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waii Pop —可爱就是王道?!

Kawaii Pop —可爱就是王道?!

日本的卡哇伊文化早在千禧年初就在国际艺术界悄悄萌芽。这种美学从次文化的土壤中破土而出,经过几十年的成长,蜕变成风靡全球的当代文化潮流。

日语「卡哇伊」(kawaii)通常被理解为可爱,而具体形象通常是睁着一双无辜大眼,或带着逗趣的微笑,造型俏丽又惹人注目,再配上五彩缤纷的画面设计——难怪有人会认为「卡哇伊」只不过是一种对幼稚事物的迷恋。其实,这个日语词的涵义相当广泛,而卡哇伊现象的形成与日本当代文化环境息息相关。

「卡哇伊」现象不限于街头和二次元文化。最为人熟悉的日本艺术界代表就是奈良美智和村上隆。本月当代艺术网上专场Contemporary Showcase: Kawaii Pop(5月11至18日,香港),向大家展示卡哇伊文化如何启发各地艺术家的创作。这些作品带领我们投入遐思妙想和奇幻传说中,饱览万花筒般的迷离色彩,窥探趣怪的潜意识——这是人类逃离繁嚣现实的途径,同时也是对社会压力的反抗。

漫画文化

漫画是一种以视觉静态图画构成的连续叙事。如今所见的许多日本漫画,通常透过造型俏丽可爱、非写实的人物讲述日常生活。二战结束后,漫画成为大众的娱乐消遣,大行其道,而题材围绕日常生活的情欲、罪恶、荒诞、欢笑和幻想,当中少不免夹杂着人的欲望和痛苦。漫画让人尽情发挥幻想、矫饰现实,这反映人们渴望脱离真实生活的各种负担和规范。经过几十年发展,「卡哇伊」文化在漫画世界里滋养成长,其影响逐渐跨越流行文化、电影和游戏,渗入当代艺术的土壤中。

许多家传户晓的动漫人物均源自原创的漫画系列,哆啦A梦正是一例。这只蓝色机器猫在1970年《快乐龙》月刊首次现身,半个世纪以来一直是许多人的童年回忆。这只「来自未来世界的机器猫」的口袋里有各种不可思议的新奇道具,每每在危机关头救出遇遇险阻的小伙伴——野比大雄,而大雄和他的同伴们却不时因这些道具而制造出意外和笑料。《哆啦A梦》动漫系列在日本电子产业迅速发展的十年间横空出世,迅即深受人们喜爱。这身藏百宝、无所不能的蓝色机器猫,选择忠诚地守护着一个平凡的小男孩,不断为他排忧解困,或许这反映了人们想要满足愿望的心情。

村上隆的艺术创作追求矛盾和对比,颠覆常理与逻辑,故有「日本的安迪・沃荷」之誉。他的「超扁平」作品运用大片色调展现生动活泼的图案和人物,打破高雅与低俗文化的界限。村上隆本身与名牌和消费主义关系千丝万缕,他的作品一方面拥抱消费主义,同时又予以嘲笑抨击,这种矛盾可谓合符其创作宗旨。

怀旧的情愫

村上隆的创作反映一种对消费文化欲拒还迎的矛盾心态,这种矛盾起源于美军占领日本的战后时期,其时美国的物质文化席卷日本,扭转了日本的传统社会风貌,崇尚西方主义的过度消费现象因而产生。迪斯尼卡通角色对战后日本动画界影响尤深,至今仍深受日本人怀缅。日本漫画师创造了吉蒂猫、哆啦A梦、小飞侠阿童木、宠物精灵宝可梦等深入民心的文化标志,数十年来为美国、亚洲等各地当代艺术家带来无穷启发,促进文化互融。

失落的童年

卡哇伊 ( kawai-i,形容词):(1) 神情痛苦、引起同情心,惹人怜悯,凄惨,可怜 (2) 具吸引力,令人无法忽视,受到珍惜,获得钟爱 (3) 本质甜美,可爱 (a) (年轻女性和孩童的长相和外形)漂亮,具吸引力 (b) (如孩童般)纯洁,顺从,动人 (4) (事物和形态) 小巧玲珑,小巧且美丽 (5) 琐碎无聊,拙劣可怜 (使用时略带轻蔑意味)
《日本国语大辞典》,2000年

按字面理解,奈良美智笔下的小女孩堪称是「卡哇伊」的化身。大头圆脸和大眼睛,使她看上去无比纯真,但其内心的阴暗却与外表截然相反。这种令人不安的表里不一揭示「可爱」原来只是一张伪装的面具。奈良美智把这些矛盾的卡哇伊特质融入到创作中,作品酝酿的复杂情感和想象,却能引起我们心底的共鸣与悸动。

儿童的纯真是卡哇伊文化的重要元素。有人说,受到可爱事物吸引的成年人其实是渴望重拾青春的心境和昔日情感。予人无害的卡哇伊形象带给人温暖、柔软的感觉,也是抗衡现实的灵药。与专为儿童设计的角色不同,卡哇伊的人物本身就是失落童年的象征。

可爱而叛逆

要探讨卡哇伊文化的起源,不得不提1970年代风靡一时的「丸文字」。当时的日本女学生之间流行一种字迹圆润、具鲜明西化特征的手写字体,字间常见心形和卡通笑脸等图案,可爱感十足,但年长一辈的教师们认为这种字体幼稚无聊,禁止学生书写丸文字。这种圆滚滚的可爱文字,堪称为对权威和文化规范的否定和挑衅,至今仍未彻底消失。

全然投入「卡哇伊」的世界,也可以说是一种对现实的反叛,抗拒成人必须面对的社会规范和责任——换句话说,就是拒绝长大。

如之前所言,卡哇伊美学衍生自动漫文化,其中以年轻女孩子为目标群体的少女漫画也是一大助力。这类漫画大多集中描写人际关系和爱情故事,而且与丸文字一样,出自一种对成长的焦虑——其实不只是成年人,少女少年们何曾不渴望永远留住单纯美好的青春时光?





可爱的力量

卡哇伊的其中一个定义是惹人怜悯。异于寻常的大脑袋和大眼睛、圆润的脸颊和身形,如婴儿般使人放下戒心,心生怜悯和保护欲,所以就算长着皮毛和尖齿,这些小小的生灵在我们心目中依然是弱小无助、天真无邪。然而,不矫揉造作的表象本身已是一种矫揉造作;可爱可以是一种武器,很多看似脆弱无辜的卡哇伊角色其实暗藏着闹恶作剧和混乱的种子。

异想世界

在卡哇伊文化中,英国作家刘易斯・卡罗的《艾丽斯梦游仙境》地位崇高,深得大部分人喜爱。书中天真好奇的少女主角、奇趣古怪的人形动物和魔怪、会说话的花朵、色彩绚烂的仙境花园、草木暗处俯伏着的超自然生物,无不教人飘然神往;相形之下,真实世界显得乏味无比。

涂鸦世界DoodleLand里的卡通人物外形趣怪,看上去轻浮活泼,与烦闷毫不沾边,这位西方当代年轻艺术家笔下歪歪扭扭的奇妙世界,与卡哇伊文化有着共通之处。外号Mr Doodle的山姆・考克斯9岁时便踏上艺术之路,他在卧室贴满自己的涂鸦,让所在空间的每个角落都成为挥洒创意的画布。他的「意粉涂鸦」(Graffiti Spaghetti)令人联想起上文提过的日本「丸文字」潮流,两者皆充满童趣,寄托着一众不愿长大的顽童们的心思。

當代藝術

More from Sotheby's

Stay informed with Sotheby’s top stories, videos, events & news.

Receive the best from Sotheby’s delivered to your inbox.

By subscribing you are agreeing to Sotheby’s Privacy Policy.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Sotheby’s emails at any time by clicking the “Manage your Subscriptions” link in any of your emails.

arrow Created with Sketch.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