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藝術新動力

東南亞藝術新動力

港蘇富比「屏息凝神」(11月30日 | 香港)網上專場拍賣現已開拍,呈獻多位東南亞著名藝術家及藝壇新秀的繪畫、雕塑、版畫及紙本傑作,精彩紛呈。適逢盛事舉行,香港蘇富比特別請來范妮莎.阿迪古梭莫(Fenessa Adikoesoemo)為大家分享她踏上收藏之路的心路歷程、她對努桑塔拉現當代藝術博物館(Museum MACAN)的個人見解,並探討疫情對區內當代藝術未來發展所造成的影響。作為印尼首間現當代藝術博物館的主席,阿迪古梭莫本身也是收藏家;她熱愛與不同藝術家交往,對東南亞當代藝術界的發展別具洞見。

范妮莎.阿迪古梭莫。攝影:Winston Gomez for Forbes Indonesia

為何您會對藝術產生興趣?

父親引導我踏上藝術鑑賞之路。我自小深受藝術薰陶,與家人外遊時,經常隨父親到不同國家及城市的博物館參觀。小時候,我藉著父親珍藏的印尼大師傑作學習印尼歷史,作品背後的故事、乃至父親的習藝經歷,均對我留下深遠影響。時至今日,我身上仍然帶有這一切的印記。有賴我的父親,我明白到藝術在社會上應具有更重要的角色——藝術不只是供人珍賞之物,更應該是一股強大的動力,這就是我們創立努桑塔拉現當代藝術博物館的原因。

您會怎樣形容您的收藏風格?隨著時間過去,它會有什麼改變?您對年輕一輩的準藏家有什麼建議?

我不認為我有一種特定的收藏風格。我偏好收藏更多極簡風格和普普藝術作品,不過,它們並非我的唯一選擇。對我而言,收藏喜好是不斷變化的,隨著時間流逝、潮流更迭,我的年齡漸長,經歷過不同的人生階段,我的喜好也必然會有所改變。我的收藏方式很主觀,它源自我對藝術的深厚興趣,逐漸形成我與藝術品、藝術家和作品之間的紐帶。現在,我仍然致力汲取藝術知識並了解藝術圈內的生態,我認為積極與其他藏家交流、常懷好奇之心、求知若渴,對年輕藏家規劃個人收藏路向有所助益。畢竟,收藏是屬於自己的,它應該反映個人品味與喜好。

走進博物館一類的大型機構,參與它的項目及展覽,就可以接觸到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士、互相交流切磋,這些都是平常在畫廊和藝博會中無法得到的寶貴體驗。在我的三年博物館生涯裡,博物館舉辦的活動,還有我遇見的人,均使我大開眼界、獲益良多。

過去二十年,東南亞藝術在國際舞台上漸受矚目。總括而言,您如何看待區內藝壇的未來發展?

東南亞地區的社會經濟背景複雜多元,集多種文化及語言於一身。多姿多彩的社會文化,擴寬了區內十個國家的當代藝術版圖,為世人提供了一個精彩的角度,探索當地豐饒的文化圖景。東南亞地區活力蓬勃,區內以至世界各地不少人士均對這裡的新晉藝術家及嶄新藝術活動深感興趣,其中以印尼為甚。雖然疫情對許多藝術項目造成嚴重影響,東南亞仍然具備充足的資源應付挑戰。待疫情完結、社會復甦時,它的豐富歷史和紛異文化,應可發揮強勁作用。

在努桑塔拉現當代藝術博物館方面,我們正投入更多時間,積極研究印尼及東南亞的當前局勢,悉心籌辦更貼近人群、能引發大眾共鳴的展覽項目。博物館將於2021年1月重開,屆時,我們將重新舉辦今年3月展期剛開始不久便吿閉幕的麥拉蒂・蘇若道默個人展。麥拉蒂是印尼藝壇的重要人物,她的行為藝術表演以身體為媒介,視覺衝擊強烈。此外,我亦十分期待另一場展覽——「旭日之地的故事」(Stories Across Rising Lands)的啟幕。這場展覽主要聚焦東南亞年輕藝術家的創作,名稱引人深思。能夠再次讓藝術品進駐博物館、邀請觀眾進館觀賞,實在令人雀躍不已。

讓印尼藝術登上國際舞台重要嗎?你對藝術遺產這一概念有什麼見解?

首先,我認為藝術是需要在地培育的。這次疫情對與博物館週邊的藝術家群體帶來莫大影響,或許正正強調了這一點。不過,藝術的威力在於,它的影響力並不受地域所限。現時,世界上有不少平台能讓印尼藝術面向國際,提升它在國際藝壇上的地位。對我而言,商業平台如畫廊、拍賣行及藝術博覽會均十分重要。這些國際平台與各大展覽團體、藝術機構、藝術學校相輔相成,每個場域都為東南亞藝術開拓不同的對話空間,有助提升區內藝術的國際知名度及影響力。在博物館裡,我們常常提及「生態系統」這個概念,這些就是箇中精要。談到藝術遺產這個概念,我相信,只要一個國家願意珍視當地的當代藝術人才並給予支援,便能在當地建立一個生生不息的創意文化,創造藝術遺產。

以蘇富比的「屏息凝神」拍賣會為例,哪些作品能夠吸引您的目光?

我認為今次上拍的《令人窒息》(Breathless)十分有趣。此外,羅納德・溫杜拿的《人道動物園》及若蘭多・奧蘭・溫杜拿的《靜物與酒杯和水果》亦富有深意,後者是對文藝復興藝術的一闕偉大頌歌。

Support

Corporate

More...

(C) 2019 Sotheby's 京 ICP 备 12050586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