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永珍博士珍藏琺瑯彩盌,拍賣場上傳奇珍品之一,早在2006年以151,320,000港元刷新中國藝術拍賣紀錄。此御瓷瑰寶,胎質細密,均淨乳白,繪畫精緻入微,成於乾隆寢宮之鄰,由北京宮中琺瑯作藝匠繪就,妙不可言。畫顧盼雙燕比翼飛,宣布春臨大地,旁有柳枝搖曳、杏花相倚,添書古詩,意趣盎然。其流傳歷史清晰,來源可遠溯清末年間十九世紀,Charles Oswald Liddell 上校蒐得杏林春燕盌成對,他的收藏在1929年釋出,從此對盌分隔兩地。對盌其一轉入中國藏瓷名家大維德爵士雅蓄,現存大英博物館。而此盌則先後為Charles Ernest Russell、芭芭拉.赫頓(Barbara Hutton)、戴潤齋、天民樓及張宗憲遞藏,2006年易手予張永珍博士,讓這名藏更顯輝煌。
前言
張永珍博士,每次現身拍賣場,皆耀眼矚目,且三度為中國瓷器刷新成交紀錄。近年大概沒有多少其他收藏家,能像她一樣為香港古玩拍賣市場帶來如斯活力朝氣。張博士明辨善鑑,熱衷中國藝術,自九十年代始,搜羅不少御製珍瓷,幾乎全乃清康雍乾盛世之上色佳器,精緻琳瑯,品味雅尚。若問她蒐藏之由,想必張博士會道是「喜歡就買」。事實上,觀其雅蓄,當中許多珍品,皆因感興所至,便納入其藏。

© AP / Anat Givon
張永珍博士,出生於上海古玩世家,她自幼在瑰寶佳品的薰陶下長大。祖父張楫如為雕刻家,聞名遐邇,曾獲邀為慈禧太后刻作獻藝。父親張仲英則乃著名骨董商。兄張宗憲繩其祖武,專營古玩,有聲有色,在中國藝術界享負盛名。而張博士率性隨心,致力商界,更活躍於社會。眾知她德澤廣施,樂善不倦,她的慷慨惠及香港乃至全中國的文化、教育、衛生、少數民族及光彩事業,捐資甚至超過收藏。
她歷任全國政協第九屆、第十屆常委,榮獲香港特別行政區金紫荊星章和上海市白玉蘭獎章,她還多年資助世界兒童基金會、獲授瑞典皇家北極星勇士和皇家司令官大十字勳章,及2010年中瑞最傑出成就貢獻獎,成為中外文化、經濟交流的佼佼者。
2002年,蘇富比專家在紐約帕切斯偶見一瓶,繪飾粉彩蝠桃「福壽」紋,自六十年代始被用作燈座。此項發現被傳媒廣泛報導,及後粉彩瓶現身拍賣,競投熾熱,張博士貫徹其往常風格,銳意果斷,最終投得佳品,創下中國瓷器拍賣之世界紀錄。2004年,她將此橄欖瓶惠贈予上海博物館。如今,這件稀世珍寶傲立展館,標誌著張博士的惠澤善行與雅致品味。張博士厚德崇雅,誠最具感染力的亞洲藏家之一。

瓷胎或為雍正 琺瑯彩約在1736年繪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