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和的風景畫作,是個人詩意幻想,一部份是回憶,一部份是夢境,如夢氣質比現實完美。她的視野來自對大自然的觀察,然而其中又創造了另一種獨立的真實,表現其對人類與大自然和諧共處的寧靜哲理。
安和 (生于1927) ©CHINA 2000 FINE ART
1944年,溥儒收安和為徒。心畬先生的指導宗旨,讓安和領悟國畫之道,既在於作品質素,亦關乎藝術家個人品格。安和研習被遺忘數世紀的繪畫技巧,為國畫這種長久被視為中國藝術精萃的創作形式注入盎然生意。紐約蘇富比亞洲藝術週舉行在即,我們特別邀請安和與大家分享其作為藝術家的美學心得,並了解她跟隨現代書畫大師溥儒學藝的經驗。
安和《THE BLOSSOMING BOUGH》
©CHINA 2000 FINE ART, 2003
你最初如何發現自己對藝術的熱愛?
當藝術家需要自省,要有學養,並且心地善良,還要有詩人的精神及英雄的氣概。
還記得第一件對你具有影響力的藝術品嗎?
戰時我在重慶跟隨父親讀中國典籍及儒家哲學,並跟隨一位家人的朋友學習書法。那時父親收藏一把扇,扇上畫的是一位女性,畫工精細入微。當我發現作者原來是一位七十歲的老婦後,便決定要當一位藝術家。
請說說你的藝術老師。跟隨現代書畫大師學藝,其中經驗如何?
先生是大清皇孫,以寫詩、書法及作畫為生。開始學習時,我不是畫畫,而是先學古籍詩詞,修身養性。老師認為,只有先修養精神,才可訓練用筆,先練字,最後才練繪畫的技術。
(左)安和《TWO TREES ON A HILL》 2017年作 (右)安和《WILLOW TREE》2017年作 ©CHINA 2000 FINE ART
作為藝術家,你會如何描述自己的美學?背後的靈感來自何處,自從開始創作以來,演變過程如何呢?有特別鍾情的藝術家嗎?
1950年代早期,我開始認真臨摹唐宋名家作品,並師從當代少數熟悉此道的藝術家,盡力學習古代書畫技法。我很快掌握游絲鐵線描,亦接觸到董源、倪瓚、文徵明等名家作品,他們的書畫至今仍是我最喜愛的。
可否與我們分享過往或現時的工作項目呢?請介紹一下最近的作品。
我的花卉畫源自對自然界的觀察,然而最終作品有超現實的創新,追求一種朦朧並且舒心的線條與色彩美。四時變化,各有獨特魅力與感覺,啟發我對風景畫的興趣,風景畫更逐漸成為我作畫的重心,尤以迷濛的景色為甚。過去幾年住在紐約伍德斯托克,為我帶來非凡的靈感。九十歲時,我將來自自然的靈感與內心的傾向融合為一,創造成為最近期的畫作系列。正如唐代畫家張璪寫道:外師造化,中得心源。
圖輯:安和回憶恩師溥儒
標題圖: 安和《Misty Landscape of Woodstock》2017年作,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