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藝術品

康熙一朝藝術淺談

Sotheby's
清康熙 清聖祖康熙皇帝朝服像故宮博物院藏 北京

熙帝在位時間長久,世界各國統治者鮮有能及,在中國歷代帝皇之中地位顯赫。他開創清代康雍乾三朝盛世,期間國力鼎盛,聲威遠震。滿族發源東北,清兵入關,推翻積弱已久的明朝,結束1368年以來的朱家政權,1644年定鼎北京。清帝以外族身份入主中原,故採漢制,仿照漢室改立年號,在舊有制度之上奠定新廷。康熙帝玄燁,1662至1722年在位,乃清代第二位皇帝,其父順治帝於1644至1661年在位,駕崩時年僅廿三歲,玄燁幼齡繼位,年方七歲。

康熙帝登基時清朝立國不久,根基未穩,面臨前朝遺民的軍事抗擊,正統地位亟待鞏固。為更好地統治這個多民族帝國,康熙帝用心飽讀詩書,吸收不同學說。他高瞻遠矚,虛心問學,日理萬機之餘雅好藝術,將自身的滿族根源、歷史悠久的華夏文化和西方科技共冶一爐,反映在其治下一朝的工藝成就當中。

新帝頌圖

為了巡視國土,親覽民情,康熙帝曾六次南巡。皇帝在規模浩大的隊伍簇擁下,深入江南經濟及文化腹地,瞭解當地風土人情,同時意在向百姓展示一國之君的仁厚和威儀。康熙帝下令一眾江南地區的著名畫家繪製《南巡圖》,記錄盛事,是其早年支持藝術發展的重要舉措。

王翬等 御製康熙南巡圖第六卷部分:從奔牛鎮經大運河至常州府 2016年9月14日在紐約蘇富比以950萬美元成交,拍品編號576

文房雅玩

清康熙 康熙帝便裝寫字像 故宮博物院藏 北京

清廷欲鞏固統治,有賴士大夫出謀劃策。康熙帝意識到華夏傳統之博大精深,自己需要很高的學養,才足以令群臣服膺,因此禮聘漢人大儒入宮,一起討論古籍經典,研習書法。皇帝閒時偶發雅興寫字作畫,熟習詩詞歌賦和名家書法對他而言非常重要。在其中一幅宮廷畫像裡,康熙帝雖然身穿滿服,但仍以傳統文人形象示人。康熙年間,文房案頭上的雅玩擺設廣受青睞,可見學問和書法修為備受重視。

清宮御瓷

明末清初正值改朝換代,景德鎮御窰停止燒製宮廷御瓷,一度沉寂多時,直至康熙年間才東山再起,為北京皇宮大量生產瓷器,上至九壇三廟的祭祀禮器、皇帝起居生活的御用佳器,下至帝家眷屬和官員用瓷。在江西巡撫兼右副都御史郎廷極督度下,官窰出產的質量愈發出類拔萃。除青花瓷和五彩瓷外,單色釉瓷的工藝亦登峰造極,包括復興因難以燒製而自明初宣德帝之後絕跡一時的銅紅釉。時創新銅紅釉中尤以「豇豆紅」最為名貴。

從左至右為拍品 113 115 103 116 102 ,將於2020年9月22日紐約蘇富比「 雅靜清靈——康熙御瓷私人珍藏 」 拍賣會上拍

科技發展

康熙帝秉性好學,對科學態度開明,他重視科技與工藝,為文藝發展帶來新姿。歐洲耶穌會傳教士早在十六世紀末來華,至清在皇帝廣任賢能的新氣象下拓闊宮廷藝作,影響深遠。部分傳教士獲高官賞識,在清廷供職。得益於數學和曆法新知,康熙帝起初對傳教士禮待有加。然而羅馬教宗認為中國人的祭祖禮儀與天主教教義相悖,遂頒佈禁令,觸怒康熙帝,因此只許擁有科學知識和一技之長的傳教士留在朝廷。康熙帝於宮內設立造辦處,歐洲藝匠和中國技師在同一屋簷下,為宮廷製作科學儀器、時計和琺瑯彩瓷。耶穌會士引入琺瑯技藝,為瓷胎、金屬胎及玻璃胎器注入一股西風,形成琺瑯彩,並於雍正、乾隆兩朝繼續薪火相傳,發揚光大。

清康熙 粉紅地琺瑯彩開光花卉盌 《康熙御製》紅料款 2018年4月3日在香港蘇富比以2億4,000萬港元成交,拍品編號1

康熙一朝取道儒家經典,師法漢人美學,復甦前朝絕藝,照證清國風華。康熙帝通過藝術及文化鞏固大清正統,安治穩定盛世。此時期的審美及技術成就促進了一系列藝術創新,其中豇豆紅釉文房瓷珍即為典型。康熙帝統治六十一年,在位期間鞏固滿清政權,重視藝術發展、文人學養以及科學技術,大量吸收舶來精髓,於宮中設立造辦處,廣任賢儒供職清廷,締造了一個欣欣向榮的大清帝國,為戰亂之後的人民帶來長治久安的富庶日子,同時為雍乾盛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中文版編譯:勞嘉敏
Chinese version translated by Olivia Lo

Stay informed with Sotheby’s top stories, videos, events & news.

Receive the best from Sotheby’s delivered to your inbox.

By subscribing you are agreeing to Sotheby’s Privacy Policy.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Sotheby’s emails at any time by clicking the “Manage your Subscriptions” link in any of your em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