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是阿爾伯托·賈柯梅蒂在戰後時期最為人熟悉而且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此貓身軀修長、四肢與身軀平衡成一直線,伺機蓄勢而動,優雅的姿態與藝術家在同一時期創作的裸女像有異曲同工之妙。阿爾伯托·賈柯梅蒂雕塑作品《貓》即將於6月19日倫敦印象派及現代藝術晚拍呈獻,為本場拍賣的焦點拍品之一。
貓的敏捷靈活和柔軟構造令賈柯梅蒂深感著迷;他曾創作過許多瘦長單薄的人體立像雕塑,其形態奇幻輕妙,體現了貓的屬性。「貓身軀窄,可以在兩個緊密相鄰的物體之間穿過」,賈柯梅蒂觀察弟弟迪亞哥所養的貓之後,驚嘆貓的輕盈柔軟,可自如穿過物件之間而不碰到它們。
賈柯梅蒂在一九五一年創作這件雕塑的時候,他的藝術意象已經成形,並應用於繪畫和雕塑作品中。直至生命的盡頭,他始終專注於詮釋已經確立的題材多過於發掘新主題。不過,仍有數件青銅作品脫離了藝術家喜愛的男女人像及工作室環境等主題。根據猜測,這幾件作品全部在同一日內以石膏成模,包括本品《貓》及另外兩件動物雕塑——《狗》(圖一及三)、《兩匹馬》(圖六)。由於賈柯梅蒂的工作室空間狹小,無法容下實物尺寸的馬匹石膏模型,結果它在室外被雨水溶化,未被鑄造成為青銅像。
在《貓》誕生的同年,即一九五一年,賈科梅蒂在巴黎瑪格畫廊舉行首場個人展覽,《貓》的石膏模型亦有展出。這場展覽非常成功,使賈科梅蒂逐漸登上巴黎前衛藝術家圈子的領導地位
《貓》的身軀與賈科梅蒂其它瘦長結實的人體雕塑相似,後者的造型在這段時期達至成熟。這種情感在另一件作品《傾覆的男人》中表現得尤為強烈。《貓》與《傾覆的男人》都誕生於藝術家創作成熟期,當時他與戰後巴黎最炙手可熱的知識分子往來甚密,創作亦受其影響。
阿爾伯托·賈柯梅蒂《傾覆的男人》
貓的形像亦可被解釋為藝術家自己的象徵。賈科梅蒂與存在主義作家尚-保羅·薩特一九三九年相遇, 他們曾就現代世界所面對的存在的哲學困境多番長談。此外,他的創作亦糅合了山繆爾·貝克特、阿爾貝·卡繆等存在主義者的思考。以更宏觀的戰後時期為背景,則反映人類孤獨而脆弱的生存境況——而賈科梅蒂在這段時期非常關注這個主題。自我的真實體驗、選擇的自由、個人道德——這些是存在主義的核心原則,也是賈科梅蒂思考得最多的概念。
《貓》、《狗》、《兩匹馬》的石膏模完成後,《貓》和《狗》的銅鑄版本亦出爐。此後,賈科梅蒂再未有創作動物雕塑。這個範疇留給了他的弟弟迪亞哥,後者創造了各式活潑的動物圖案,用來裝飾他在一九五零年代開始製作的家具。其他不同版數的《貓》現屬各大公共收藏,包括紐約大都會現代藝術博物館、聖保羅馬格基金會美術館、柏林貝格魯恩博物館、蘇黎世阿爾伯托·賈科梅蒂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