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
当有巨钻在拍卖会出现,定必引起万众瞩目,这种钻石情迷数百年如一,始终不变。「密匙 10138」重101.38卡拉,获GIA评为D色、完美无瑕、属Type IIa。历史上重逾100卡拉的钻石屈指可数,而颜色级别和纯度均属至上的,更是可遇不可求。 Type IIa钻石不含任何红外线可侦测到的氮元素或硼元素杂质,占原石总产量不足2%。它是化学定义上最纯粹的钻石,视觉效果更加澄明通透。
「密匙 10138」是世上第一枚在拍卖会上接受加密货币支付的珍贵名钻。它的名字标志着科技和商贸新时代的降临,见证人类历史新一页的开始。「密匙 10138」结合人类在钻石加工技艺和数码创新方面的成就,连接着光明灿烂的未来。
「……这钻石犹如古代骑士——耀目而刚强,是无畏无敌的象征……」
梨形钻石的古今传奇
梨形钻石切割技术出现于十五世纪。1475年,荷兰佛兰德珠宝匠洛德维克·凡·伯肯(Lodewyk van Bercken)发明了一种名为「scaif」的宝石磨轮,磨轮外层沾满钻石粉尘和橄榄油,有了此工具,珠宝匠们更得心应手,可达致更精准的对称度、尽力提升钻石的火彩。凭借这崭新的技艺,凡·伯肯打造出世界第一枚梨形钻石。梨形钻石比当时任何已有的钻石形状更闪亮耀眼,很快就风靡欧洲皇室贵族,而凡·伯肯亦因此声名大噪,客户闻风而至,纷纷委托他制作宝石首饰,他的作品包括一些流传至今的名钻,例如「佛罗伦汀钻石」(The Florentine Diamond)、「Sancy钻石」和「Beau Sancy钻石」。
历史上有不少名钻都采用了梨形切割,当中不乏皇室珍藏,而最广为人知的莫过于镶嵌在大英帝国权杖上、重达530卡拉的「非洲之星」——又名为「库利南一号」(Cullinan I)。大英帝国权杖原于1660年由罗伯特·维纳爵士(Sir Robert Vyner)为英王查理二世的加冕仪式而造;1911年英王乔治五世下令将「库利南一号」镶嵌在帝国权杖的顶端。「库利南一号」是世界上最大的钻石,其原石亦是人类历来发现过最大的宝石级钻石。从同一颗原石切割出来的「库利南三号」同样是梨形切割,重94卡拉,它与「库利南四号」组成一枚别针,英女王伊利莎白二世不时在重要场合上佩戴它。
其他梨形名钻包括「Sancys」、「Arcots」,还有彩色钻石如「德雷斯顿绿钻」、「法纳斯蓝钻」,后者2018年在日内瓦苏富比上拍。近代史上较为著名的梨形钻石,可数「泰勒·伯顿钻石」和「千禧之星」。「泰勒·伯顿钻石」重69卡拉, 1969年在拍卖会上由卡地亚成功投得,是当年公开市场上售价最昂贵的珠宝首饰。影星伊丽莎白·泰勒的丈夫理查·伯顿得知卡地亚以更高价投得这颗钻石后,表示会不惜一切买回来,因为它应该属于「世上最可爱的女人」。在拍卖会后第二天,他向卡地亚购下了这颗钻石,命名为「泰勒·伯顿钻石」,并镶嵌在一条项链上。伊丽莎白·泰勒多次公开佩戴它,包括摩纳哥王妃葛雷丝的40岁生日宴会和第42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 至于「千禧之星」,它是世上第二大完美无瑕的梨形钻石,由钻石商戴比尔斯(De Beers)在1990年代购得,耗费三年研究和打磨,最终打造成这颗203卡拉巨钻,并于1999年戴比尔斯「千禧钻石珍藏展」上展出。
梨形巨钻重达101.38克拉。
附美国GIA证书指钻石为D色,完美无瑕。
另附钻石分析报告,指出钻石为Type IIa类型。
Type IIa钻石以其纯净度见称,几乎不含氮元素,澄净亮白。
附GIA专论著作。
查看拍品
拍卖预展
7月3 – 7日 | 10am – 6pm
7月8日 | 10am – 2pm
敬请预约
香港金钟道88号
太古广场一期五楼
*如有意亲参与现场拍卖,请电邮至chloe.lau@sothebys.com预留座席。 由于社交距离限制,现场座席有限,座席只预留给已登记客人及将会以先到先得形式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