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藝術

当代雕刻:工艺与艺术?

曾文泉
欧美当代雕刻艺术,在杜象使用现成品 (Ready-Made )之后,脱离「雕刻」手做( Hand-Made ) 原本的路线,在亚洲国家,雕刻依旧徘徊在近代主义的框架,跳脱不出石刻,铸铁翻模,铜雕木雕的艺术形式。

这样的现象,在南韩尤其严重,1990起,当代艺术主要围绕在创作的过程打转,忽略材料以及媒体性,回观2007年纽约新美术馆(New Museum ),以拼装与堆积材料为雕刻探讨的方向「非纪念性:21世纪对象 ( Unmonumental :The Object in the 21st Century )」群展; 以及2014年,伦敦海沃美术馆 ( Hayward Gallery )举办的「人类因子:当代雕刻的人形 (The Human Factor : The Figure in Contemporary Sculpture )」集中探讨过去20年从近 代雕刻继续延续这股创作精神的艺术作品。 今年秋天,南韩光州的「亚洲文化中心(Asia Culture Center )」艺术总监 Kim Sungwon 推出「工作人:当代雕刻的手艺 (Homo Faber: Craft in Contemporary Sculpture)」群展,重 新对雕刻的工艺与工匠提出质疑,对当代雕刻展开新的探讨。

第一间画廊的「徐道获 ( Do Ho Suh )」,浅绿色透明纤维薄纱,一比一大小,织锦首尔旧家的轮廓,占满美术馆的空间,一种乡愁般脆弱的记忆在作品中散发出来; 第二间「梁慧圭 ( Haegue Yang )」作品,加高的墙面,贴满似古壁画的壁纸,上面的对象大都是她的作品图像,从拼贴、编织、木雕、百叶窗、人工稻草,透过不同媒材、解构与结构,并在大型装置作品装设互动多媒体器械。

尹秀珍的作品「武器 ( Weapon )」, 出现在2007年侯瀚如策展的威尼斯双年展的中国馆,由大小不同的类似无线电高塔形状的长矛,外头披一层彩色的编织,像飞弹似的高挂着,来自中国不同区域的传统编织出现在不同的长矛上。 70年代的「贫穷艺术 ( Arte Povera )」以唤回传统的手工艺为宗旨,Alighiero Boetti 以刺绣手法创作,有些作品甚至使用阿富汗妇女代工,把传统及政治带进作品中; 80年代新崛起的女性主义,提出性平议题,衍伸针织、编织,缝补成为女性主义的代言者。

德国女艺术家Claudia Wieser以整座展示台上无数的瓶状雕刻呈现她的古典风格,师承康丁斯基与克利的近代主义气息; 另一位德国女艺术家 Rosemarie Trockel 经常在重要学术机构展览,作品结合拼贴、编织摄影照片、雕刻、录像以及大型装置,针对社会、性别以及特别的文化代码,链接到哲学、考古以及自然科学,这次展出数件早期作品,「设备 ( Device)」,「日历(Kalender )」。 韩国女艺术家Suki Seokyeong Kang一整年忙碌,从利物浦双年展、上海双年展、光州双年展、威尼斯双年展,成为最活跃的亚洲艺术家,作品结合韩国传统音乐作曲「井间谱 ( Jeongganbo )」 ,依照「井( Jeong )」 ,一个音乐单位作为创作单元,有些作品独立陈列,有些挂在墙上,乍看,像旧的家电面板,其实是透过一层层的绘画累积出来的。 Suki 也做录像与表演项目。 柬普寨艺术家 Sopheap Pich 以传统的竹子藤条编织作为媒材,曾在德国文件大展以及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展出,作品「考验 ( Ordeal )」是巨大的竹雕,看似放大的圆扇,又似一只飞蛾的双翼。

「工作人」呈现不同样貌当代雕刻,在工匠与纯艺术的模糊地带里,梳理出学术的当代的雕刻,展览正在进行中,展期至明年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