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
新疆的天池隱於塔松叢中,四周雪山環抱,白雪皚皚、蔭陰重叠、碧波蕩漾,人道是瑤池,見過西王母入浴。—吳冠中一九八一年夏,吳冠中與中央工藝美院師生到新疆講學寫生,共得速寫三十三幀,描繪阿勒泰山村、白楊溝牧場等風光,集為〈新疆行〉速寫冊,其中天山之「天池」甚得畫家鍾愛,速寫多達四幀,本幅即其一。該冊日後由畫家挑選參與首個於西方國家舉行之大型巡迴展覽,代表性可見一斑。
本幅用色鮮明,滿紙皆敷以濃酣的藍、紫、綠,水色交融,捕捉了墨綠的塔松林與它倒映在蔚藍湖面的色彩過渡,若非留白的雪山與右下方赭紅的毡房,觀者真有水、天、林一體之錯覺!用色之豐富,於其速寫作品中可謂罕見。細察畫上顏料,除常用之水彩與彩色筆外,局部地方更掃上近似粉彩的顏料,可見畫家反覆敷彩以營造層次之用心。越四年,畫家按此創作水墨畫〈瑤池〉,改為強調池水與松林的獨立形象,與本幅則各異其趣了!
參考資料:
一九八五年作〈瑤池〉可參見〈吳冠中畫集〉(香港,德藝藝術公司,一九八七年),頁80-81
東尋西覓:吳冠中筆下兩天池
上世紀八十年代,吳冠中先後走訪新疆天山及東北長白山,為二地之「天池」寫生,二者名雖同而地貌不同,風韻各異。天山之池為塔松簇擁,雪峯環抱,入目繽紛活潑;長白山之池乃海拔二千多米高的火山口湖,湖面極寬,為中國最深之湖泊,山岩色調單一,一派素淨冷然。
本輯兩幅,分繪二池,一速寫,一六呎水墨畫,恰好見證畫家自謂捕捉靈感、推敲構圖的「懷孕」過程,以及以藝術形式創作的「分娩」成果。雖屬同類素材,然一濃抺,一淡妝,藝術手法截然不同,畫家於創作路上大膽求變之精神,於此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