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

張大千潑彩山水鉅製《春雲曉靄》領銜蘇富比2021年中國書畫秋拍

香港

其他拍賣亮點

前德國駐華大使陶德曼藏畫

「梅潔樓」珍藏廿世紀書畫

饒宗頤基金藏書畫


香港預展:10月7至10日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展覽廳
現場拍賣:10月11日 | 蘇富比藝術空間舉行 (金鐘太古廣場一座五樓)



香港,2021年9月9日 香港蘇富比中國書畫秋季拍賣將於10月11日舉行,推出作品逾二百幀,總估價逾兩億港元,其中以「梅潔樓」藏張大千潑彩山水鉅製〈春雲曉靄〉最為矚目。中國近代歷史關鍵人物、前德國駐華大使陶德曼收藏首度公開,亦焦點所在。此外,彙集多項香港及海外私人收藏,如「梅潔樓」藏廿世紀名家書畫、饒宗頤基金藏饒氏精品、馮康侯家屬收藏書畫等,以至吳冠中取材自蘇州司徒廟四株漢柏之〈清奇古怪〉、溥儒〈閒山靜水〉絹本十二開冊等,各家風貌,傳統創新,一爐共冶。

今秋以「『梅潔樓』珍藏張大千潑彩鉅製〈春雲曉靄〉領銜,此作以抽象手法呈現破曉時份之雲山烟霧,尤見雄奇深邃,乃畫家創作高峰時期之頂尖代表作,屢見於展覽著錄。另外,前德國駐華大使陶德曼在任期間喜藏書畫,早具文字紀錄,終於今秋在香港蘇富比重新面世,讓人引頸以待!其中徐悲鴻繪贈古柏鉅幅、齊白石貽雁來紅,及一系列購於當年畫展之作,皆三十年代後期陶德曼在德舉辦畫展之展品,堪為中德兩國文化交流之歷史見証。
蘇富比中國書畫部主管葉卓敏

重點拍品

張大千 〈春雲曉靄〉
潑彩紙本 鏡框 一九六八年作
100.5 x 140 公分
估價待詢
「梅潔樓」珍藏

本幅寫於一九六八年,乃張大千潑墨抽象技法大盛之年。一直為畫家珍藏,曾多次參加重要展覽,屢經著錄。

畫上薄染淡赭,再敷水墨,復以石青、石綠等礦物顏料大片潑灑於上,任其在紙上不經意地流淌,瞬間碧翠滿紙,葱葱鬱鬱。其色澤濃重,在水墨襯托下更顯沉艷亮麗,如寶石般絢爛悅目,亦因礦物顏料之特性,從不同光線、折射角度,見堆叠交錯間之厚薄肌理,巧妙地營造宛如風吹雲湧,霧籠青山之景。上方輕潑白粉,在黝黑湛藍中閃現一道飄帶,浮盪天際,漫不經意地營造輕如煙,淡似霧之象,連綿群山,若隱若現。全紙幾近滿塗,大千在彩墨縫隙中巧妙地「留白」,讓紙上橘黃從密不透風的空間中透出,直如破曉時份之一抹曙光,劃破靜謐,驟然璀璨。畫面尺幅恢宏,用色淋漓,虛實相融,得雄奇深邃、大氣磅礴之勢!

其它「梅潔樓」珍藏廿世紀書畫

林風眠 〈鬧天宮〉
設色紙本 鏡框
42 x 51 公分
估價:3,500,000 - 4,800,000港元
林風眠 〈風景〉
設色紙本 鏡框
41.3 x 50 公分
估價:2,600,000 - 3,800,000港元

〈鬧天宮〉取材自〈西遊記〉其中一幕,畫中流露立體主義表現手法的痕迹,肢體、臉譜以幾何圖形呈現,粗重的色綫穿插碰撞,以複雜的抽象結構呈現人物關係。背景盡塗朱紅,密不透風,象徵熾熱之烽火氣氖,筆墨強悍恣縱,色彩濃烈,更傾向表現主義式的情感釋放,與早年戲曲人物追求典雅精緻之手法迥然不同。

前德國駐華大使陶德曼藏畫


本輯作品十幀,出自德國資深外交家陶德曼博士(Dr Oskar Paul Trautmann,1877-1950)收藏。陶氏一九三一年獲派往北平出任駐華公使,一九三五年五月被任命為首任德國駐華大使,直至一九三八年八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離華。他在近代中德關係史中地位舉足輕重,尤以一九三七年抗日戰爭之始,他從中斡旋以促成和平,此為中國近代史上著名之「陶德曼調停」。

陶氏熱愛中華文化,積極推動兩國文化交流。公餘之暇,嗜好藝術,與不少畫家如徐悲鴻、齊白石、張大千等交流,入藏書畫逾一百五十幅,多直接得自畫家或購自畫展,部份具其上款。一九三六至三八年間,他往來中德兩地,在德國法蘭克福、柏林、克雷費爾德、布雷斯勞先後展出其個人藏品。陶德曼一九三八年歸國後,未再踏足中國,部份藏品留付後人,珍藏至今。

徐悲鴻 〈古柏森然〉
設色紙本 立軸 一九三四年作
畫家署簽
110.3 x 109.3 公分
估價:10,000,000 - 15,000,000港元

徐悲鴻為宣揚中國藝術,一九三四年初,應德國法蘭克福大學中國學院之邀到柏林辦展,與陶德曼訂交,或始於此。本幅署年「甲戌始寒」,即同年入冬時寫贈陶氏,稱曰「星使」,即點明其駐華外交使節之身份。

悲鴻寫樹,尤愛松柏,多番推許北平市郊奇古雄壯之柏樹,感慨未有前人賞之繪之,屢取入圖。圖中群山環抱,芳草蔥蔥,古柏一雙,巨幹參天,壯碩穩重,盤根糾結,粗枝斜伸如臂交纏,茂葉繁枝,青黛交映,一派鍾靈毓秀。畫面高寬皆近四尺,略呈正方之遼闊空間更便於凝聚觀者視線,呈現主體挺立昂然之勢。

齊白石 〈秋色雁來紅〉
設色紙本 立軸
107.2 x 33 公分
估價:1,200,000 - 1,500,000港元

雁來紅向為白石所喜,以其入秋經霜變紅,色澤嬌嫩,屢取入畫,復寫詩頌之。稱曰「老來紅」,取其享盛名,又面色紅潤,福體安康,聊以自喻。畫中滿紙紅葉,以胭脂、硃砂出之,線條明快,色彩鮮艷,濃淡輕重中顯明暗層次變化。

本幅未署年,稱謂曰「公使」,按陶氏一九三五年升任大使,故應寫於三十年代初期。又,畫幅右下角具陶德曼藏印,陶氏鮮有鈐於藏品,亦本輯僅見者,可堪一記。

富貴野逸:香港私人收藏「南張北溥」花卉精品

張大千 〈照殿紅牡丹〉
設色紙本 鏡框 一九五二年作
55 x 40.3 公分
估價:3,500,000 - 5,000,000港元

本幅寫於「壬辰上元」,即一九五二年二月十日元宵節,畫中紅牡丹一雙,綻放者,密葉籠罩襯托;含苞者,葉間昂首而出,如斯處理,亦顧及「枝葉分佈,穿插要配合花形」之要求。牡丹瓣片重重,上敷濃淡洋紅,層層渲染,「顏色高凸紙上像剪絨一般」,神釆煥然,豔而不俗,氣度雍容,配以繁枝茂葉,高低參差錯落間,見畫家對「物情、物態、物理」之深切瞭解,國花艶壓群芳之姿盡顯!

張大千 〈佛頭青牡丹〉
設色紙本 鏡框 一九五二年作
55 x 40.3 公分
估價:3,200,000 - 4,000,000港元

本幅寫於「壬辰上元後一日」,即〈照殿紅牡丹〉寫成翌日,取佛頭青入畫。按題跋,靈感乃源自滬上朱祖謀齋中所睹陳曾壽珍藏之宋徽宗〈佛頭青〉,雖屬廿載前之往事,仍念念不忘,偶繪此題材,仍不時重題。本幅與〈照殿紅〉尺幅相同,一朱一青,俱出工筆鈎金重彩,恰配成對,似應藏家特別訂購而製。

饒宗頤基金藏書畫


饒宗頤教授(1917-2018),治學範圍既廣而深,於敦煌學、甲骨學、簡帛學、詩詞學、藝術史學,均有創造性之成就與建樹。六十歲後,學術之暇,遊心翰墨,書畫興味,日益濃厚。其家人憶述,饒氏平日研究工作繁重,登門問學者眾,唯有周日,杜門不出,於畫室中恣肆墨戲,家人則從旁拉紙調色。九十歲後,創作力依然旺盛,作品疊出新意,如作油畫,又追摹盛唐荷花,有「饒荷」之譽。

本輯作品共十件,屬饒宗頤基金所藏。基金會乃二○○五年由饒宗頤及家人成立,旨在支持其學術與藝術研究。輯中書畫向為畫家自藏,不少屢經展覽出版,為生平代表作,如〈漢人吉語〉四屏、 〈鶴壽〉,珍祕多年不曾示人的得意之製如〈俠客行〉長卷,又及精緻日式小屏〈杜陵詩意冊〉、小冊〈四時山水〉、小聯〈楷書十一言聯〉,既見其文章興味,亦顯其不同領域之深湛造詣。

饒宗頤平生尤服膺杜甫,深入研究其生平及詩作,學術上著文〈論杜甫夔州詩〉,又賦詩歌和其〈秋興八首〉、〈對月三首和杜〉(見〈南征集〉),教學上又曾授杜詩課。據曾憲通〈選堂訪古留影與饒學管窺〉,饒氏一九八○年返內地考察,隨身攜閱〈杜詩鏡詮〉,想像杜甫、李白入川時之情狀。本冊十二開,取材日本灑金紙片,配桐木盒,尺幅嬌小精緻,繪時年屆八十五,仍作蠅頭小字,各開援引杜甫詩句衍化為圖,筆墨恬淡隨性,尤得詩中澹泊閑靜之意境,足見對杜詩體會之深。

Stay informed with Sotheby’s top stories, videos, events & news.

Receive the best from Sotheby’s delivered to your inbox.

By subscribing you are agreeing to Sotheby’s Privacy Policy.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Sotheby’s emails at any time by clicking the “Manage your Subscriptions” link in any of your em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