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權博士(1910-1997年)
外交家、收藏家、收藏 創始人
這個收藏獨特而全面,由民國時期政治家吳蓮伯(1873-1944年)之子吳權(吳衡之)集成。吳權,1910年6月25日於中國東北遼寧省興城出生,距離清朝被推翻、中國二千年帝制結束僅僅數月。吳權就讀上海震旦大學,在該校學習法語,20 歲移居法國,在格勒諾布爾大學攻讀法律,並獲得巴黎索邦大學博士學位。
1937年,吳博士獲任命為日內瓦國際聯盟華僑委員會秘書長,開展其輝煌的外交事業生涯,1939年在法國駐巴黎大使館加入新成立的中國政府外事處;1941年移居倫敦,在中國駐倫敦大使館任職,1947年返回中國於外交部工作,直至1952年退休。
退休後吳權返回倫敦,致力中國考古學與藝術研究,後來結識了劍橋大學中國藝術及考古學者鄭德坤教授(1908-2001年),二人相交甚篤,鄭教授曾於吳博士集成收藏初期提供指導,並啓發其對中國藝術之熱枕。
吳博士是一位真正的收藏家。他的收藏焦點轉向中國藝術之前曾經收集郵票和書籍,對後者之研究態度一絲不苟,與其收藏中國藝術品同樣嚴謹細緻。其書閣放滿中國歷史書籍、考古期刊及寫上註釋之拍賣圖錄,顯示每件藝術品都先經深入考究,方始入藏。
毫無疑問,吳權博士多年的收藏,與大量中國藝術珍品現身倫敦藝術市場上時間點相呼應。從 1950 年代中期到 60 年代後期,他曾購入超過 一千件藏品,涵蓋中國藝術每一個門類。瀏覽 1960 年代倫敦蘇富比和佳士得拍賣會的買家名單,不難發現「Wou」(吳)字經常出現於主要藝術商和收藏家熟悉的名字之間,如Bluett、Tai、Sparks、Simon、Moss 、Clayton等等。
吳權博士早期收藏重點,乃高古青銅器及其他具有歷史意義之藝術品。當時活躍於拍賣會的中國藏家爲數極少,吳博士的優勢是他能夠辨認重要青銅器、玉器及造像銘文或款識。 因此,其收藏當中帶有銘文或款識的藏品也特別多。
吳博士從拍賣會上投得來自大維德爵士(1892-1964年)、Brenda Zara Seligman(1882-1965年)、Henry Knight(1971 年逝)、Nellie Ionides (1883-1962年)和 H.R.N. Norton (1961或1962年逝)等二十世紀初收藏名家之珍品,而最能代表那個英國收藏傳奇年代的,還是要數艾弗瑞●莫里森(1821-1897年)之收藏。莫里森珍藏無數瑰寶於英國威爾特郡的放山居大宅,藏品包括不少清代十八及十九世紀的御製瓷器巔峰傑作。1965 年及1971 年,放山居拍賣藏品,吳博士便於當時投得不少於五件御製珍品,如今都是其收藏的焦點藏品 。
吳博士積極集成收藏,乃爲保護散落歐洲各地的中國文物,亦爲推廣中國藝術與文化。我們並不知道吳博士何時動念想要為藏品創建一個博物館,只知以其父吳蓮伯命名的博物館開幕於1968年。館中藏品按年份順序排列,物品展示在木框玻璃櫃中,每件物品都附有導賞文章,或打字、或手寫。多年以來,博物館成為藏家、學者、來訪貴賓和内行人士聚脚地,吳博士總是熱情地帶著訪客參觀,講述中國的輝煌歷史。時至今日,吳氏家族仍舊全心守護此收藏,並不時將藏品借展,並於2011年出版兩冊圖錄,繼續教育後代。
吳蓮伯(1873-1944年)
政治家、領袖、改革推動者
吳景濂(字蓮伯,1873-1944年),二十世紀初中國重要政治人物,因在民國動蕩歲月中擔任國會議員及議長而聞名。
1873年3月18日出生於遼寧省寧遠(今興城),1897年考取副貢,1907年京師大學堂最高榮譽畢業,考取舉人,以教育為專業。回到遼寧後,吳氏開始教育改革,1908年成立奉天師範學堂,並創立奉天教育總會,擔任會長,並任議長。1909年,吳氏當選奉天諮議局議長,以此要求修憲,後於全國反清情緒高漲之際移居上海,與其他省份代表一起加入政治運動。
1912年清朝滅亡後,民國政府在南京成立,吳氏當選為民國臨時議會首屆議員。
在隨後幾年間,吳氏在二十世紀初民國政府的組建中扮演開創性的重要角色,尋求建立憲政制度。他曾任孫中山(1866-1925年)的國民黨副主席,極力反對袁世凱(1859-1916年)以洪憲皇帝的身份恢復世襲君主制,並曾獲選為國會非常會議眾議院議長。1923年10月10日,中華民國頒佈中國首部憲法。二十世紀初期政局混亂,危機四伏,吳氏卻始終堅持道德操守,忠於其建立憲政的堅定決心。
吳氏書法造詣甚佳,陳綺石、齊白石、張謇等名家均與其交好,更為其作書畫。吳氏心慕中國文化藝術傳統,相信對其子吳權後來集成中國藝術收藏,並以父親命名收藏博物館有著重要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