面世之前,卡茨就已經以雙人像的形式進行創作,「五十年代後期,我將人像畫在平面背景前,那種風格轟動一時,人人爭相一睹其風采」。
六十年代初期,卡茨進駐曼哈頓下城蘇豪區,那是一片被當地人稱為「百畝地獄」(Hell's Hundred Acres)的貧民窟,他搬入一幢空置商業大廈的頂樓,從美國隨處可見的戶外廣告板和電影、電視節目裡俯拾靈感,嘗試創作大型畫作。
他的巨幅群像刻畫了六十年代至今美國懸殊的社會分野,當中一九六五年兩幅廣為人知的作品《草坪派對》和《酒會派對》,就描繪了兩個截然不同的階級。
在《草坪派對》中,斑斕的色彩暗示著「熱愛大自然的緬因州居民」融洽共處的輕鬆氣氛;在《酒會派對》中,眾人面色蒼白,面無表情,或許象徵了當時紐約客的荒謬行為,他們出席以利益為主導的社交場合,然而市內不少地方卻是民不聊生。卡茨將美國文化符號納入創作,令自己成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環,而且從某方面而言,他亦對美國文化作出反思和批判。
藝術與人生
卡茨在一九五九年開創了「cutouts」這種嶄新媒材。「Cutout」是指在平面上畫出人物,然後沿著外形裁剪而出,如同雕塑;它延續卡茨一貫的風格,以日常人物作為主角。作品強調真人大小,令觀眾遊走其中時,透過形體曲線和尺寸,感受它們彷彿都是真實存在的人物。
除了肖像畫和cutouts,卡茨還透過精彩用色,以大自然入畫,妙筆生花。他曾為《The New Criterion》撰文,坦言自己在創作《毛茛》(二〇〇二年作)時,並未在光線和色調之間作出妥協。「如果我著重色調的差異,那麼畫中的綠色就會失去生命力。如果我強調正確的光線,那麼畫面就會失去不同的色調,變得陳俗守舊」。由此可見,卡茨從來不會屈服於任何一種安逸、便捷的創作方式。
繆思艾達
除了兒子文森、兒媳薇薇安和一眾舊雨新知,卡茨筆下日常生活的核心人物無疑是愛妻艾達。
一九五七年,卡茨和另外一位藝術家在Tanager畫廊舉辦雙人聯展,在開幕酒會上,他認識了艾達,並立刻被她的魅力和才情深深吸引。
「她才思敏捷,好奇心重,早在大部分人認識貝克特(Beckett)之前,她就已經開始閱讀他的作品」。艾達是卡茨筆下二百五十多幅作品的主角,「她第一次身穿泳衣過來時,車輛也為她讓路……她現身沙灘時,男性貪看她的風姿而跌倒」,真真是現代版「沉魚落雁」的故事。
艾達不但是丈夫畫中現身次數最多的模特兒,同時也是其作品的「首位讀者」,「如果她喜歡某幅畫的草圖,我就知道那將會是一幅好作品」。
亞歷克斯·卡茨的現在式
自五十年代起,卡茨孜孜不倦地嘗試各種創作媒材,以都市男女和周遭環境為題材,最終發展出獨一無二的個人風格。他在高雅藝術主宰一切的時代裡,將廣告用途的世俗人像重新定義,自成一家;面對如火如荼的抽象表現主義風潮,他亦不跟隨主流,而是透過嶄新的用色和構圖風格,另闢蹊徑。
時至今日,卡茨依然堅持探索不同的媒材。在二〇一三年為洛杉磯當代藝術博物館(MOCA)進行的專訪裡,他透露自己正在實驗「cutouts」的進階版「sculptural cutouts 雕塑性剪裁」。其創作意念可謂層出不窮,他對藝術滿懷熱忱,而且才華橫溢,從未停止為觀眾帶來驚喜。
其作品見於全球多間重要的藝術機構,包括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及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法國巴黎龐畢度中心(Musée National d'Art Moderne, Centre Georges Pompidou)、英國倫敦泰特藝術館(Tate Gallery)及日本東京都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