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草間彌生,除了碩大的南瓜、特立獨行的造型、無窮無盡的圓點,你還會想到什麼?
我們用21個小片段,帶你一窺這位波點女王的故事。
1. 草間彌生的經典圓點主題,靈感源自她小時候盯著桌布的時候所產生的幻象。
談到著名日本藝術家草間彌生(生於1929年),不得不提她經典的圓點主題。根據草間彌生所述,她在童年時精神病發作,此後開始孜孜不倦地繪畫圓點。她回憶道:「有一天,我盯著桌布上的紅花圖案看了一會兒,然後抬頭看見天花板、窗戶和柱子都蒙上了一層紅花圖案。我看見整個房間、我的身體和整個宇宙都被紅花所覆蓋,在那一瞬間,我感到的靈魂開始消融,在無窮無盡的永恆時間與無垠空間之中旋轉不休。」
2. 草間彌生曾修習傳統日本藝術。
儘管作風大膽,這位激進創新的當代藝術家曾接受嚴格學術訓練。草間在1948年離家,往京都市立工藝美術學校修習。當時,她被迫恪守嚴謹守舊的門徒制度,這種教條主義無疑令草間感到窒息,令她鬱鬱寡歡。
3. 在1957年末遷往紐約前,草間在美國停留的第一站是西雅圖。
草間首次闖出日本、遠渡重洋的停泊地,是美國西北部多雨的西雅圖市。草間酷愛寫信,她自薦致函駐西雅圖的藝術家肯尼斯・卡拉漢(Kenneth Callahan),後者邀請她前來拜訪。她在1957年抵達西雅圖,並在當地舉辦了首場國際展覽,在美國藝壇一鳴驚人。後來,她更取得美國綠卡,在同年年末前往紐約。
4. 喬治亞・歐姬芙是草間的好友兼顧問。
享負盛名的花卉畫家喬治亞・歐姬芙不僅是二十世紀最著名的藝術家,更是一位精明機敏的女商人。充滿雄心壯志的草間在1950年代開始致函歐姬芙,踏入二十歲以後,她開始徵詢歐姬芙的意見,向她請教在紐約藝壇闖出名堂的方法。歐姬芙對草間循循善誘,更鼓勵她的經紀商買下數幅草間的作品,兩人惺惺相惜。
5. 草間在1966年成為第一位參與第三十三屆威尼斯雙年展的日本女藝術家,從此揚名國際。
在該展覽中,草間展出了她的經典裝置作品《自戀庭園》(Narcissus Garden),作品最近於紐約洛克威海灘的蒂爾登堡登場。草間在裝置中放置了數百顆不鏽鋼圓球,其後更以每顆2美元的價格將這些圓球售出,在社會上轟動一時。
查看更多拍品
6. 在1960年代,草間穿上圓點緊身連衣褲,爬上布魯克林大橋,抗議戰爭及資本主義為人類帶來的禍害。
草間居於紐約之時,越南戰爭烽火正熾。有見及此,她發起了多次抗議活動——在行為藝術「解剖爆炸」(Anatomic Explosion)(1968年10月15日)中,草間邀請了一群舞者在紐約交易所門前裸體演出,發出反對資本主義的聲明。同年,她帶領行為藝術家裸體橫過布魯克林大橋,更在未徵得許可之下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的雕塑花園中舉行快閃行為藝術《喚醒死人大狂歡》(Grand Orgy to Awaken the Dead,1969年),事件震驚全美國,使她登上了《紐約每日新聞》的頭版。
7. 草間彌生迷戀性、同時亦排斥性,稱自己為無性戀者。
草間對性的恐懼,源自母親多次派她暗中偵查她那風流成性、到處拈花惹草的父親。她對男性胴體的迷戀,在她的作品中展露無遺,如聞名於世的《積累 No. 1》(1962年作)。作品中可見一張厚重的白色椅子,表面上覆滿陽具形的填充物,視覺效果充滿震撼力。
8. 草間與唐納德・賈德是親密好友,兩人曾經住在同一棟大樓中。
這兩位藝術家在1950年代末相識,1959年,賈德對草間的首次紐約個人展大為讚賞。數年後,他們同住於紐約東53街19號的大樓中,彼此只有一層樓之隔。草間返回日本後,二人保持密切聯繫,賈德更在1978年親自登門拜訪。
9. 草間彌生與深居簡出的藝術家約瑟夫・康奈爾交往長達十年,兩人每天都會通幾次電話。
草間並非一位願意公開私人感情生活的人。據知,她曾與性情乖僻的「集合藝術之父」約瑟夫・康奈爾擁有過一段柏拉圖式的親密關係。兩人在1960年代邂逅,當時草間已過而立之年,而康奈爾則比她年長二十六年。康奈爾與母親同住於皇后區法拉盛,他每天都會跟草間通幾次電話,並不時為她創作專屬拼貼畫,讓後來經濟拮据的草間能夠將這些作品售出以獲溫飽。
10. 草間自1977年起自願入住精神病院。
草間在1973年返回日本,不幸精神崩潰。她在1977年自行就醫,並入住東京新宿晴和病院接受治療,從此長居院內。她的藝術工作室與醫院只有幾步之遙。
11. 草間的跨界作品種類豐富,從手袋到唇膏無一不有。
在1960年代,草間成立了「草間時尚」品牌公司,設計圓點時裝及其他精品。2012年,草間與後來擔任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創意總監的Marc Jacobs展開重大合作,推出極具紀念價值的「草間彌生 × 路易威登」聯乘系列,更在2013年與蘭蔻(Lacome)合作,推出聯名唇蜜。
12. 草間稱筆下的網狀圓點為「無盡的網」,視它們為通往無盡的橋樑,以及一種稱為「消融」的藝術境界。
談到這種作畫手法,草間表示:「我們所有人都活在宇宙的不可思議之謎與無垠空間之中。在這個情況下,透過藝術探尋『宇宙真理』,使我達到了『刻板性重複(stereotypical repetition)』的境界。」
查看更多拍品
13. 草間不只創作藝術品,她也是獲獎作家,更出版過一份成人報刊,名為《草間的狂歡派對》(Kusama’s Orgy)。
草間畢生中曾出版過八本小說及數本詩集。她的自傳體小說《曼哈頓自殺慣犯》(Manhattan Suicide Addict)以她在紐約的藝術生涯為藍本,而她在1983年出版的小說《克里斯多夫男娼窟》(The Hustlers Grotto of Christopher Street)則勇奪了新晉作家獎殊榮。
14. 草間的藝術作品無法被任何藝術流派所定義。
草間對繪畫筆觸的著重,曾使她被歸類為抽象表現派;畫中鮮豔的用色,則被視為普普藝術;而作品上不斷重複的意象,更被認為是「原生藝術」(Art Brut)的表徵。草間彌生從未將自己歸類為任何一種藝術流派,反之,她選擇自由地穿梭其中,稱自己的風格為「草間藝術」(Kusama art)。
15. 草間視安迪・沃荷為好友,但也指控他抄襲自己的作品。
有趣的是,這個矛盾竟然由牆紙而生。1963年,草間在一艘划艇上覆滿陽具形雕塑,並在牆上鋪滿一式一樣的划艇圖像影印本。三年後,沃荷以絲網印刷的手法,將一頭牛不斷複製重貼,創作出一張類似的牆紙。撇除這項爭議,兩位藝術家的關係仍然友好。
16. 經過一段相對沉寂的時期,草間在1993年的威尼斯雙年展再次一炮而紅。
重返日本後,草間在藝壇上漸漸被世人遺忘。事隔三十年後,她再次回歸威尼斯雙年展的舞台,在展覽上鋒芒再露,引起廣大迴響。
查看更多拍品
17. 草間曾經擔任過藝術經紀商的角色。
草間成功出售的第一批作品,是約瑟夫・康奈爾在她年齡尚輕、經濟拮据時所贈予的禮物。1973年,草間首次重返日本,嘗試涉足藝術經紀事業,可惜生意數年後以失敗告終。生意失敗後,草間發現自己罹患精神病,並自願入住東京新宿晴和病院。
18. 草間曾在1968年演出過一場同性婚禮行為藝術。
雖然紐約市政府在2011年才正式通過同性婚姻法案,草間早在1968年已演出過一場名叫《同性戀婚禮》的行為藝術。這場「婚禮」在曼哈頓市中心沃克街33號被草間稱為「自我消融」的教堂中舉行。
19. 草間也曾是電影製作人。
草間在1967年發行的電影《自我消融》風格夢幻飄渺、撲朔迷幻,廣受大眾好評。她亦曾經與殿堂級音樂人彼得・蓋布瑞爾(Peter Gabriel)互相合作,其藝術美學成為了蓋布瑞爾1994年音樂影片《愛情之城》(Lovetown)的創作藍本。
查看更多拍品
20. 2017年的「無限鏡屋」展覽開幕數天後,一名「自拍失足」的觀者將草間的著名南瓜作品毀於一旦。
草間彌生的五十年回顧展於華盛頓特區赫希洪博物館和雕塑園舉辦。展覽開幕後不久,一位觀眾在無限鏡房《我對南瓜所有的永恒的愛》(2016年作)中尋找最佳自拍角度時不慎失足,對草間的一件經典南瓜作品造成非永久性的損毀。從此以後,鏡房內禁止觀眾拍照。
21. 草間彌生堪稱世界上最成功的在世女藝術家。
每逢各大博物館及畫廊舉辦草間的展覽,館外往往人潮洶湧、摩肩擦踵,觀眾需要輪候數小時才能入場,可見草間的作品是無容置疑的「大眾摯愛」。這種熱潮為她帶來龐大的經濟收益——草間彌生是拍場上價格最高昂的在世女藝術家,而史上價格最高昂、拍賣成績冠絕所有女藝術家的赫赫人物,則是草間彌生的恩師——喬治亞・歐姬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