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售會

謝景蘭:巴黎畫派的「第一夫人」

Maria Howard 撰文

二十世紀中葉的中國政治亂局改變了歷史進程,也促使東西文化進行了前所未有的交流。在各種新思潮影響下,不少藝術家遠赴巴黎追尋藝術理想。

趙無極和朱德群等中國藝術家深受馬蒂斯、畢加索和高更等法國藝術大師作品的影響,在巴黎找到跳出古典山水框架的自由。

「我的畫作已經變得模糊不清,靜物與花卉不復存在。我的筆觸正趨向虛幻難辨。」
- 趙無極

1948年,趙無極在蒙巴納斯區設立自己的畫室,隔壁就是瑞士雕塑家阿爾伯托・賈柯梅蒂,並於後來結識了米羅、皮耶・蘇拉奇、畢加索和他的畢生合作夥伴亨利・米修。他在巴黎和紐約兩地聲名鵲起,取得商業成功,成為評論界寵兒,最終獲頒法國最高的榮譽軍團軍官勳章。

蘭蘭及其作品《藍色蘇達灣》,巴布羅・聶魯達文化中心,科爾貝埃松,1975年。

趙無極被視為巴黎畫派裡的華人先鋒畫家,他的妻子謝景蘭(又名蘭蘭)卻是當中比較不為人知的成員。謝景蘭出身書香門第,父親是文人,自己是才華橫溢的音樂家。她在就讀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音樂系期間認識了趙無極,兩人在1941年共諧連理。1948年,謝景蘭抵埗巴黎,到達振奮人心的藝術版圖中心,藝術思潮發展的領軍人物將在後來影響著她的藝術之路。

謝景蘭繼續在巴黎深造,她報讀巴黎國立高等音樂舞蹈學院,並在觀看了舞蹈家瑪莎・葛蘭姆的表演後,決定到美國文化中心進修。她在這段時期經常為丈夫作品的標題甚至構圖提供意見。兩人在1957年離婚後,謝景蘭才開始創作自己的作品。1958年,她嫁給法國音樂家兼雕塑家范甸南,後者帶她走進了電子音樂的世界。她改名為蘭蘭,並透過精心鋪排,融合對音樂和藝術、舞蹈和詩歌的熱愛,創作出屬於一己風格的繪畫。

蘭蘭在她位於博爾默勒米莫薩的畫室,1994年。

她的巨幅抽象畫儘管流露出前夫的影響,它們亦展示了她希冀自由表達的渴望和對嶄新手法的好奇心。根據蘭蘭的兒子趙嘉陵所言,巴黎的生活令她覺得「這個世界還是太過擠擁,人有很多的不同的想法、慾望,怎麼也不能平靜下來」。趙嘉陵還說,為了撫平這種煩躁感,蘭蘭開始閱讀道家經典,慢慢覺得「人應該要靜下來,所以這個時期的風景畫什麼都給人一種平靜的感覺」。東方傳統對她的創作影響包括書法的應用和氤氳朦朧的視覺效果,她中西並蓄,結合不定形藝術運動美學,創造出別樹一幟的風格。

〈謝景蘭︰舞躍抽象〉展售會於5月3日至18日假香港蘇富比S|2藝術空間舉行,精選謝景蘭創作生涯所有時期的作品, 重現這位在巴黎成名的華人女性藝術家的重要地位。

相關新聞及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