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淑芬成為畫家的年份不長,但她天賦異禀,才華橫溢,由臨摹名家作品開始,融合華人抽象的書法性筆觸,開創極具個人特色的表現風格,《祝福》是藝術家自創技法的代表之作。她以豪放的筆法,將線條與色塊揮灑堆疊於畫面,隨時間變化,油彩缩脹不一,相互衝撞,最終崩裂出典型的「張氏裂痕」,不同層次的新舊顏色在這一過程中融合交錯,點線面相互纏繞加深空間維度,彷彿混茫恢弘的宇宙星象,又似喧囂紛擾的凡塵世間,頓時令人感到五味雜陳。而畫面正中浮光乍現,猶如長夜星空中之銀河,又像玄靜宇宙中一道驚雷,破萬物混沌,道生而往復之因果循環。
在技法描繪與藝術形式之外,藝術家在精神上另有寄託:在浩瀚的格局中,通過層層疊疊的油彩,細膩地描繪內觀過程中凝視過無數次的圖騰,以記錄對內心紛擾的淡定的梳理。而畫面中心的光亮,便是張淑芬一生追求的心靈光源,埋藏於畫中,既是對平淡心境的堅定信念,亦是寄予觀者的無垠祝福。今年春拍呈獻的一幅《普賢菩薩》主題、構圖都與本畫相似,更以4倍原估價的高價成交,足見藝術家在當今藝術市場後來居上、勢不可擋之強勁張力。
對比之下,在《無題》中,張淑芬抽象筆觸的表現顯得更為溫柔細膩,深淺不一的綠色相互交融,形成深邃的空間層次,深幽翠綠的背景中透出星點光亮,抽像中帶有傳統水墨畫之寫意,彷彿在描繪置身於廣袤森林間抬頭仰望天空,目光穿透茂密的枝葉時的瞬間景象。對於繪畫,她曾說過:「畫畫最重要的是那片刻的起心動念和美。」從一開始色彩崩裂的隨機性,演變至當下可控的半具象描寫,足見張淑芬對色彩運用的成熟把控力。
「我相信,大部分人皆無法離群索居,然而寓居社會,再繁亂的日子,也一定有清淨的片刻,再痛苦的生活,也必然經歷點點滴滴的美好,而這清淨與美好,就是心靈的種子……」
張淑芬《心靈花園》二〇〇五年
技法上的成熟,讓張淑芬能夠得心應手地表現無形的心境,她捕捉到的這片刻寧靜的內心,在畫布上化成了一座心靈花園,藝術家開朗、明亮和豁達的處世態度瀰漫其間。她在畫中刻畫的光亮,亦是她生而為人的堅定信仰:黑暗中總有一線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