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0至1980年代初,魯沙以日落為主題,用鮮紅、粉紅和橙色塗染出光彩溢目的天空;但《城市之光》系列幾乎以單色成畫,構圖簡約,與較早期的作品大相徑庭。當時,魯沙的大多數作品主要圍繞汽車、道路和車窗外的風景;通過《城市之光》系列,他的藝術視野得以拓展。魯沙向洛杉磯地圖取材,將城市地貌簡化為最根本的結構,城市化的地標只剩下微弱燈光,疏落的網格結構合共展示宏觀視角下的動靜變化。這些畫作敘述並記錄空間,但空間並非透過看似城市坐標的真實地圖所呈現,而是透過不同強度的光芒,沿著網格時強時弱,顯示燈光與活動的集中程度,從而記錄城市化和人類居住的發展模式。「將城市坐標與畫面的構圖方格相結合,跨越風景與抽象之間的分界。」(拉爾夫・魯戈夫著,倫敦,海沃美術館(及巡展),《埃德・魯沙:五十年油畫創作》展覽圖錄,2010年,頁21)理查德・馬歇爾在這本關於魯沙的專著裡指出,魯沙在1985年初多次往來邁阿密和洛杉磯,同時受邁阿密戴德郡公共圖書館委託創作,期間構思了這個系列。這次他為圖書館創作一幅八聯環形畫,是他首個大型公共委託項目。為了容納如此巨幅的委託作品,魯沙同期遷入位於加州威尼斯的工作室;這個更大的工作空間促使他後來創作出更大型的作品。
《Point Blank》作於1988年,同一時期以紅字創作的《城市之光》系列畫作僅約十幅,此為其一。構圖佈局凸顯作品的視覺張力和黑色電影的魅力,映襯「Point Blank」一詞的特別含意——它隱喻「近距離開槍」,以及1967年由約翰・鮑曼執導的新黑色警匪另類電影經典之作《步步驚魂》(Point Blank)。然而,不論這個詞語的關聯含意為何,魯沙的文字和抽象符號玄妙難解,但作用同樣重要。魯沙擅於創造新詞新句,並樂在其中,這種新文字自1960年代起成為他的創作特色。一如布萊奧尼・費爾評道:「文字製造意象。單字或詞句[……] 在光點組成的星圖上被刻意排列,有時形成對稱。[……]它們的存在與畫中其他東西一樣,都只是空間。它們通常在平凡尋常與宏偉神秘之間徘徊。它們能使你注目入迷,神馳其中。」(布萊奧尼・費爾撰,〈天蛾人:埃德・魯沙的光與暗〉,收錄於R・迪安與L・特維著,《埃德・魯沙:繪畫專題目錄,第四冊:1988-1992年》,紐約,2009年,頁9-10)
對於「Point Blank」一詞,魯沙的評價耐人尋味:「兩個美麗的字並列一起。」(引自藝術家,出處同上,頁40) 鳥瞰角度下的迷人城市夜景,讓《Point Blank》流露無窮的吸引力,將觀者帶進畫中的不明地帶,時間和記憶都顛覆歪倒。通過圖像和文字,這幅作品以隱晦、曖昧來吸引觀者:「可以說,《城市之光》系列表達了一種黑色電影般的壯美——引人入勝,同時喚起一絲憂慮。」(拉爾夫・魯戈夫著,倫敦,海沃美術館(及巡展),《埃德・魯沙:五十年油畫創作》展覽圖錄,2010年,頁21)《Point Blank》扣人心弦,啟發深思;它出自藝術家創作生涯裡最重要的十年。在這十年之間,他曾舉行兩場備受讚譽的個人回顧展──1983年三藩市現代藝術博物館展覽,以及1989年巴黎龐畢度中心展覽等,見證了他在藝評界和市場上聲名鵲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