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寶

装饰艺术珠宝的永恒魅力

Sotheby's

提到「装饰艺术」(Art Deco)一词,让人马上联想到代表上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的流苏裙和《大亨小传》里纸醉金迷的派对。事实上,装饰艺术指的并非是一个时期,而是一场百花齐放的设计艺术运动,挑战维多利亚时期和爱德华时期的传统风格,以求创造新气象。

装饰艺术风格延伸到许多不同领域,包括时装、家具、建筑、家居装饰、汽车、歌剧院,而当中最为人熟知的是珠宝。装饰艺术建筑的最佳典例聚集在迈阿密南海滩,除此之外,纽约帝国大厦也是其中佼佼者。

装饰艺术奠基于对现代品味的追求;世界发展日新月异,装饰艺术的倡导者推崇有关新事物、未来和世界的一切。在二十年代末至三十年代,「装饰艺术」等同于奢华和乐观主义,迎合未来创新发展运输、机械和人体工程的蓬勃景象。

普遍认为,装饰艺术诞生于1925年巴黎的国际装饰艺术及现代工艺博览会。一战结束六年后,世界和平安定,此时由艺匠、远识之士与决策者主导的新时代正在酝酿。装饰艺术受到之前的新艺术风格影响,尤其是后者荒诞神秘的美学表现。它亦从立体主义得到启发,将几何图形和鲜艳色彩结合工业主题和现代工艺。

装饰艺术的取材远自古埃及和远东文明,近至机器人和机械形态,此时交通运输的发达与考古发掘使世界不再广袤无边,国际观改变使人们更容易接触不同文化。1922年,世人首次发现法老王图坦卡门之墓,古埃及图像风靡一众装饰艺术设计师。

尽管1929年出现经济大萧条,世界各地的富豪仍然有能力投资购买珠宝名家的装饰艺术珠宝,如卡地亚梵克雅宝、Jeanne Bovin、Jeanne Bovin、宝诗龙、尚美和Lalique。从结合黑檀木、象牙、缟玛瑙及白水晶的单色搭配,到镶有蛋面玉石、珊瑚、红宝石及祖母绿的华丽首饰,这些设计主题别开生面。

在两战之间的时期,钻石切割工艺亦迅速发展;长方形切割钻石(有时称为「火柴形」)、方形切割钻石以及令首饰表面璀璨生辉的密镶钻石盛行一时。装饰艺术的高峰期,梵克雅宝于1933年为隐密式镶嵌法取得专利。

装饰艺术珠宝顺应当时不断变化的时尚潮流,让女性修饰坦露的手臂,并为身上的低腰长身连身裙增添个性。在二十年代末,手链设计以细长的几何造型为主,在重复的图案上镶嵌钻石和彩色宝石。后来,手镯以金、银和铂金设计,透过图腾符号、刻面宝石及珐琅彩来诉说古文明故事。去到三十年代,首饰款式越来越夸张,佩戴上身的数量亦随之增加。女士将手镯迭戴于手腕并覆盖上臂,同时吊饰手链再次兴起,佩戴者的一举手一投足使配饰随之摇晃,叮当作响,反映了追求享乐的时代精神。

烟盒及化妆盒亦风行一时,高级珠宝品牌采用彩漆、珐琅彩及刻面宝石,譬如红玉髓、青金石和绿松石,在设计上加入灵感来自中国、日本和印度文化的图像。

长项链可谓是二十至三十年代最具标志性的珠宝款式,通常饰有圆珠流苏或设计浮夸的几何形吊坠。由刻面圆珠及珍珠串成的项链环绕颈间,或垂挂于裙子前后,摇曳生姿。相比之下,围脖式项链在镶钻的几何设计上点缀缤纷色彩(祖母绿、红宝石和蓝宝石),通常配有耳环,映衬佩戴者的芳颜。

二十年代末至三十年代的装饰艺术珠宝,是属于装饰艺术设计美学与那个时代的独特象征。因此,每一件传世之宝都是凝聚艺术史、设计史及社会历史的结晶,蕴藏于钻石、宝石之间,散发永恒不变的光辉。

相关新闻及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