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國作為東方文明大國,於開革開放的浪潮中,體現了中西及古今文化的衝擊,聚集成當代中國藝術家的創作養份,而其中文化大革命的一段歷史,影響尤巨,以之視覺語言為創作基礎的作品,一度成為當時一眾藝術家最常見的主題。吳山專的《今天下午停水》是 結合了中國文化大革命時期的大字報文化,及西方文化中的塗鴉藝術,意圖以調侃的語調消解這段歷史的沉重。
魏東的《金魚四號》及 《偶像2號》則 以奇巧之手,以傳統的白描形式,來描繪文革期間中國紅衞兵的形象,其帶點色情的姿態,正好反映了當年西方凝視中國的視角。以同樣傳統手法的羅氏兄弟,以設色水墨,把西方消費文化符號漢堡包與毛澤東並置,於《歡迎世界名牌》展示著中國文化的新衣裳。
西方在經濟高度發展下,在城市化、都市生活等議題改變著中國人的生活方式,並成為藝術家的創作題材。隋建國的恐龍系列取材自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製玩具,紅色的恐龍放大被困於達四米的長度的鐵籠中,其胸腹MADE IN CHINA字樣,極具標誌性。此系列的作品長期展示於北京尤倫斯藝術中心門口,是北京798藝術區最為知名的標誌。陳文波的《電子素26號》及鄭國谷的《再繡兩千年之八》均是對都市生活的反射,前者的女性形象滿足了西方對中國女性的好奇,而後者以媒體出現的文字,以畫作的形態記載了當時的文化變化。
攝影於九十年代末起,成為很多中國藝術非常知名的創作手法,其中,於北京東村的藝術家,則以攝影記錄了當年相當轟動的行為藝術。榮榮紀錄了張洹用蜂蜜塗滿全身,於廁所靜坐的跨界行為藝術《北京東村27號》,當年張洹以身體作為媒介引發了國際對一代中國藝術家的興趣。馬六明的《芬。馬六明在長城行走》則紀錄了馬六明變妝女性身份後,於萬里長城的一次行為藝術,探索了中國文化男性的女性化傾向,並營造了女性化與萬里長城代表的男性象徵之間的張力。
而當代中國藝術最經典的圖像,則要數張曉剛的血緣系列及岳敏君的大笑面,今次拍賣搜羅了兩位藝術家的版畫作品,讓藏家不用花費巨資,就可以擁有當代中國視覺文化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