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蘇富比洋酒專家傾力合作,為即將上拍的「顯赫佳釀典藏—鑑藏家窖藏珍品」第二及第三部分進行多項嚴謹的檢驗程序,專家團隊包括James Reed、Damian Tillson、Claire Collini、Frédéric Guyot du Repaire 和 Caroline Shepherd。
首先,我們架設了幾張檢驗枱以檢視酒瓶,並制定流程,安排倉庫技術人員分批帶入洋酒。由於這些洋酒有「保稅中」和「已付關稅」之分,我們必須確保它們放在不同的貨板上。我們亦要為香港和倫敦的拍賣圖錄挑選出部分佳釀作拍攝之用。我們為三場拍賣挑選不同的照片,務求展現這個收藏系列的全貌。
我們用燈箱仔細檢視白酒的酒色,包括羅曼尼康帝、Ramonet、Jacques Prieur 的Montrachet佳釀, Coche Dury 的Meursault Perrières。此外,我們用電腦連接電子放大鏡以檢視酒瓶的各處細節。
1947年份白馬堡,三公升裝。估價50,000-65,000 英鎊
年份越久的佳釀更需謹慎檢驗,尤其要注意耗損量(ullage)——即酒平面離瓶口的空距是否在瓶頸之內或之下;酒標狀況是否完美或損爛、或有污跡;瓶蓋是否有銹蝕或損壞痕跡。
葡萄酒源源不絕地呈上專家面前:來自波爾多的1.5公升裝佳釀有1929年拉圖堡、2007年柏翠堡、1947年白馬堡、2006年瑪歌堡;罕有的1961年和1970年拉圖堡4.5公升裝、1982年拉菲古堡和2005年拉圖堡六公升裝,以及其他1945至2010年的標準瓶裝。布艮地方面有羅曼尼康帝、Henri Jayer、Georges Roumier、Anne Gros 和 Claude Dugat等名莊的佳釀。
在檢驗過程中,我們為香港和倫敦上拍的洋酒分配不同箱號,這些號碼連同專家寫下的洋酒紀錄、年份、狀況和包裝資料,與清單上的酒款對照。在每日的工作完成之前,專家卡洛蓮(Caroline)將檢驗清單掃描後上傳至電腦,再用電郵傳送給香港蘇富比的洋酒專家陳文珣(Michelle Chan)以編制圖錄。
檢驗完畢,我們將酒箱載上貨板,但由於每箱的酒瓶尺寸不一,必須仔細安排。貨板裝滿後,我們編制貨板紀錄單,列出每個貨板上的所有箱號。之後我們用iPad拍攝貨板四面以存照,然後用膠膜緊裹整個貨板,以策萬全。
1993年LA TACHE,三公升裝。估價9,000-12,000 英鎊
全部洋酒載上貨板後,我們安排運輸公司收集貨物。運送到香港的洋酒均採用冷凍貨櫃,維持攝氏14度的恆溫狀態。運送到香港的洋酒取自英國兩個地點,總共13個貨板、652個酒箱。專家James親自前往這兩個地方負責監督,並拍攝裝載貨板和密封冷凍櫃的過程,確保一切妥當。及後,貨櫃被送往港口,等待出口至香港,目的地是皇冠酒窖(Crown Cellars)。從英國到香港的海路運輸需時約四至五個星期。
第二日,James 前往監督另一批在倫敦上拍的洋酒。「保稅中」的貨板被送往Octavian酒窖,儲存於地下倉庫裡;「已付關稅」的貨板則送往屬於蘇富比的溫度調控儲存設施中。
繼3月25日美國紐約「顯赫佳釀典藏—鑑藏家窖藏珍品」第一部分後,第二部分拍賣會將於3月29日在倫敦舉行。此系列共有一連三場拍賣會,最後的第三部分將於4月1日在香港舉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