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憑藉其獨特的顏色、相當可觀的重量和耀眼璀璨的明亮式切割,「威廉姆森粉紅之星」既是大自然的傑作,亦是一件臻絕的藝術品,在最迷人的彩色鑽石中佔上一位。
世上最純淨、色彩飽和度最高的粉紅鑽石之一今日於倫敦蘇富比率先矚目亮相,並隨後於9月在杜拜、新加坡及台北進行全球巡展,最終於香港展出並在10月7日秋季拍賣系列中以單一拍品專場形式上拍。
重11.15克拉的「威廉姆森粉紅之星」(The Williamson Pink Star)為拍賣史上第二最大的内部無瑕艷彩粉紅鑽,僅次於2017年4月於香港蘇富比以5.53億港元破紀錄成交的59.60克拉橢圓形切割鑽石「周大福粉紅之星」(CTF Pink Star),該鑽石至今仍雄踞任何鑽石及珠寶之世界拍賣紀錄。如此完美純淨的「威廉姆森粉紅之星」,預料成交額逾1.7億港元,具潛力成爲艷彩粉紅鑽石每克拉成交額之冠[1]。負責打造「周大福粉紅之星」的知名鑽石商Diacore這次也擔起「威廉姆森粉紅之星」的製作重任。
蘇富比珠寶鐘錶亞洲區主席于文浩解釋這枚美鑽的珍罕之處及重要性:「發現任何尺寸的寶石級粉紅鑽石都是極其難得,尤其在阿蓋爾礦(Argyle Mine)近年正式關閉後,能發生如此幸事的機會是微乎其微。在供應有限和需求增長的推動下,五克拉以上的頂級粉紅鑽石在過去十年間價格一直飆升,機緣巧合下這枚即將登上拍場的無雙美鑽更顯彌足珍貴。」
這枚枕形切割的自然奇珍以兩枚傳奇粉紅鑽而命名:第一枚是「周大福粉紅之星」(如上所述);第二是英女王的「威廉姆森粉紅鑽」。後者為一枚 23.60 克拉的明亮式切割鑽石,於 1947 年由加拿大地質學家和保皇派人士 John Thorburn Williamson 博士贈予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作為結婚禮物,而此鑽的開採地位於坦桑尼亞慕瓦都伊的威廉姆森礦,當時屬Williamson 博士所有。

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鑽石礦之一,威廉姆森礦以生產頂級的「泡泡糖」(bubble gum)粉紅鑽而聞名,其中最著名的例子應是伊麗莎白二世女王陛下所擁有的「威廉姆森粉鑽」,由原礦主John Williamson博士送贈,此礦亦是「威廉姆森粉紅之星」的來源地。「威廉姆森粉鑽」原石重達54.50克拉,精雕細琢後成爲一枚23.60克拉圓形明亮式切割鑽石,其後卡地亞設計了一枚以此鑽作主石的胸針,成爲女皇最喜愛的珠寶之一。
「威廉姆森粉紅之星」的原石重32克拉,產自坦桑尼亞威廉姆森礦,以大師級精湛工藝切割成枕形,讓鑽石的內在光芒與價值綻放無遺。
粉紅鑽石:魔力及未解之謎

粉紅在天然鑽石中是最爲稀有的顏色之一:在所有經GIA 鑒定的鑽石中,只有不到 3% 的鑽石被歸類為彩鑽,而其中不到 5%被定義為以粉紅為主色。在這本已是少數的粉紅色彩鑽中,更只有絕少數具足夠的色彩飽和度才能被評定為「艷彩粉紅」(Fancy Vivid Pink),而且當中大多數尺寸相對較小。 因此,重達 10 克拉的艷彩粉紅鑽石如鳳毛麟角。「威廉姆森粉紅之星」不但在成色及淨度均獲最高級別,更被歸類為「Type IIa」— 只有不到2%的鑽石屬此類。「Type IIa」型是化學純度最高的鑽石,經常具有卓越的光學透明度。
粉紅鑽的迷人色澤至今仍是無解的美麗。黃鑽及藍鑽的顏色分別源自晶體結構所含的硼元素或氮元素,但粉紅鑽的致色原因是一個不解之迷。有推測指,粉紅鑽的成色是因原石在地球深處形成時原子層排列受壓所做成。
「威廉姆森粉紅之星」屬最珍奇寶石之列。達艷彩粉紅臻品級數且如此大顆的鑽石,定必來自一顆原身顔色非常强烈的原石。不論大小,顔色如此飽和深邃的粉紅鑽石寥若晨星;此外其淨度也是達内部無瑕級別。諸如此類者皆爲迄今為止發現的最稀有寶石。
[1] 現時艷彩粉紅鑽每克拉成交紀錄為 2,656,909 美元,由The Winston Pink Legacy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