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7年的春天,明帝国的皇城中传出了皇贵妃万贞儿的死讯,耳语迅速扩散,朝臣们大多额手庆贺,皇太后与太子祖孙总算松了一口气,但管理宫禁的太监们,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权力正静静地洗牌,但掌握著最高权力的成化皇帝闻知此讯时,并没有流泪,沉默许久后他说:「万侍长去了,我亦将去矣。」
万侍,意思是万「选侍」,这是太子侍妾的称号,此时的万贞儿早已封为皇贵妃多年,成化帝仍以此称呼,显示了他与万贵妃的感情早在登基之前就已经开始。成化帝说完这句话后没几个月,四十一岁、年富力强的他果然也追随万贵妃而去。
新的时代开始了,为了讨好新君,人们开始对万贵妃落井下石,建议逮捕她的家人、削除她死后的諡号……等等,但头脑清醒的新皇帝拒绝了,他说这些都违反父皇的意愿,于是,过往的恩怨就此入土,留下了一个至今仍无定论的谜团:为什么成化帝会如此迷恋万贵妃?她的年龄目前虽无定论,但她与太后年龄相近,足可做成化帝的妈。若说在成化帝青春期时,她还是「轻熟女」,有成熟的魅力这还可理解,但她去世时年近六十却丝毫不因色衰爱弛。一般想像的「爱妃」应当美貌温婉,但万贵妃向来以作风跋扈闻名,甚至她的容貌有人说「丰艳多肌」,如同杨贵妃,也有人说她「貌雄声巨」、显然相当男性化,各种说法莫衷一是,这就让人不解了。
这样一个处处不与当时的审美观、性别角色相容的女人,究竟为何得宠?有人说「爱情是没有道理的」,但仔细探究,成化帝与万贵妃的爱情合乎逻辑、有迹可循。
成化帝两三岁时,父亲英宗在土木堡之变被俘,叔父景泰帝登基、立他为太子,祖母孙太后为了保护他,将万贞儿派到他身边。此后七年,直到英宗复辟、景泰帝去世,他都是景泰帝的眼中钉,亟欲除之以确保自己的血脉延续。在父母都被幽禁深宫的情况下,能够保护他的人,唯有奉太后之命前来的万贞儿。
英宗复辟后,理论上成化帝应当重见光明了,但东宫的生活相当孤独,口吃的毛病让他变得内向,即便聪明美丽、能歌擅琴的少女们一一来到他身边,但始终无人能如万贞儿那样,只从他一个眼神、一个举动就理解他的心意。
十五六岁时,英宗去世,年少的成化帝成为一国之君,就像《国王的演讲(The King’s Speech)》电影一样 (港译: 《皇上无话儿》,台译《王者之声:宣战时刻》) ,他必须承担起治国的责任,但口齿不便捷的少年,要如何领导朝中的老狐狸?下了朝,总得有人做他的避风港,万贞儿的张牙舞爪、专权善斗是对外人的,对待成化帝时,她极其周到细致,当皇帝出外时,她穿上军装在前护卫,在宫中,不准旁人随意惊扰皇帝休息,夜间当成化帝辗转反侧难以入睡时,只要「彼抚摩,吾安之」,年龄、容貌、青春在他们之间从来不是问题,她能看见他的孤独与不安,而他看见她强悍泼辣之下的温柔。当她这个高龄产妇再拼出一个皇子时,成化帝欢喜若狂。当孩子不幸夭折后,他也没有强迫她再生育或远离她。有没有孩子,从来不影响他们相爱,他们之间没有别人,是对方的保护者、也是被保护者,相濡以沫。
许多人也说,万贵妃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成化帝的污点,但反过来想,君王的统治从来不只有高尚的那一面,倘若贵妃的影响这么大,成化朝的太平安和难道没有她的功劳?
成化朝留下给后世的,还有那些为她而做的「成化瓷」,因贵妃喜欢「奇巧之物」,那些薄透温润、细致可爱的瓷器成了数百年来藏家追捧的极品,它们不只是成化朝的工艺结晶,也是这段爱情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