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如何看懂一张抽象画是艺术界长年热衷的议题。 无论是从抽象大师康丁斯基为抽象定下的论述来看(与写实相反的另一方),或是美国电视台CBS拍摄的纪录片,都难以找到一个答案。 在廉价商店五元美金交易的抽象画,只因有可能是杰克逊波拉克的原作、价格立刻翻上数百万美元。
从20世纪初抽象画派源起至今,抽象画作的传说与画家们的传奇故事深深吸引着人们的视听,对于习惯以视觉造型印象来判断一切事实的人类们而言,抽象画,实在是太抽象了(表示看不懂的居多)。 你绝对可以站在一幅赵无极前面放空许久,没有人会觉得一丝丝不恰当。 喜爱抽象画的原因其实并不在于看懂。 更多是感受,更多是在于个人与画作之间的体会。 在所有的收藏领域里,艺术已是形而上,而抽象表现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比利时大师苏福尔所描述的抽象画作是「让形象切断现实的脐带」,我们一起站在一幅马克. 罗斯科前,巨大的朦胧艳彩渲染着眼球、浓烈色彩如高地威士忌取悦着你的视神经,不仅表面愉悦,更深层刺激着唤醒大脑其他的区块。 看著作品的时候艺术家的人生也浮出画面,1903年出生的罗斯科从沙俄时期的拉脱维雅在1910年移民美国,是表现主义的创始成员,终生致力于用画作表达情绪与他的信仰,却困于酗酒、忧郁、过度使用镇静剂等药物最终自尽。 那苦,那黑暗,那眷恋,都因为罗斯科的创作,得以与美共存在于一方画布上。
抽象画作没有具体的造型,画家的情感与人生却比想象中更贴近。 尝试想象母婴之间那条脐带的链接,就算是切断了,母子仍然连心的情感升华成为非实际的营养供给,是心灵直觉与情感依赖。 在形状、在色彩、在体积、在布局与留白,得以跨越具体的美丑价值观,如走向一场属于眼睛的交响乐,每看一眼便是无尽喷出的乐章。 至此,或许你看出了一点儿端倪。 抽象的想象链接,更有大部分来自于艺术家的人生起落。 一位来自日本乡间的小女孩,家里经营传统的种子生意,草间弥生10岁时被医生判定为思觉失调,一切始于她的疾病。
「如果不是艺术,我早就死了。」
与疾病纠缠终生为她的日常,以艺术为解药是她的人生,却能持续冲向艺术事业新高,甫过90岁高龄的草间弥生如是说。 总见她顶着一头橘发着点点洋装,20几岁的青春时可是在纽约尽情的疯狂与艳丽,为了上新闻可以裸奔,当时与Cornel的恋情,不请自来的直闯威尼斯双年展被驱离,一次又一次的冲撞着当时艺术界所谓的「行规」。
「因为我是女人吧(所以无法出名),你看男人做一样的事情就大受欢迎。 」
以自己当时在纽约创作的软雕塑为例,草间弥生在电影纪录片的拍摄中,口诉着当年步步走过的郁郁不得志辛酸史。 归结于当时的艺界实况。 因为失意? 因为病况? 她当时在纽约的大楼从阳台一跃而下。 被救活之后,回到了日本老家。 那当年让她离乡背井前往纽约的原因是否还在? 而那原因是否藏在她的抽象点点漩涡里?
而今,拥有一张草间弥生已经是当代艺术爱好者的必备之典藏,人人都听过这位点点女王与她的南瓜。 近日台北市立美术馆主办的「她的抽象」展览,不仅展出北美馆的女性艺术家抽象典藏,也商借了日本韩国美术馆珍藏的画作,展出20世纪至今的抽象女画家作品群像,用作品勾勒出的女性抽象画家轮廓。 其中一幅来自1950年的草间弥生画作「残骸的积累(被人格解体帷幕包围的囚犯)」保存得十分良好,草间弥生使用了家里做生意用的布袋(装种子用的)为画布,在画的背后仍然清晰可见当年的印刷轨迹。
这幅极少见的青年时期画作,是草间弥生1952在故乡松元市的小区中心举办的人生第一次艺术首展250幅作品之一,展览之后便一直收藏在家中,首展之后没多久草间弥生便前往纽约了。 而在纽约期间,草间弥生曾于1966年自己勇闯威尼斯双年展,不请自来,在夜里悄悄的布置了1500颗镜面球体自己在街上展示贩卖一颗1200里拉(约2美元),被官方驱离,据纽约时报报导,当时的日本馆拒绝了她进入展览的要求。
但人生的真实剧本比电影更微妙,当年(1952)在故乡松元市首展的策展人建畠晢在草间弥生因病由纽约返乡之后仍持续地去探望她保持联络,当他被任命为1996年威尼斯艺术双年展日本国家馆负责人时, 便邀请草间弥生代表日本馆作为唯一艺术家个展。 纽约时报1993年6月10日的艺术新闻便以「 曾被唾弃的艺术家代表日本」作为标题,提到草间弥生在纽约还比在日本有名,终于首次正式于威尼斯双年展日本国家馆展出,并且是有史以来第一位以个展方式展出的艺术家,当时64岁,终得到自己母国的认可。
始于从小的神经性视听障碍(当时被诊断为思觉失调),草间弥生持续的点着、画着、冲撞着,她的生命与艺术已经合为一体。 更是「常人眼中不正常」却活出自我光环的实例。 现在的草间弥生仍然持续日常规律的创作,在疗养院与工作室之间如上班的往返,出版了小说、创作雕塑、画作,当时的策展人建畠晢现任职草间弥生美术馆的馆长。
威尼斯双年展之后,草间弥生的作品不仅各大美术馆争相邀约,更延伸到大众消费市场,甚至还拍摄了可口可乐的广告,与时尚精品Louis Vuitton合作,成为当代艺术市场的指针。 现实是残酷的,能在生前就征服艺术市场的艺术家不多,女性艺术家又更为稀有。 抽象派的兴起约始于东方正在民初的小清新大时代,草间弥生的年代也重迭了张爱玲、潘玉良,时间与空间的历史延展至今,更看见女性的生活与创作特质。 从草间弥生的持续奋战苦鬬,再看她的艺术作品,不仅画作本身具有抽象表现之美,更感受到生命之可贵跃然超越了画框。 而欣赏任何一幅抽象画,你都可以说:我看不懂,但是我能感受。 让作品千古流传的,是生命隽永。
更有意思的是,若你问草间弥生你画的是什么? 她的答案便是这是她眼中的世界。 对草间弥生而言,她是将自己看到的画了出来。 在 2014 年的艺术杂志 Sleek 专访中她说:「太阳、月亮、宇宙星辰都是点点,点点是爱与和平的象征,点点就是我,草间弥生。 」在 2017 年的 The Braod 展览前专访她说:「我的作品里是我的哲学与观点,你可以分享这些,而看的体验是属于你的。 」
「她的抽象」特展以草间弥生的早期作品与无限的网对比作为开场白,以时间进程来看1950-2019年间一整个世代的抽象女性艺术家作品群像,田中敦子的代表作「电器服」(1956)、辰野登惠子、崔郁卿、梁光子、石川顺惠、 津尚美由纪、张相宜、安美子、杨世芝、薛保瑕、陈幸婉、洪艺真,从早期的抽象表现主义到新表现主义,以及战后女性生活与社会形态的变迁为主轴,对比数年前纽约现代美术馆策划的女性艺术家与战后抽象艺术特展着重于40-60年代, 综观超过半个世纪的女性艺术家模样。
展览信息:
她的抽象
2019年7月20日至10月27日
台北市立美术馆 二楼2A~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