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東是在中國「新生代」藝術時期冒起成名的。故此,藝評家呂澎便曾明確指出:「劉小東的藝術是八十年代轉向九十年代過渡階段中的銜接點。」1 他所指的就是劉在「新生代」藝術中的角色,與一九九一年七月在中國歷史博物館舉行的「新生代藝術展」屬於同一脈絡。然而,劉小東創新的「新生代」風格其實早於八九年已經出現。他在這方面的發展更獲得廣泛好評,二〇〇一年創作的《妓女系列9 號》(拍品編號1048)便是其中的優秀成熟典範。「新生代」藝術的特色在於堅持坦誠地描繪現實生活。它自成一格,完全擺脫了前輩「85 新潮」藝術家所追求的崇高理想,如「終極目標」、「絕對原則」、甚至是「大靈魂」等。「'85 新潮」藝術家關注人類的苦難,追求形而上學的原則。相反,「新生代」藝術家則將目光轉移向生活的瑣碎、平凡人、尋常事。他們摒棄崇高的理想原則,只求記錄身邊的人和事,没有意識形態的討論、也没有精神因素的考慮。
《妓女系列9 號》正好就是一個出色的例子。畫中兩名女子,看來像是夜總會女招待。其中一位身穿閃亮粉色絲質吊帶裙,似乎是在吃東西,左手百無聊賴地把玩着一只亮著了的打火機。她的同伴穿着黃黑色褶邊上衣,盯着自己雙腳,像是在打量著腳上一雙過大的拖鞋。兩名女子都亮着肚子,混然不覺藝術家或觀眾的存在。在她們身後,是一床俗豔朱紅混搭耀目彩藍的床單,皺巴巴的,也許是被隨便扔在床上,看起來有點起伏不平,像是剛剛有人睡過。這是一個極度私密幽閉的空間,被冒昧闖入。我們得睹這一瞬間,就仿似是在偷窺,而緊密的空間更加強了藝術家所營造的這種特別感覺。
這幅作品來自一個系列,相同的主角、不同的觀察。相同的女子和被子顏色便曾出現在同年作品之中,如《三個姐妹看電視》。而穿着褶邊上衣的女子更正是《後半夜抽煙的小紅》裏的「小紅」。然而,《妓女系列9 號》始終是之中較為出色的作品,藝術家揮灑自如地捕捉了真實的生活面貌。
二〇〇九年,劉說:「我一直在發揚這種跟生活緊密相連的精神,去除超越生活之上的東西。」2 他這份堅決的信念清楚見於這等日常瑣事的直率描述;由百無聊賴的把玩着打火機,以至以困惑的目光重新打量拖鞋。這兩名女子全神貫注於日常生活中每天都會接觸到的物件,就像是首次發現一樣。這股莫名的興奮,是《妓女系列9 號》獨有的,似乎這些了無生氣的物件只要被盯着便會恢復生機。
隨着攝影的出現,要記錄瞬間變得輕而易舉。劉也有利用攝影技術,他將現場拍攝所得和自己的記憶融合,創造出不同場景的獨特演繹。把身處的境況重組綜合成獨一無二的結果;混合了瞬間的紀錄,照片,和潛意識裏的記憶。在《妓女系列9 號》裏,觀眾跟隨着藝術家的思路,禁不住想知道床頭櫃究竟放了些甚麼東西、扔在一旁揉作一團的上衣又是什麽質地、甚至乎從床邊的煙灰缸飄來的殘留香煙氣味究竟是怎樣的。劉非常成功地創作了一幅充滿觸感而又極其個人的作品,也許平平無奇,但卻處處觸動人心。他善於抽取一個瞬間,將之發揮得淋漓盡致,如此充滿人性、卻又如此真實,正是這種獨特的能力,使劉小東成為一位傑出的藝術家。
驟眼看來,《妓女系列9 號》所描繪的是一幕普通的休閒場景,對大部分觀眾來說尋常不過,但是畫裏卻有一份莫名的倦怠感,同時又奇怪地帶有困惑感。這是一張慢慢展現的作品,吸引我們的注意力,勾起我們的共鳴。不消多久,我們便被這幕私密的場景吞噬,如同置身於房間之中,和這兩名女子在一起;彷彿我們也正透過劉的眼睛看着這幕場景。
1 呂澎,《20世紀中國藝術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第827頁
2 《走進現實:巫鴻與劉小東對話》,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