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梦迷离:超现实主义作品赏析

超现实主义作品涵义耐人寻味,堪值细赏。苏富比即将举行多场拍卖会,呈献超现实主义佳作,包括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日拍( 11月13日美国东岸时间早上10时)、理性之沉睡第二部分|超现实主义艺术私人珍藏网上专场( 10月29日至11月28日开放竞投)

现实主义诞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灰烬之上。战后社会群众仍然设法理解世界在这几年之间翻天覆地的巨变,多愁善感的艺术家们尤其思绪万千。尽管硝烟在停战协议下暂灭,但却磨不去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及对人性理想的幻灭,唯一有效的解困方法就是革命。法国作家、理论家安德烈・布勒东就是这场革命的领军人物。他援引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主张艺术家应摒弃传统和自我意识的审查,投入精神的自动主义,任由潜意识的力量在稿纸或画布上发挥。当潜意识与意识思维结合,作品就能反映更接近绝对的现实。

布勒东的《超现实主义宣言》在世界各地触发一股浪潮,各路艺术家各施各法,在潜意识里探索更奇瑰的新天地。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例如伊夫・唐吉、萨尔瓦多・达利,他们的作品往往令观者反观内心最隐秘之处。

细赏以下的油画和纸本作品,领略诸位艺术家演绎的超现实主义奥秘。

伊夫・唐吉

「作品在我面前展开,逐渐揭示惊喜。这使我感到完全自由,亦因如此,我无法在作画前预先计划,或描草稿。」
引述伊夫・唐吉,《ART DIGEST》,第28册,1953年。ART DIGEST, INCORPORATED 出版

伊夫唐吉,《无题》,1936年

伊夫・唐吉,《无题》,1936年作,估价:100,000 – 150,000美元

伊夫唐吉,《无题》,1936年作

伊夫・唐吉,《无题》,1936年作,估价:80,000 – 120,000美元

萨尔瓦多・达利

安德烈・布勒东曾经把超现实主义形容为「纯粹心灵之无意识行为」(pure psychic automatism),鼓励并尝试无意识写作和绘画。达利认识布勒东和著名心理分析学家佛洛伊德,但他并不赞同前者的无意识主张,反而建议艺术创作应该经过深思熟虑。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达利提出「偏执狂批判法」(paranoiac-critical),即在偏执的状态下对本体进行解构,促使主观意识将迥然不同或意想不到的事物连结起来。

「超现实主义具有破坏性,但它只会打破限制想像力的枷锁。」
萨尔瓦多・达利,引述自《达达主义:艺术与反艺术》,汉斯・里希特,MCGRAW-HILL出版,1965年

萨尔瓦多・达利,《戴玫瑰花的女子》,1981年构思,1987年铸造

萨尔瓦多・达利,《戴玫瑰花的女子》,1981年构思,1987年由维罗纳省索姆马坎帕尼亚镇的BONVICINI铸造厂铸造,1版8件,估价:150,000 – 250,000美元

萨尔瓦多・达利,《骑士、玫瑰与裸女》,1959年作

萨尔瓦多・达利,《骑士、玫瑰与裸女》,1959年作,估价:60,000 – 80,000美元

萝蜜迪奥丝・法萝

法萝的作品里创意超凡,彰显她对超现实主义的巨大贡献。从中世纪历史和古希腊神话,到理性科学、炼金术、大自然和异教信仰——森罗万象的世界观成为构建她笔下宇宙的基础元素和图像符号,风格别树一帜。法萝的作品虽然写满奇幻色彩,但却建基于她对过去清醒的记忆之上。

「我相信它(超现实主义)的神髓不会消减,因为这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情感……超现实主义之于艺术,就像心理分析学之于潜意识的发掘。」
萝蜜迪奥丝・法萝,引述自《意外之旅》,珍妮・卡普兰,ABBEVILLE PRESS出版,1988年

萝蜜迪奥丝・法萝,《森林学堂(逃学)》,1962年作

萝蜜迪奥丝・法萝,《森林学堂(逃学)》,1962年作,估价:800,000 – 1,200,000美元

本作作于1962年,是法萝笔下庞杂视觉语汇的典例。她将不凡嵌入平凡,带领观者走进一个以日常生活为条框的世界,当中的角色带着自我暗示的意味,以抽象、比喻、讽刺的形象呈现人前。作品体现法萝一生追求自由,并渴望升华至窥探全知全能的神圣境界。标题直译为「森林学堂」,也是口语中「逃学」的意思,画中的年轻人偷偷溜进森林,探寻人与异世界之间的秘密纽带。画家借助大自然,营造出一个纤细静谧的场景,暗喻在传统文化里,孩童长大成人需要经历的洗礼。

林飞龙

林飞龙是享负盛名的现代古巴艺术家,欧洲现代主义和加勒比非裔象征主义在他的驾驭下融为一体。他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深受立体派、超现实派和野兽派影响,毕加索对他的作品赞誉有加,在这位艺术大师的引介之下,他在巴黎成功开办处女展。到了四十年代,林飞龙对绘画和构图的处理、以及对意象的运用,均赋予全新的内涵,转变非常显著。他重新发现祖国苍翠的自然风光,燃起对「圣得利亚」(Santería )民俗信仰的热情,一个前所未见的美学风格因此应运而生。

「我总是凭直觉创作。」
林飞龙,引述自《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呈献:林飞龙》展览图录,泰特现代美术馆,2016-17年

林飞龙,《女子与鸟》,1949年作

林飞龙,《女子与鸟》,1949年作,估价:800,000 – 1,200,000美元

《女子与鸟》(1949年)刻画了风姿绰约的马首女子,她象征女性力量,是林飞龙笔下角色的形象雏形(萝薇莉・史铎克・斯姆斯,〈林飞龙笔下的马首女子:美之化身〉,《林飞龙在北美》展览图录,密尔沃基,哈格缇伉俪艺术博物馆,2007年,页28)。马首女子拥有非洲化的形态、现代艺术的混合风格和分离的结构,在1943年的知名画作《丛林》里首度成形,作品现藏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林飞龙,《夜之初(林先生,你好)》,1959年

林飞龙,《夜之初(林先生,你好)》,1959年作,估价:700,000 – 900,000美元

在《夜之初(林先生,你好)》一作中,林飞龙描绘了骑在马背上、在神秘的奇幻国度里穿行的自己。所有动作戛然而至,留着胡须的画中人转头望向观者,打破了画布内外的隔阂,邀请画外人进入一个未知世界。一如古斯塔夫・库尔贝描绘他与收藏家好友阿弗烈・布亚及其随从卡拉在路上相遇的作品《偶遇》,本作同时也是一帧自画像。它画于1959年,正值艺术家的成熟时期,作品回溯了林飞龙的一段童年记忆——当晚,一只蝙蝠在闪电划过夜空的瞬间冲进他的房间。植物、动物和人在黑夜里彼此交缠,艺术家将神秘意象和蕴藏个人深意的符号二合为一,糅合其中。

马克斯・恩斯特

恩斯特(1891–1976)生于德国科隆市附近的一个天主教中产家庭,在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运动中,以绘画、雕塑和难以捉摸的艺术创作奠下一席之位。他专注于无意识的社会批判,大胆尝试各种题材和技巧,用画笔记录了二十世纪的风云色变。

「亲爱的读者,当你进入马克斯・恩斯特的世界,请不要指望外界的帮助……你将会独自前行。」
尼可拉斯・卡拉斯论马克斯・恩斯特,〈她的身体变得光芒四射、美艳动人〉,《VIEW》(纽约),第2季,第1期(1942年4月),页20

马克斯・恩斯特,《漩涡》,1925年作

马克斯・恩斯特,《漩涡》,1925年作,估价:400,000 – 600,000美元

1925年左右,恩斯特在布列塔尼的海滨小镇波尔尼克创作了大海系列,当地风光怡人,成为其作品里海洋元素的灵感泉源,本作《漩涡》正是其中之一。恩斯特在这段时期发明了对其创作生涯至关重要的拓印法(frottage),用这种技法创作的怪诞形象一路满布他的「探索之旅」,将随机、无意识所得的图案组合起来,而随机和无意识创作正是超现实流派的重要主张。

马克斯・恩斯特,《丛林》,约1934-35年作

马克斯・恩斯特,《丛林》,约1934-35年作,估价:50,000 – 70,000美元

马塔

智利画家马塔是连系超现实主义和抽象表现主义、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中欧洲和美洲前卫艺术之间的纽带。他年轻时已结识马格利特、达利、布勒东等超现实主义运动的主要艺术家和思想家,并勇于尝试无意识创作手法,以斑斓的色彩和跳脱的笔触,在建筑结构上加入生物形态。这种作品特质,暗示他曾在智利天主教大学取得建筑学士学位,以及是科比意昔日的门生。

「马塔对超现实主义绘画的首个兼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发现了当时在艺术界里未知的空间领域。」
马塞尔・杜尚,《ARTNEWS》杂志,美国,ARTNEWS ASSOCIATES出版,1999年

马塔,《内在管道》,1969年作

马塔,《内在管道》,1969年作,估价:300,000 – 400,000美元

本作和同系列的画作启发自马塔在六十年代巴黎寓所的饭厅,厅中四壁和天花板画满图画,营造出一个盒状的效果,让客人沉浸在主人家的世界里。本作与1969年的《打开方盒,寻找生活》关系密切,后者典藏于智利圣地亚哥国家美术馆。

马塔,《恐惧并非真相》,1948年作

马塔,《恐惧并非真相》,1948年作,估价:80,000 – 120,000美元。图片:KAROLINE GLASOW Karoline Glasow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马塔执着于因冲突而毁灭的世界该如何重生、重建。自从1948年脱离超现实主义团体后,他便放弃对潜意识的默想和发掘,转而创作直接与政治运动相关的作品。他相信绘画的意义在于「影响观众,让他们更好地了解现实和并未透过艺术表现出来的现实,因为这个现实就是生活本身」。《恐惧并非真相》一作拥有立体且线性的结构,但却充满有机形态和生机勃勃的色彩,张力十足。

马塔,《Ans word》,1976年作

马塔,《Ans word》,1976年作,估价:30,000 – 40,000美元

沃尔夫冈・帕伦

帕伦在1905年生于维也纳,年轻时远赴巴黎修读艺术,曾拜费尔南・雷捷和汉斯・霍夫曼为师。他在1935年加入巴黎超现实主义团体,并发明烟熏法(fumage),即在画布或画纸上用烟作为创作媒材。与很多欧洲超现实主义艺术家一样,帕伦和妻子爱丽丝・拉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逃离战火,并于1939年暂避墨西哥。期间,他对西北海岸的美洲土著艺术和宇宙观产生浓厚兴趣,和超现实主义渐行渐远,转而与老朋友哥登・昂斯洛・福特和李・穆利肯一起,以艺术探索人与自然万物之间的关系。

「在一个什么都不易懂的世界里,为什么艺术应该易懂?」
沃尔夫冈・帕伦,引述自罗宾・劳伦斯所撰之艺评〈艾蜜莉・卡尔与沃尔夫冈・帕伦:一位有趣的法国艺术家在今年夏天来探望我〉,《CANADIAN ART》,2016年10月16日

沃尔夫冈・帕伦,《俄梅戛》,1953年作

沃尔夫冈・帕伦,《俄梅戛》,1953年作,估价:70,000 – 90,000美元。图片:KAROLINE GLASOW Karoline Glasow

莱昂诺尔・菲尼

「绘画如梦,自有生命,而我作画跟我做梦的方式相去不远。」
莱昂诺尔・菲尼,引述自《ARCHITECTURAL DIGEST》,美国,JOHN C. BRASFIELD出版,1986年

莱昂诺尔・菲尼,《秋千III》,1970年

莱昂诺尔・菲尼,《秋千III》,1970年作,估价:40,000 – 60,000美元

莱昂诺尔・菲尼,《女子与斯芬克斯》,约1946年作

莱昂诺尔・菲尼,《女子与斯芬克斯》,约1946年作,估价:3,000 – 5,000美元

莱昂诺尔・菲尼,《女子头像》,约1946年作

莱昂诺尔・菲尼,《女子头像》,约1946年作,估价:3,000 – 4,000美元

印象派及現代藝術

更多文章

arrow Created with Sketch.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