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派及現代藝術

天馬行空的意象詩人: 雷內‧馬格利特

Sotheby's
觀看藝術品最大的樂趣,在於解讀畫中的故事及含意,靈光一閃靈犀一點的剎那,彷彿與生活在不同時代或不同國家的藝術家跨越時空產生了深深的共鳴。

利時藝術家馬格利特的作品,充滿他天馬行空的奇思異想,初見也許不解其意,但總能緊緊抓住觀者目光,細細品味之後,或莞爾一笑或低頭沉思,端看觀者憑藉人生經驗如何解讀,總之肯定「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

雷內∙馬格利特, 《晨星》 , 1938年作,估價 3,500,000 — 4,500,000 英鎊

《晨星》(L'Etoile du matin)結合了美國原住民的側面與藝術家之妻喬潔特(Georgette )的頭像,獨樹一幟,雖尺幅不大,但充滿視覺衝擊力,更吸引人探究背後的意義。身為超現實主義領軍人物,馬格利特擅長將看似毫無關聯的「物件」加以組合,碰撞出創意與詩意: 黑禮帽紳士加上青蘋果、藍天上漂浮的巨石、打開門就登堂入室的白雲,獨特的視覺語言讓他在藝術史上佔重要一席之地。

雷內∙馬格利特,《L’ombre et son ombre》,1932年作,銀鹽照片 © ADAGP, Paris and DACS, London 2019. 相片版權:© 2019. Photothèque R. Magritte Adagp Images, Paris, SCALA, Florence

此作既非肖像畫,亦非描述真實事件,「鏡像」一直是藝術家關注的焦點,同時呈現真實與反射出的虛像,馬格利特使用此手法使觀者感到不安─—似鏡像反射的意象在其作品中不斷重複。《晨星》將兩張面孔充當彼此的鏡子,對稱並置。馬格利特將圖像間的能量逐漸轉化、融合,相互比較之後再行比喻,他的做法比起專注探究一個物件在畫面中產生的力量,更顯出無限解讀的意趣。兩張臉部特寫使觀者聯想到羅馬門神雅努斯(Janus)的兩張臉,總是分別望向前方與後方,看向過去與未來,《晨星》之中的喬潔特與美國原住民望向的是大西洋兩端的此岸與彼岸? 還是舊世界到新世界的變遷與過渡?

雷內∙馬格利特,《La réproduction interdite》,1937年作, 油彩畫布,荷蘭鹿特丹Museum Boijmans Van Beuningen © ADAGP, Paris and DACS, London 2019 相片版權:© 2019. Photothèque R. Magritte /Adagp Images, Paris, /SCALA, Florence

二十世紀30年代對馬格利特來說,乃至關重要的黃金十年,他受到好友──劇作家和小說家克勞德.斯帕克(Claude Spaak)的支持和推崇。在30年代中期,斯帕克收藏了許多馬格利特的作品,爾後,他們建立了更正式的贊助關係,斯帕克委託馬格利特創作家族成員肖像,並將馬格利特引薦予其他藏家。此作由現任藏家家族在畫作完成不久即透過斯帕克購得,一直保留在家族收藏中,如今首現拍場,見證一段藝術史上的佳話。

Stay informed with Sotheby’s top stories, videos, events & news.

Receive the best from Sotheby’s delivered to your inbox.

By subscribing you are agreeing to Sotheby’s Privacy Policy.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Sotheby’s emails at any time by clicking the “Manage your Subscriptions” link in any of your emails.

相關新聞及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