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變畢加索:火槍手與黃帽子的秘密

百變畢加索:火槍手與黃帽子的秘密

1 968年,畢加索創作了一系列以佩劍的火槍手為主題的巨幅作品,這是藝術家晚年最重要的創作主題之一。他向倫勃朗和維拉斯蓋茲等西洋古典藝術大師取材,希望在人生的最後階段,在西方藝術史上與這些偉人並肩鼎立。

迪亞哥・維拉斯奎茲,《少女》,1656年作。圖片由MUSEO NACIONAL DEL PRADO提供。

對畢加索而言,火槍手象徵繪畫的黃金年代。火槍手的形象讓畢加索可以突破當代藝術主題的限制,盡情探索舊時代的精神。畫中的火槍手舉止溫文儒雅,體現文藝復興時期紳士的氣度與修養,反映維拉斯奎茲、倫勃朗及魯本斯對畢加索的創作所帶來的影響。1960年代,畢加索耗費大量心血與時間深入鑽研並重新演繹古典大師的傑作,從而拉近他與歷代藝壇巨擘之間的關係。

「火槍手」系列充份體現畢加索對西洋古典作品的濃厚興趣。根據其妻賈桂琳・洛克所述:「那時,畢加索開始研究倫勃朗」。此外,畢加索對其他文藝復興時期偉人如莎士比亞亦追慕有加,他們為畢加索筆下人物的外貌形象帶來不少啟發。當時,畢加索甚少離開他位於法國穆然的鄉郊別墅,他傾向留在室內,潛心鑽研藝術史傑作。

1966年,一個新角色出現在畢加索的作品裡,它主導其晚年的創作方向,甚至成為其個人標誌。這個新角色是一位黃金時代的紳士——一位衣飾繁麗、集合西班牙和荷蘭色彩的火槍手。

「1966年,一個新角色出現在畢加索的作品裡,它主導其晚年的創作方向,甚至成為其個人標誌。這個新角色是一位黃金時代的紳士——一位衣飾繁麗、集合西班牙和荷蘭色彩的火槍手。(……)火槍手的形象本應莊嚴高貴,畢加索卻將他們刻畫成風流倜儻的紳士、英姿勃發的戰士等,造型奢華浮誇。」
瑪麗・勞爾・伯納達克,《終極畢加索》,2000年作

在1960年代中期開始,畢加索以火槍手為主題,成就了一系列版畫、紙本及油畫傑作。隨著畢加索在1960年代末至1970年代積極發展此系列,火槍手的形象漸趨立體,更衍生出各式各樣的造型,如紙牌玩家、音樂家與抽煙者,體現他那豐盛多姿的生活情趣和個人追求。

這些火槍手可謂畢加索的個人寫照。瑪麗・勞爾・伯納達克觀察道:「畢加索擅於以不同角度呈現女子的種種面向,他筆下的男子卻往往以喬裝的姿態示人,或被賦予特定的角色,如作畫中的畫家,或手持長煙斗、匕首或寶劍以展露雄風的火槍手及鬥牛士」。

Pablo Picasso, 'Buste d’homme'

「在畢加索提及的一眾藝術家之中,梵谷對其晚年創作的影響最為深遠,但我們很少留意到他。畢加索談論梵谷時,滿腔欽佩熱情,全無他一貫的冷嘲熱諷,甚至奉梵谷為他的守護聖人。如同塞尚在他早期作品的地位,梵谷是神聖不可侵犯的。」
約翰・理查德森,《畢加索生平》

文森・梵谷,《戴草帽的自畫像》,1887年作,油彩卡紙,梵谷博物館,阿姆斯特丹

有時,畢加索筆下的火槍手會戴上一頂黃色的帽子,其背後意涵緊扣藝術家的另一個創作重點。1960年代中期,梵谷對畢加索創作的影響尤其深刻。在主題方面,畢加索向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取材,但同時,他那些耐人尋味、似我非我的自畫像和作品的風格神韻,則明顯是參考了梵谷的手筆。《男子半身像》的顏料堆疊成塊,整體氣韻生動,充滿活力,充分展現畢加索豐厚雄渾的筆觸和隨興灑脫的筆法,無不令人聯想到梵谷的作品。畢加索彷彿在精神上與梵谷接通,從而為自身的創作注入無窮活力。

藝術史學家約翰・理查德森(John Richardson)撰寫的畢加索傳記卷帙浩繁,堪稱研究畢加索生平的權威專家,他曾提出以下問題:「我們可能會好奇,為何這位偉大的藝術家,欲以藉另一位畫家的形象去畫自己?」理查德森分析指,將身份委予他人,能讓人掌握一種控制權。「我甚至懷疑,畢加索其實是希望以這位荷蘭畫家的澎湃激情,激盪作品畫面。相比起之前的畫作,他的晚年作品流露一種無拘無束、率性自然的氣息,表達手法更為即興豐富。」

作為畢加索的自畫像,這些火槍手畫作體現了藝術家晚年時對自我的認知與體會。當時,畢加索已達耄耋之年,火槍手的形象令人聯想起畢加索的西班牙本源,以及他對年輕時的蓬勃朝氣的追懷。

「時間一分一秒消逝,我想表達的卻越來越多。」
引自畢加索,於其生命最後十年

許多人認為,畢加索在生命最後二十年的作品標誌著其創作生涯的巔峰。誠然,他的晚年肖像畫可以說是他的自我心理投射,體現其複雜的心境和多面的人格。畢加索不僅引用梵高的創作元素,更將之與他的自我形象——火槍手二合為一,藉此向世界宣告他在藝術史長河裡的不朽地位。

巴布羅・畢加索, 《火槍手與煙斗》 , 1968年作,油彩畫布。2019年5月售於紐約蘇富比,成交價:2,070 萬美元。

Support

Corporate

More...

(C) 2019 Sotheby's 京 ICP 备 12050586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