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 富比今年亚洲首场「Contemporary Discoveries」拍卖将在 2 月 21 日至 28 日期间举行,当中不乏超现实主义风格的作品,催动我们以崭新的视角看待世界。例如洛杉矶艺术家凯文·科斯蒂(Kevin Christy)的作品《十分之九(4号)》(2020 年)中,北极蓝色的指甲如匕首一样,窒碍了我们的进步;还有在德国出生的吉妮·布里托(Jeanine Brito)的《异曲同工》(2022 年)中,起伏有致的波浪卷发模糊或打破了记忆的既有概念。
以下是苏富比诚意推介的九件作品。

了解拍卖内容
匿名法国街头艺术家 Invader 表示他的作品大多违法。不过可以放心的是,他 2010 年创作的《B 52’S”》纵然瞩目抢眼,当中并无涉及违法行为。Invader 受电子游戏《太空入侵者》和《吃豆人》启发,创作出遍布全球的马赛克作品,不但广为大众接受,而且备受喜爱。历年来七度「入侵」香港,香港在他而言毫不陌生。在《B 52’S”》中,蓝色、橙色和黄色的魔术方块欢快地互相挤拥,错落在画面上的不同位置,构成一幅不经意的合照。魔术方块令人想到合成器的声音和霓虹灯,正是令人陶醉的 1980 年代的最佳表达。如今正是回顾 Invader 长达 40 年的创作生涯的最佳时机,座落于巴黎 Rue Béranger 的 The Invader Space Station 本月开放,九层楼高、3500 平方米的《解放报》前办公室换身一变,成为举行 Invader 回顾展的空间,展出艺术家的摄影、录像、装置和雕塑作品。

法国艺术家 JR 的理念是记录那些未必会在博物馆出现的人。2004 年至 2006 年间,他为巴黎住宅区的年轻人创作出广告牌大小的肖像作品;作品被称为「一代人的肖像」,而 JR 亦因而在巴黎声名鹊起。作为街头艺术家和摄影师,JR 在 2010 年开始「由内到外」项目,旨在将艺术交到社区手中。在 JR 的水墨纸本作品《由内而外,眼框的皱纹 #16》(2014 年)中,眼睛作为中心,在我们认知的世界与未知世界之间,占有一位。事实上,眼睛是超现实主义中反覆出现的主题,不论是路易斯·布纽尔(Louis Buñuel)的经典电影《安达鲁之犬》(1929 年)(与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 Dali)合着的剧本)中割划眼睛的场景,或是雷内·马格利特(René Magritte)的画作《虚假的镜子》(1929 年),眼睛都被诠释作了解人类精神和世界的窗口。超现实主义摄影师曼·雷(Man Ray)亦曾形容《虚假的镜子》为一幅「所看到的与被看到的一样多」的画作。

纽约新表现主义艺术家唐纳德·贝奇勒(Donald Baechler)为 1980 年代配乐,以雪糕筒、人脸、鲜花和沙滩波奏成一场充满活力的交响乐。在《粉红雪糕筒》(2010 年)中,火烈鸟色的雪糕沿着雪糕筒徐徐融化,就像眼睛上方蓬松的浏海一样。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建构在贝奇勒间或称为「白噪音」的拼贴纸上,成为作品的焦点。贝奇勒在 2022 年去世,作品中可见塞·托姆布雷(Cy Twombly)、乔托(Giotto)和罗伯特·劳森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等人的影响。

Koak 在密西根州出生、现居旧金山,擅于以简约线条,刻划出洋溢热情和力量的人物。《如何忘记》创于 2018 年,长 188 厘米,是一幅垂直推进的单色作品,规模宏大而构图简约。在忘记的路途上,重点不在抵达特定目的地,而在凭藉动力、行动和耐力,迈步前进往上。在《如何忘记》中,直线最终化成曲线,呼应 Koak 的雕塑语言,呈现出艺术家对未来或新人类的原型的展望与探索。

松山智一出生于 1976 年,即日本十二生肖龙年。现居布鲁克林的他在世界各地举办展览,最近的亚洲展览刚在上海宝龙博物馆圆满结束。在《尊重呼吸》(2019 年)中,超现实的花园在幻觉中绽放,画中主角沉浸在玫瑰、树枝和雀鸟的光辉中。松山将魔幻故事和传奇中探索之旅的氛围,完美结合平行世界所带来的热情而迷幻的抚慰。如梦似幻的场景中色彩纷陈,各式颜色和形状各自散发活力生机,吸引观者的注意。「松山智一:虚构风景」是艺术家在日本的首个大型个展,目前在弘前炼瓦仓库美术馆举行,将在 2024 年 3 月 17 日结束。

乔尔·梅斯勒(Joel Mesler)在纽约经营画廊多年,在艺坛交游广阔,慧眼识珠,发掘和扶携了拉希德·约翰逊(Rashid Johnson)等众多别具潜质的艺术家。从画廊主人到投身成为艺术家,人生中的波折变迁以及他在不和睦的家庭中成长的经历,或多或少成为了他的创作灵感。《无题(责无旁贷)》(2020 年)中的树叶图样源自比佛利山庄酒店的壁纸,正是他的一段童年回忆。画作中写有美国前总统杜鲁门的名言,强调绝不推诿责任。三个身穿红色夹克、只见手部的家伙指向「责无旁贷」这个短词,轻轻讽刺负责任的行为。今时今日,谁是话事人?

琳恩·德雷克斯勒(Lynne Mapp Drexler)是抽象表现主义的倡导者,而本作亦让人想起这场 1950 年代末盛行的运动。她的绘画实践是将法国印象派的圆点转化成纽约的网格和正方形,呼应乔治·秀拉(George Seurat)的点画风格。钟情 1980 年代电子游戏的粉丝若仔细观察,或会注意到作品就似像素化的前身,甚至是 Invader 的绘画先驱。在《韦弗利的花》(1985 年)中,形成花纹图案的色片充满活力,精致的淡紫色背景在前景下方的赭色花束上倾倒洒落,而青金石蓝色的花瓶则支撑起柔和模糊的扁平远景,抓住观者的目光,令人遥想起数百年以来,蓝色在艺术史上一直举足轻重的地位。蓝色从阿富汗经威尼斯进口欧洲,向来都是最精致和价格高昂的颜色,在画坛中备受珍重。2023 年 11 月,白立方画廊宣布将在全球(美国除外)代理 Lynne Drexler Archive,并计划在 2024 年秋季在伦敦和香港举办个展。

对居于上海的崔洁来说,城市环境的建筑地形就是她的创作灵感。她的压克力画作就似未来城市的早期蓝图,当中的建筑受喷射机时代的风格影响,呈现出现实中的砂砾质感,同时充满着幻想的乐趣和向往。她有时会缩小建筑奇观,创作迷你版作品,《西城门》(2017 年)正是一例。除了为这座位于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的着名野兽派地标绘制压克力画作,她亦以这座 36 层高的建筑物为原型,创作出光敏树脂立体印刷。在这座 48 公分高的雕塑中,深沉黄褐色的混凝土和柠檬黄色的玻璃倒影被冲擦掉,展现出一片空白光洁的板块,意味着新生活的开始。

乔莱尔·阿马罗擅于打破藩篱,将数码与传统、摄影与绘画巧妙糅合。如炼金术师一样,他令色彩和物料超越本质,将画布提炼成金属的境界。除此以外,多才多艺的阿马罗亦有踏足时尚界,与意大利奢华时装品牌华伦天奴(Valentino)合作。阿马罗在意大利南部卡拉布里亚地区出生,大学修读建筑学,曾与普立兹克奖得主法国建筑师尚·努维尔(Jean Nouvel)工作。他的绘画方式结合工业独创和创作技法,营造出一种奇丽的错觉。《疲倦的睡莲》(2021 年)是艺术家 2022 年在中国沈阳 1905 艺术空间举办的「影与影」展览的封面作品。画面中可见水面下的朦胧蜿蜒,属印象派大师克劳德·莫内(Claude Monet)的光影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