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 103
  • 103

元 龍泉青釉褐斑玉壺春瓶 |

估價
2,000,000 - 3,000,000 HKD
招標截止

描述

  • 26 公分,10 1/4 英寸

Condition

器頸有修,至口也有補修。器體有片紋及足圈見細磕。
我們很高興為您提供上述拍品狀況報告。由於敝公司非專業修復人員,在此敦促您向其他專業修復人員索取諮詢,以獲得更詳盡、專業之報告。

準買家應該檢查每款拍品以確認其狀況,蘇富比所作的任何陳述均為專業主觀看法而非事實陳述。準買家應參考有關該拍賣的重要通知(見圖錄)。

雖然本狀況報告或有針對某拍品之討論,但所有拍賣品均根據印於圖錄內之業務規則以拍賣時狀況出售。

拍品資料及來源

玉壺春瓶纖頸豐腹,上斂下盈,張弛曲弧,線條婀娜。以瓷代紙,翠青點褐,看或率意隨心,結聚與暈散之間,似實還虛。縱然簡約純美,僅元一朝燒造,時間短暫,是以成例極罕,如此玉壺春瓶,他例僅四,極為難得。 龍泉窰,至少宋朝(960-1279年)已有,至蒙元(1271-1368年)治下,釉色從粉青漸趨碧綠,光澤沈練,盛極一時,聲名遠播,大量生產以供外銷。浙江多地窰場林立,煙火相望,臨近溫州、泉州兩處通商港口,海運便利,產品可由貨船銷往遠東、東南亞及中東等地。為滿足外銷需求,多見大型瓷器,但也有以傳統為範、推陳出新之品。此瓶器形沿襲傳統,所飾青釉褐斑雖早見於西晉(256-316年)晚期越窰陶瓷,但及至元時始為龍泉窰復用。欲求翠綠厚釉,必須層層疊施,如添褐斑,入窰前則須加上鐵料,方可燒成。鏽花朵朵,色若濃茶,遠觀彷彿落紅飄瓣,無怪日本茶道傳統對此類瓷器有「飛青磁」的美譽。小林仁指,此名或與日文「放飛」一詞有關,意即散佈,頌其褐斑點綴瀟灑(詳見其專文〈國寶「飛青瓷花生」考〉,陳馨譯,《中國古陶瓷研究:龍泉窰研究》,北京,2011年,頁403)。青釉褐斑器雅致耐看,尤為可人,惜此法未得續延,如曇花一現,明時龍泉器上鐵斑便流於細碎拘謹,灑脫不再。

論年代、器形、尺寸、裝飾,與此瓶相類者僅四,其中最為著名者要數日本國寶「飛青磁花生」,原屬鴻池家舊藏,現為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所蓄(藏品編號00556),展於《悠久の光彩—東洋陶磁の美—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コレクション》,東京,2014年,編號21及封面(圖一)。另外英國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又藏一瓶,乃尤莫弗普勒斯(Eumorfopoulos)舊蓄,錄於畢宗陶,《Chinese Ceramics: A Design History》,倫敦,2009年,頁88-89,圖128(藏品編號C.24-1935)。瑞士鮑爾典藏且有一瓶,傳得於日本,圖載於約翰.艾爾斯,《Chinese Ceramics in the Baur Collection》,日內瓦,1999年,卷1,圖版42(A104)。最後還有一例,屬日本私人收藏,1935年納入重要文化財,見小山富士夫編,《世界陶瓷全集》,卷10:宋遼篇,東京,1955年,圖版49。

上述四例,均存海外。尺寸、器形與此相近之元龍泉窰玉壺春瓶,中國有窖藏出土例,但屬較普遍之青釉例,無褐斑,見《中國陶瓷全集》,卷10:元(上),上海,2000年,圖版27-28、30。

另可參考同代其他造型之龍泉青釉褐斑器,如上海博物館藏雙環耳瓶,見朱伯謙,《龍泉窰青瓷》,台北,1998年,圖版155。大英博物館大維德爵士舊藏鳳尾尊,收入康蕊君及霍吉淑,《大英博物館大維德爵士藏中國陶瓷精選》,倫敦,2009年,中譯版,北京,2013年,圖版20,據悉原屬日本酒井家寶蓄。伊勢家族珍藏之蒜頭瓶,也可資比對,曾展於《中国陶磁名品展:イセコレクションの至宝》,石川縣立美術館,金沢市,2012年,編號41,還有一對相類蒜頭瓶,原屬養德堂藏,2016年11月30日在香港佳士得拍出,編號3133。瑞士鮑爾典藏且有一盤,見艾爾斯所著,前述出處,編號43(A105)。台北故宮博物院清宮舊藏十四世紀匜及三足花囊,也可資比對,展於《碧綠—明代龍泉窰青瓷》,台北,2009年,編號157-158(藏品編號:故瓷17375、17829)。新安沉船也有多件類例出水,包括露胎貼花盤及匜各一,現均存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收錄於《新安海底引揚げ文物》,東京,1983年,編號22-23。該艘商船原定開往日本,卻於1323年在韓國新安區域沉沒。

綜上可悉,飾褐斑者,存例較稀,傳世器中,又多貯日本,或經日本傳流海外。小林仁提出,此類龍泉器,或為外銷日本而造之品,是以迎合日人之好,懷疑因此在中國境內,無論出土或傳世,猶如鳳毛麟角,極為稀少(前述出處,頁413)。元朝青白釉也有飾褐斑者,惟較形粗糙,應也為外銷而製,見葉佩蘭,《元代瓷器》,北京,1998年,頁247-8,圖版428-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