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狂想曲

蓝色狂想曲

「在音乐的世界里,淡蓝色就像是长笛,深蓝色像大提琴,再暗一点的蓝是美妙的低音提琴。而最深邃而平和的蓝色,则犹如管风琴低沉雄伟的音色。」
- 瓦西里.康丁斯基

从古至今,梦幻迷人的蓝色一直刺激着人类的感官,勾起不同的感受,并引发无尽的联想。从世人对神圣事物的想像,到大自然最诡秘莫测的奥秘之中,都不难见到蓝色的踪影。综观历史,蓝色的象征意涵非常丰富,包括忧郁、高贵、自由、平和及神圣等等。伊夫・克莱因、海伦・弗兰肯塔勒、巴布罗・毕加索、露易丝・布尔乔亚及瓦西里.康丁斯基等艺术家,都曾以蓝色营造出各式各样的视觉效果、表现他们的艺术构思,许多大师级的杰作由此而生。

艺术史学家斯特拉.保罗(Stella Paul)曾于《热爱色彩:颜色在艺术中的故事》(Chromaphilia: The Story of Color in Art)第一章的开首形容:「世上有许多种蓝,色泽虽然相同,却有着数之不尽的外观、视觉效果、来源和意义。」

对克莱因而言,绚丽的蓝色体现了他的精神灵性和宗教背景。汤马斯・庚斯博罗其中一幅最享负盛名的画作《蓝衣少年》,画中可见一个身穿华丽蓝色绸缎、端正地站立着的高贵男子。毕加索在摰友卡洛斯.卡萨吉玛斯于1901年离世后,创作了一系列蓝色及蓝绿色的单色调画作以表达他内心的悲伤。这段持续了3年的时间被后世称为「蓝色时期」,《老吉他手》、《生命》及《苏珊宝殊的肖像》等旷世巨作均出自这个时期。

蓝色绝不只是艺术品中的一种色彩或一个文化载体。 19世纪英国首相威廉・格莱斯顿(William Gladstone)曾有一项著名发现,那就是荷马式史诗中从未提及过蓝色。事实上,根据语言学家盖伊・多彻(Guy Deutscher)在《小心,别踩到我北方的脚! 》(Through the Language Glass: How Words Colour Your World)一书所述,任何古语言中都并无字词专指我们现在所说的「蓝」。这项发现听上去似乎夸张失实——毕竟今时今日连小孩子都晓得天空是蓝色的——但如果细心想想,就会发现大自然中其实只有极少数事物呈现纯粹的蓝色。这种颜色如此罕有,难怪我们的祖先并无为它专设一词。提起大自然里的蓝色,我们总会想到一些特别美丽的生物和景象,例如天堂鸟、热带蝴蝶、孔雀等,因此人类对蓝色有着非一般的尊崇敬畏之心,也是合乎情理。

倘若我们探古溯源,就会发现在地球形成之初,蓝色钻石已然存在,而蓝钻亦是芸芸彩钻中最为珍罕的一抹绝色。历史记载中最早发现的蓝钻,出自印度戈尔康达地区科鲁尔矿场,而这个举世闻名的矿场出产了「神像之眼」(the Idol’s Eye)和世上其中一颗最具传奇色彩的宝石——「希望之钻」(The Hope Diamond)。即便随着时间及科技的推进,在历史长河中,发现蓝钻的次数仍然是少之又少,亦无规律可言。因此,每当发现一颗蓝钻,无论大小,都足以让人啧啧称奇。在2021年4月,南非库里南矿场出产了一颗原石,并从中切割出重达15.10卡拉的天然极罕瑰宝「De Beers 戴比尔斯 浩宇之蓝」。这颗阶梯式切割的艳彩蓝钻,是拍卖史上最大的艳彩蓝钻,它在今年四月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以4亿5,100万港元成交,成为拍卖史上最昂贵的钻石之一。

蓝宝石的高贵艳彩在世人心中一直与神圣的天国息息相关。缅甸出产蓝宝石的历史长逾千年,这个宝石大国拥有数个出产蓝宝石的重地,当中包括闻名遐迩的莫谷石矿。至于喀什米尔,当地首次发现蓝宝石是在19世纪末,这里出产的蓝宝石因着独一无二的优美色调以及极为稀少的产量,深得世人颂赞渴慕。喀什米尔和缅甸出产的蓝宝石之所以如此让人爱不释手,皆因它们有着最浓郁饱和的深邃蓝色,令它们从各种缤纷宝石中脱颖而出,地位特殊。

「蓝宝石绝对是来自天堂的宝石。它那有如天空般湛蓝的色泽据说有治愈的力量。在东方的文化中,蓝宝石据说能抵御厄运。」
- 米歇尔.帕斯图罗(MICHEL PASTOUREAU),《色彩列传:蓝色》(BLUE: THE HISTORY OF A COLOR),1947年

亘古以来,蓝色宝石一直备受尊崇。埃及法老图坦卡门下葬时所戴的面罩上镶嵚着大量湛蓝的青金石,足以见证鲜艳亮丽的蓝色宝石在古时拥有无可比拟的神圣地位。事实上,青金石的价格曾经一度与黄金不分上下,这种情况更持续几个世纪之久。迷人的蓝色其实也属于许多其他宝石,如帕拉伊巴碧玺、海水蓝宝、磷灰石、绿松石和海水蓝绿玉髓(亦即玉髓的蓝调变奏)等。千百年来,蓝色宝石的亮丽色泽都充满神秘及神圣之感,蕴含着难以言喻的魅力及丰富的内涵,牵动着世人的想像,令人魂牵梦萦。

蓝色在大自然中稀有难求,调制蓝色颜料就更为困难,因此人工复制并准确调配这种美丽色调的技术,自然是相对近代的发明。艺术家曾经从青金石中提炼出蓝色颜料,但由于原材料珍贵,在过去千百年的西方历史上,青金石蓝是极为贵重难得的颜料。色彩研究专家及设计师珍妮丝.林赛(Janice Lindsay)曾指出:「只有富贵人家才买得起这种蓝色颜料,艺术家及工匠甚至要签署合约,列明他们所用的优质蓝色颜料的份量和用于何处。」

据传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未完成《埋葬》这幅巨作的原因,是因为他无法筹集到足够资金购买他想要的群青蓝颜料。

从古至今,蓝色于不同的场景有着不同的意义。身穿高贵蓝色衣袍的圣母马利亚的肖像画,在古代西方艺术界掀起了一股蓝色热潮,而圣母这个神圣的主题,更连带地奠定了蓝色作为尊贵圣洁的代表色之地位。在现代流行文化中,蓝色在编剧及导演大卫.连治的传奇邪典电影《蓝丝绒》(Blue Velvet)具有象征意义,而从麦当娜到平克.弗洛伊德(Pink Floyd)等各式各样的音乐人,亦曾在其音乐创作中引用蓝色的象征意涵。

俄罗斯艺术家及艺术理论家瓦西里.康丁斯基拥有「联觉」能力,音乐等视觉以外的感官刺激能令他联想到色彩的表现。例如,对康丁斯基而言,每一种蓝亦代表着某一特定音色。他在论文《艺术的精神性》中阐述了他的色彩理论,以不同情绪比喻各种颜色,而蓝色在他的眼中代表神圣。

关于蓝色,康丁斯基有这样的感叹:「它能够带领人走进无尽的境界,唤醒观众内心对纯粹并超越感官的体验之渴求。当听到『天堂』这一词,就会令我们联想起蓝色。」

Chinese version translated by: Denise Tam / Michelle Wong

翻译:谭婉彤 / 黄梓铃

珠寶

关于作者

More from Sotheby's

Stay informed with Sotheby’s top stories, videos, events & news.

Receive the best from Sotheby’s delivered to your inbox.

By subscribing you are agreeing to Sotheby’s Privacy Policy.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Sotheby’s emails at any time by clicking the “Manage your Subscriptions” link in any of your emails.

arrow Created with Sketch.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