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 772
  • 772

吳大羽 | 無題II-527

估價
80,000 - 160,000 HKD
Log in to view results
招標截止

描述

  • 吳大羽
  • 無題II-527
  • 蠟彩紙本
  • 14.8 x 10.4 cm; 5 ¾ x 4 in.

來源

亞洲私人收藏

出版

〈吳大羽紙上作品:下冊〉(台北,大未來畫廊,二〇一〇年),297頁
〈吳大羽紙上作品集〉吳崇力編(北京,商務印書館,二〇一六年),667頁

Condition

null
我們很高興為您提供上述拍品狀況報告。由於敝公司非專業修復人員,在此敦促您向其他專業修復人員索取諮詢,以獲得更詳盡、專業之報告。

準買家應該檢查每款拍品以確認其狀況,蘇富比所作的任何陳述均為專業主觀看法而非事實陳述。準買家應參考有關該拍賣的重要通知(見圖錄)。

雖然本狀況報告或有針對某拍品之討論,但所有拍賣品均根據印於圖錄內之業務規則以拍賣時狀況出售。

拍品資料及來源

「無極,時代的眼目應寄著在明慧者身上的。那抽象的具體安排,運劃時空之線色,吐放先春之芬芳,既久久習默于無聲和應大地,而不須責怪歷史或環境不為天才以方便,宜各自珍其明眸的健存的,昏黑之際,誰能直看自然,直會人生,直視透入其自心,給以活現的揮發呢?我念你,並為我敬勵(莊華)嶽、(丁善)庠、(張)權及(吳)冠中們!並將摯誠之憶念給(謝)景蘭。」 吳大羽《致趙無極書》(拍品編號774)節錄,一九四五年八月三日

「華嶽:我與無極自巴黎別後迄今未通隻字,數語千言,都難抒心底情懷,這回在(閔)希文家住了三夜,略吐衷腸/如有機會來潮安作畫,同你私奔幾天,奔月嫦娥,人間何有?
這次過滬,訪大羽師,不覺熱淚盈眶,我用手帕不斷擦拭,大羽師疑我有了目疾。在1979年4期《文藝研究》中我寫了一篇《寂寞耕耘六十年—懷念林風眠老師》,你設法找尋看看。
多年前不知誰傳你已死,我哭後並曾將此『噩耗』轉告過大羽師!」

吳冠中《致莊華嶽書》(拍品編號775)節錄,一九八〇年五月三十一日

珍箋罕冊,掀國際抽象版圖

二、三〇年代開始,國立藝專成為當之無愧的中國現代藝術巨艦,無論教師抑或學生,均是全國頂尖人材;及至抗戰以還,他們儘管命途迥異,情誼卻始終不滅,本季呈獻的兩封珍貴書信即為鐵證:吳大羽《致趙無極書》寫於1945年,此時,吳氏因未隨國立藝專撤退重慶,於是回到上海深居開創「勢象」理論,並通過書信續向遠方的學生真傳心得,此信不僅寫給時年二十五歲的趙無極,更提到謝景蘭、吳冠中、丁善庠(即丁天缺)、張權(中國傑出女高音,1981年任中國音樂學院副院長)和莊華嶽等學生,盡顯師長關愛;吳冠中《致莊華嶽書》則寫於1980年,此時吳冠中剛脫離文革,雖年屆花甲,卻正值人生事業的爆發期,頻繁工作之餘,始終不忘恩師故友,此處即有提及他三十年未見的趙無極、啟蒙恩師吳大羽及林風眠,以及老同學閔希文與莊華嶽;抽象彩墨《春藤》(拍品編號777)由吳冠中專用裱畫師張世東裝裱於《1999吳冠中藝術展作品集》,此乃中國文化部唯一一次破例為在世藝術家主辦個展,當時承辦總監暨畫冊總編何冰與藝術家商定,出版八套插裱彩墨原作的特別版巨型畫冊,本作為第六套,內付證書,並出自何冰舊藏,彌足珍貴。

莊華嶽乃三〇年代國立藝專學生,青年時期即才華橫溢,與趙無極感情尤篤;五〇年代以後,他在大陸隱姓埋名,因此被誤傳去世,吳冠中在信末亦有提及;當時,趙無極在法國得知此事,曾於1956年創作《致友碑》(Stèle pour un ami,德國斯圖加特藝術博物館藏)以為悼念,其版畫《無題》(拍品編號871)的碑石式結構,即與《致友碑》同出一轍;1985年,趙無極回國與莊華嶽重逢,鼓勵他繼續創作,致有現今傳世並結集出版的莊華嶽作品。與吳大羽情形相近,由於莊華嶽久經波折,創作繪畫深藏不露,故此作品尺幅精巧,只為呈現內心感受,若以其《115號》(拍品編號776)與吳大羽《無題II-527》 (拍品編號772)及《無題II-566》(拍品編號773)對比,即可見彼此精神氣質相通之處。

另一位國立藝專教授李仲生,亦是中國抽象油畫先驅,其不僅於藝專重慶時期執教,更於1949年之後將藝專之火移植台灣,啟迪了蕭勤(拍品編號813867)、霍剛(拍品編號792794796797802803865)、李元佳(拍品編號815818820821)、夏陽(拍品編號832)、蕭明賢(拍品編號819)、朱為白(拍品編號811812)等「東方畫會」成員;《作品005號》(拍品編號779)《作品129號》(拍品編號780)皆為精品,呈現李仲生經典的十字式抽象結構,與同期的法國抽象大師漢斯・哈同、喬治・馬修、施治・波利雅科夫相較,他們在線條上的力量與書法性,以及結構上的嚴謹與幾何佈局,均高度呼應,共同譜寫國際抽象大師華章。

哈同、馬修與波利雅科夫俱為二戰之後崛起於巴黎的抒情抽象大師,趙無極於自傳曾多次提與他們的友誼與交流。哈同乃德裔法國人,1960年獲得威尼斯雙年展國際格蘭披治大獎(Venice Biennale Grand Prix),《P 1960-65》(拍品編號781)即可見他在巔峰時期如瀑布般迴環往復的自動性書寫,其構思比美國抽象大師塞・湯伯利(Cy Twombly)的同類創作尚要稍早;《T1971-E47》(拍品編號782)則可見哈同以先塗後刮的方式創造色彩與線條的碰撞,成為他此時油畫的經典風格;馬修自五〇年代開始醉心研究東方書法,其以「符號」(sign)理解東方文字的觀念,深深影響當時趙無極「甲骨文時期」之創作,《雷霆II》(拍品編號783)與《雷霆III》(拍品編號784)的雙絕組合即可見馬修以凌厲的衝擊性線條,組成他此時著迷的歐洲紋章(emblem)式結構,可見西方大師筆下之「東西合璧」,同樣精彩絕倫;法藉俄裔大師波利雅科夫自四〇年代起即被視為最具力量的抽象畫家,《抽象構圖》(拍品編號785)即呈現他從四角畫起、再發展到中心的經典佈局,純淨分明的藍、綠、白色塊兼具幾何與抒情抽象特徵,允稱代表之作。中、法抽象藝術關係密切,此次蘇富比首度齊集一眾大師精品,輔以珍貴文獻,誠為博物館級珍藏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