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編譯:勞嘉敏 Olivia Lo
1975年,皇后樂隊獲音樂界經紀大佬唐・亞登(Don Arden)注資,從而擺脫財務窘況,雖然兩者最後並未達成長久合作,但這筆金錢上的及時雨令費迪擁有了添置理想鋼琴的資本。樂隊的頭三張專輯在音樂概念上愈趨複雜,曲風走向多元,費迪的直立式舊鋼琴已無法滿足他的雄心壯志,需要重新物色一台,這台鋼琴除了能夠在音色上與他產生共鳴,更需要激發出他的創作力。雖然樂隊可以在巡演和錄音時使用專業設施,當中少不了 Bösendorfer、Steinway、Blüthner 等高級名琴,但費迪仍需要一台擺放在家中客廳的小型鋼琴來實現泉湧般的音樂靈感。
瑪麗憶述,費迪「在數週時間裡努力找遍無數商店」,可惜遍尋不獲,每次回到家都悶悶不樂。不過皇天不負有心人,他終於找到一台 Yamaha,要價1000英鎊,體積小巧,正好放進他和瑪麗合租的公寓。
這台 Yamaha G2 是 baby grand 小型版本。當時市面上並沒有多少 Yamaha 鋼琴,這家日本樂器公司從七十年代初才開始出口鋼琴,因此等候送貨的時間十分漫長。費迪家裡這時已經有一台直立式鋼琴,他用它創作了《Killer Queen》和《Seven Seas of Rhye》等名曲。隨著送貨日期漸近,費迪招來樂隊成員,幫忙把舊鋼琴從客廳搬到睡房,為新成員騰出空間。
瑪麗說,鋼琴送來時正好碰上她外出工作,所以那天她回到家時,被突然出現的龐然大物嚇了一跳 —— 費迪找到心儀的鋼琴後太過興奮,忘記告訴她 baby grand 其實也不小。鋼琴佔據了客廳的三分之一,兩人不得不把家具乾坤大挪移一番,但仍無損費迪的喜悅之情。這台鋼琴的音色對他來說堪稱完美。
古典鋼琴師約瑟夫・菲利伍德(Joseph Fleetwood)認為:「Yamaha G2 的音色非常乾淨、清澈…… 身為搖滾樂手的費迪想必深受吸引。他也很喜歡它的觸感。每個人彈琴時都有一定的癖好,而彈奏這台鋼琴的感覺一定非常輕鬆流暢。如果按壓琴鍵時感覺黏膩,演奏就會變得困難。」
「費迪極度尊重他的 Yamaha 鋼琴。他認為這不單是一件樂器,更是身體的延伸和創意的載體。」
費迪從來不在鋼琴前吸煙,也絕對不會把玻璃杯擱在琴面上,其他人更加不可以這樣做,因此鋼琴總是纖塵不染。
G2 鋼琴在1965至90年間投產,製造地點是日本濱松市的 Yamaha 旗艦工廠。鋼琴琴身烏黑發亮,琴腳穩健修長,搭配黃銅腳輪和仿象牙琴鍵,優雅迷人。菲利伍德補充道:「Yamaha 設計這款鋼琴就像直接向 Steinway 下戰書,但他們定價較低…… 得益於現代生產技術,這款鋼琴造得非常好。我在蘇格蘭有一台類似的,它的音色確實非常漂亮、清脆,手感平滑。」
費迪對演奏舒適的琴鍵、激越飽滿的音色和高貴典雅的外型深感滿意,「他只想要一台演奏體驗出色的鋼琴,而他認為 Yamaha 的鍵盤是最優秀的。在七十年代,G2 確實是最典型的家用三角鋼琴」。
這台新鋼琴很快就證明自己物有所值:費迪用它譜出當年樂壇上石破天驚的名曲《Bohemian Rhapsody》。1975年末,即《Bohemian Rhapsody》以單曲形式發行後不久,這台鋼琴就隨著費迪和瑪麗遷往位於 Stafford Terrace 的新公寓。幾個月後,瑪麗搬出兩人的公寓,費迪也把鋼琴移到瑪麗的新家,他會不時造訪,坐在鋼琴前專心作曲。鋼琴隨後短暫移回 Stafford Terrace,然後在1986到87年左右搬到花園寓舍,直到2023年3月才被搬走。
鋼琴被搬到花園寓舍後,費迪和瑪麗花了一整天時間決定它的落腳處。他們把鋼琴推到客廳各處,費迪通常會退後幾步打量一番,然後坐下,雙手在琴鍵上懸空摹仿彈奏的姿勢,如果沉思一陣後還是不滿意,就會建議把琴挪到其他地方。他們曾經考慮把琴朝著花園擺放,但是費迪發現從飄窗直射進來的陽光會令鋼琴褪色。鋼琴最後被推到飄窗附近陰涼的角落,面朝客廳,這回費迪終於不搖頭了,甚至還快速彈了幾個音階。他抬起頭來對瑪麗說:「罷了,就放這裡吧。」
瑪麗說費迪「雖然只會在彈某些歌曲時使用節拍器,但他總是把它與錄音機一左一右地擺在鋼琴上。每件物品都各歸其位,井井有條」。費迪在花園寓舍的主要樂器就是這台 Yamaha 鋼琴,無論是修改、作曲還是實驗性創作都離不開它。
「他一般會彈彈音階熱身,然後面露堅決的神情,似乎在說『好,是時候動手了』。」
費迪一旦進入工作模式,就會整天坐在鋼琴前邊彈邊寫,他喜歡安靜而且不受打擾的環境。「他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瑪麗憶述道,「我知道琴蓋打開意味著他正在修改一首半完成的歌曲,闔上就代表歌曲正處於創作初段。」
若有朋友或工作夥伴來訪,鋼琴自然而然成為眾人的中心,人們用它彈奏派對歌謠炒熱氣氛,或者進行稍微正式的表演。在費迪生命的最後幾年裡,音樂製作人、作曲人兼樂手麥克・莫蘭(Mike Moran)是他最主要的合作夥伴(以及彈奏 Yamaha 鋼琴的常客)。兩人在1986年首次見面,並共同製作了費迪1987年十大熱門個人單曲之一的《The Great Pretender》。費迪隨後再次邀請他聯手製作第二張、也是最後一張個人專輯《Barcelona》,這也開啟了費迪與他素來仰慕的西班牙女高音歌唱家卡芭葉(Montserrat Caballé)合作的契機。樂曲的雛形同樣誕生於花園寓舍,費迪與莫蘭用 Yamaha 作曲,從樂句、旋律到歌詞,逐一拼湊出其人生最後一首如歌劇般蕩氣迴腸的不朽鉅作。1987年靈感降臨當晚,卡芭葉剛在倫敦皇家歌劇院完成了一場表演,而莫蘭正好是指揮,三人聚到費迪家,圍在鋼琴邊開懷暢談、盡情高歌,歡聲笑語迴盪在充滿香檳泡泡的空氣裡。
言談之間,卡芭葉好奇問及搖滾專輯的製作過程,聽過解釋後,她提議不如三人合作灌錄一張,費迪聞言喜出望外。夜色漸濃,《Barcelona》亦逐步成形,後來更成為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的主題曲。專輯於1988年推出,歌曲本身大部分由費迪和莫蘭用 Yamaha 鋼琴創作。
從波希米亞狂想曲到奧運主題曲,費迪後半生的音樂歷程跌宕多姿。在曲風橫跨巴洛克音樂、歌劇、民謠和的士高的創意汪洋中,費迪家的 Yamaha 鋼琴猶如一艘探險巨輪,承載了船長所有的天馬行空。它見證了流行音樂史上的又一巔峰歲月,如今正等待下一雙手續奏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