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編譯:勞嘉敏 Olivia Lo
「所謂的美,往往是從實際生活中發展出來的,我們的祖先被迫住在暗室,不知不覺從陰翳中發現了美,最後甚至為了美的目的利用陰翳。」*
《陰翳禮讚》是日本文壇巨匠谷崎潤一郎在1933年發表的美學隨筆,精緻的文字帶領讀者尋幽探秘,叩開通往古雅舊時的扇門。那時人們的居所光線昏暗,光影明暗彼此追逐嬉戲,藏在壁龕的文藝奇珍半掩在陰翳當中。朦朧溫柔的微光悄然鑽進影子,讓人短暫瞥見居室之美。
「離開了陰翳的作用,美也將不再是美」,谷崎如是說。他心目中的美並無歇斯底里,而是從靜謐處款步而出,在清寂之地,與光相牴的深邃暗影揭開黑色的面紗。
這種光影關係有別於西方繪畫的明暗法,後者依賴高光和陰影的強烈對比,營造出明暗之別。谷崎對「膚淺發亮」的刺目泛光避之則吉,反而喜歡工藝品「帶有混濁的光彩」。見一出自北魏的珍稀彌勒佛像,千百年來,這尊銅像散發着「時代的光澤」。
「時代的光澤……意思是說長年累月被人用手摩娑,把一個地方摸得光溜溜,自然沁入油脂,形成那種光澤……我們就是喜愛有人類體垢及油煙與風雨汙垢附著的東西,乃至會令人一併聯想的色調與光澤,住在那樣的建築與器物圍繞之中,心情反而會異樣祥和,神經變得安定。」
無獨有偶,古物表面的光澤也稱為「手澤」。細觀之下,彌勒佛像隱約吐露微光,時間使銅身慢慢變得黯淡,卻令源自犍陀羅風格的塑形層次更顯細膩。此乃有記載的私人珍蓄北魏銅佛像中,體量較大的一件,集該朝造像丰采之大成。佛像品相幾近無瑕,背面刻年款,據此可悉供養人為逝去父母、在生家人祈願,是以虔敬造佛。
「彷彿具有沼澤那樣清澈深厚的光澤,帶有前所未有的魅力。」
建窰茶盞黑釉瑩潤,深處傾灑細碎油滴,銀銅相間,頓挫明滅,宛若世外玄澤,讓人想起谷崎也曾經把碗喻為清澈深厚的沼澤。此兔毫紋美盞世所罕見,釉面流光溢彩,在同類佳器中殊為難得。本品屬青山居逸藏,來源顯赫,曾為著名收藏家羅傑.琵金頓(Roger Pilkington,1928-69年) 舊藏。
「美不在於物體本身,而是在物體與物體形成的陰翳、明暗。」
此斗笠盞黑釉褐斑,狀似鷓鴣羽毛斑點,猶如美離不開陰翳的映襯。本品甚為稀罕,同屬青山居珍藏,乃楊永德伉儷舊藏,曾兩次由埃斯卡納齊經手。
「中國人也愛玉石,不過,會對那種帶有異樣的淡淡混濁,彷彿將幾百年的古老空氣凝結為一,直到最深處都蘊含曖曖光輝的石塊感到魅力的人⋯⋯看到那種混濁的肌理,的確就像中國該有的石頭,彷彿是擁有漫長歷史的中國文明的渣滓堆積在那厚重的混濁中,中國人會喜愛那種色澤與物質,的確有道理。」
此東漢玉獸首銜環壺外形罕見,表面斑駁迷人。國人雅好經歷過風霜洗禮的雋永寶玉,光映之下,玉石曖曖生輝,半透明的氤氳質感和盈潤的包漿,彷彿照見歷史的千年沉澱。此壺出自熙墀藏玉,品相極佳。
「我們更愛帶有沉鬱陰翳的質感。不管那是天然玉石還是人工器物,必然會令人聯想時代的光澤,是帶有混濁的光彩。」
新石器時代的紅山文化玉雕在中國上古玉文化裏佔一重要席位。此黃玉豬龍造型古樸,一般認為是中原神獸龍飾的雛形。本品出自熙墀藏玉,在同類玉雕中形體巨碩。
「自古以來的漆器,都是黑色或褐色、紅色,而且是層層『幽暗』堆砌的顏色,彷彿是從籠罩周圍的暗影中必然誕生的產物。」
此元代剔紅花鳥紋盤為蟹仙洞博物館典藏,為今季上拍的一組精美器物之一。盤身橢圓,喜鵲紋樣雕工精細,整體保存狀況極佳。谷崎形容過,漆器如同從暗影中開鑿出來一樣,「表面那種晶亮的光澤,一旦放置在暗處時,映著款款搖曳的火焰,會讓人發現靜謐的室內原來也有風不時吹過,緩緩誘人陷入冥想。若那陰鬱的室內沒有漆器這種東西,則蠟燭與燈火醞釀出的光怪陸離的夢幻世界,隨燈焰搖曳而跳動的黑夜脈搏,不知會減去多少魅力。」
* 此及下述中譯句語,均節錄自谷崎潤一郎,《陰翳禮讚》,劉子倩譯本,新北市,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