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中西貿易往來向來頻繁,商人或經絲綢之路往來,或循海路通商。十四至十五世紀期間,土耳其封閉波斯至亞洲絲路,歐洲各地紛紛尋覓新徑,前往遠東購買絲綢、茶葉、瓷器等各式奢侈品。葡萄牙人達伽馬首先成功開發海路,西班牙、荷蘭及英國隨即趕上。首次鴉片戰爭前,廣東乃清廷唯一對外開放之貿易港口,十八世紀末,英國、荷蘭、丹麥、瑞典、奧地利、西班牙及美國均活躍於此地。商人委約創作中國外銷畫,以作紀念,昔日繁榮景象,今時從中可窺。當年各貿易港口,至今大多仍屬重要商務中心。
位於廣東省中南部的珠江三角洲地區(包括香港,澳門,台北,香港等地) 地圖製作年份: 1864年 © CHRONICLE/ALAMY STOCK PHOTO
今秋九月拍賣,蘇富比亞洲藝術週將呈獻多幅中國外銷畫,本文將從古今兩個方面帶您一起來了解一下畫中所描繪的港口。
廣東(廣州)
廣東位處珠江口,為眾條約港口中之最大,亦屬中國南方最為重要之經濟城市,可外望河南島--河南島即為現今廣州市海珠區。
清 約1840年《廣東珠江遠景》油彩,估價:$200,000–300,000
本畫描繪從外商經營之工廠外望河南島及沿島河岸景象。此幅大型畫作精工細繪,並無繪畫西洋船,頗為罕有,畫中船隻包括舢板、帆船、蜑家船、中式船、花艇等,作畫位置背後為十三行,即當時外商貨艙及商店之唯一合法地點。相信本畫由西洋富商委約,作為紀念品郵寄或攜回家鄉。
今日的廣州市海珠區 ©HENRY WESTHEIM PHOTOGRAPHY/ALAMY STOCK PHOTO
時至今日,廣州仍屬中國最重要城市之一,乃珠江三角洲之門戶。原來之十三行已於火災或戰爭中被毀,原址現為廣州文化公園。照片顯示海珠橋連接廣州大陸及河南島(今海珠區)。
上海
1842年首次鴉片戰爭後,中國五大港口始對外開放。英國於黃埔江岸、蘇州河外灘以南設租界,美國隨即在蘇州河外灘以北設租界。
清 約1855年《上海美租界遠景》油彩 估價:$150,000–200,000.
描繪上海美租界之畫例,並不多見,從本畫中可見左邊英國領事館、蘇州河、 威爾斯橋、美國房屋、美國聖公會原址、美國租界及首座聖公會教堂、以及懸掛國旗的美國領事館。
今日的上海外灘 ©NOVARC IMAGES / ALAMY STOCK PHOTO
現時上海外灘乃上海金融文化中心,大酒店、娛樂場所林立,市景聞名全球,舊時外國建築大多仍然屹立 ,英國領事館舊址現為半島酒店。照片可見蘇州河流入黃埔江、英美租界遙遙相對之處。
澳門
明嘉靖帝為答謝葡萄牙協助抵抗海盜侵擾,將澳門租予葡國,澳門遂成歐洲在華最早定居地。乾隆年間,中國僅開放廣東港口,其餘一律封閉,因此澳門於中西貿易扮演角色日漸重要。
清 約1850年《澳門南灣遠景》油彩,估價:$20,000–30,000
南灣位於澳門半島之東,海岸線彎曲,頗為獨特,沿岸歐洲風格建築,乃中國外銷畫最受歡迎主題之一。本畫描繪南灣自南望北之風光:聖保羅大教堂、政府總部、東印度公司等,澳門大砲台處於中心位置,東望洋燈塔位於右邊最高處。商船、漁船停泊口岸,水面平靜無浪。同類畫作,多自北望南,而本畫則相反,甚為罕有。
今日的澳門南灣 ©THOMAS LEHNE/ LOTUSEATERS / ALAMY STOCK PHOTO
與廣州、上海一樣,澳門經過歷史變遷,殖民地建築僅餘少數。現今賭場、摩天大樓林立,五光十色,與上圖景象相比,幾不可復識。
黃埔(琶洲,廣東)
黃埔,離澳門約五十英里,於廣東營商之西方船隻皆錨定於此,按船隻大小支付相關費用,同時可於此處聘請翻譯、經紀人、 買辦等,在繳納相關稅款(及賄賂)後方可卸貨,沿河而上前往廣東。
清 約1840年《黃埔錨地遠景》油彩,估價:6,000 — 8,000 美元
本畫作描繪黃埔錨地一艘美國三桅船,帆船、舢板載乘客渡江,背景可見西洋貨艙。
今日的廣州黃埔地區:琶洲島 ©GZRAYSTOCKPHOTO / ALAMY STOCK PHOTO
黃埔,今稱琶洲島,乃廣州市其中一區,摩天大樓林立,景況與本畫繪成之時(約1840年)截然不同。多年以來,黃埔均為重要商務港口,現時中國最大的貿易展覽會:廣州交易會(全名為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 )便是於黃埔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