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 749
  • 749

石虎 | 蓮子圖

估價
60,000 - 120,000 HKD
Log in to view results
招標截止

描述

  • Shi Hu (b.1942)
  • 蓮子圖
  • 二〇〇一年作
  • 彩墨紙本
  • 96.5 x 91.7 cm; 38 x 36 ⅛ in.
款識二〇〇一 石虎畫(左下)

來源

亞洲私人收藏

出版

〈石虎〉(杭州,浙江恒邦藝術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二〇一九年),封面、封底
〈石虎〉王源、陸婷編(杭州,浙江恒邦藝術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二〇一九年),1至2頁

Condition

null
我們很高興為您提供上述拍品狀況報告。由於敝公司非專業修復人員,在此敦促您向其他專業修復人員索取諮詢,以獲得更詳盡、專業之報告。

準買家應該檢查每款拍品以確認其狀況,蘇富比所作的任何陳述均為專業主觀看法而非事實陳述。準買家應參考有關該拍賣的重要通知(見圖錄)。

雖然本狀況報告或有針對某拍品之討論,但所有拍賣品均根據印於圖錄內之業務規則以拍賣時狀況出售。

拍品資料及來源

具象馳騁,百態之歌 二十世紀後半葉,正當傳統文化與現代思潮新舊並存之關鍵節點,寰宇全球的藝術行者們懷抱前所未有的廣闊胸襟,師承現代主義探索精神,融合獨特的個人經歷,重新審視傳統具象繪畫的表現手法。他們在戰後抽象風潮的鼓舞之下,與傳統繪畫中精細而嚴謹的客觀描繪手法反道而行,運用誇張形變的線條與濃重的色彩塑造物像,摸索創作的多種可能性,以全新的藝術語言營造出嶄新的國際化風格,拓寬具象繪畫的新邊界,完善全球藝術美術發展之脈絡。

誇張形變,傳承東方

人物畫是東西方繪畫恆古不變的經典題材,進入現代藝術史,西方由塞尚拉開了形變人物的先河;而在東方世界,相對於西方古典人物畫中對形似的執著,傳統水墨畫中對於物像輪廓的勾勒自古以來就更為間接而注重內在意境的表達,這一東方特有的表現手法在華人美術史現代化進程中成為了形變的理論根基,被廣泛運用。熟練掌握傳統繪畫技法的丁雄泉對人物的處理上就擺脫了古典具象的理性,刻意淡化對外形輪廓的精確描繪,保留了傳統水墨中對神韻的強調。他在《三美圖》(拍品編號750)和《執扇雙姝》(拍品編號752)中,以簡潔、不成比例的線條勾勒東方仕女的經典形象,以鮮明的色彩渲染人物風情萬種的神態。他從根本上抓住了自身創作優勢,在紙上昇華壓克力彩這一媒材的屬性,《很高興見到你》(拍品編號751)中潑灑的繽紛色彩刻劃出一股原生態的自然氣息,這種單純、毫無矯飾的畫面感在拍品《燦爛驕陽》(拍品編號778)中顯得尤為突出;以重彩手法見長,作品帶有相似原始氣息的尚有石虎,他的創作結合西方立體主義、原始藝術、民間藝術等風格之大成,極具原創性,在九〇年代的中國畫壇可謂獨樹一幟,自成一派。拍品《蓮子圖》(拍品編號749)是其繪畫語言豐富多變和敘述自由性的直觀反映。畫中人物帶著莫迪里安尼筆下貓眼迷離的眼神,宛若石窟中矗立的兩尊東方佛像,經歷歲月洗滌後,色彩斑駁,極富滄桑之感;同樣善用東方水墨的諾獎作家高行健在拍品《內視》(拍品編號753)中以黑白灰的單一色調譜寫出空間的縱深,畫中人像徘徊於具象與抽象之間,引領觀者遠離喧囂,進入藝術家內心的寧靜世界,此作曾在台北市立美術館舉辦的〈高行健水墨作品展〉中展出,記錄藝術家受到學術界認可的里程碑。

色彩突圍,全新格局

老子曾言「五色令人盲」,傳統水墨文化中對色彩一向持有保留態度,「墨色」構圖一直佔有主流地位。而在美術現代化的進程中,中國藝術家們在物像變形的基礎之上融合了對傳統色彩觀念的革新,展開了現代美學的新格局:王劼音在新山水作品《祁連》(拍品編號759)中蜿蜒重疊的石壁上瀰漫著煙青、靛藍、乳白色的煙嵐,抽象色塊擬似山石肌理,信筆勾勒隨意的山形在其間錯落有致地分佈,古典山水的蒼茫餘韻中依稀可見渾厚雄勁的幾何之趣;同時期羅爾純對色彩和形變的處理則更為大膽,他從容吸取西方印象派對光感與色感之處理,並加以發揮,《榕樹》(拍品編號760)中,參天大樹扭曲拉長,湛藍色天空深淺不一,其中融入類似空氣氣旋的筆觸,極富動感,充滿隨時迸發的生命張力;陳鈞德《清陽澄夏》(拍品編號758)同樣體現了藝術家在創作過程中對比鮮明的色彩運用,在似與不似之間重構意境,他靈動灑脫的手法受西方野獸派影響的同時,又極具傳統水墨中寫意之情趣,在自然現實與藝術虛構兩個世界自如地來回轉換。

情繫駿馬,託物言志

大洋彼端,法國藝術家安德烈·布拉吉利遵循真情實感,從心靈感受出發,尋找藝術創作的靈感繆思。《文森雪景》(拍品編號755)與《廣袤的卡瑪爾格》(拍品編號756)中奔騰的駿馬就是藝術家馳騁於天地之間自由意志的化身,氣勢磅礴,如史詩般壯闊,而《夜玫瑰》(拍品編號754)中繆思雖換作藝術家夫人香黛兒,但精神內涵與駿馬意象如出一轍,承載著自身濃厚的情感,詮釋對生命的崇敬與愛慕之情;另一邊廂,蒙古族藝術家妥木斯同樣以駿馬為人生主題,在拍品《路上》(拍品編號757)中昇華東方遊牧民族特有的詩性基因,將千百年來遊蕩草原上的民族風骨藝術再現,蒼勁有力直擊心底。



寰宇寫生,華僑情節

曾景文1911年出生於美國加勒福尼亞洲,上學時,中文老師給他起了一個獨特的學名:景文,意為以景致文,而這個富有傳統文思的中文名竟成為了他日後藝術生涯的標籤和求索的指向標。在其七十年的藝術生涯中榮獲諸多榮譽,其中包括美國水彩畫協會授予他的最高榮譽——海豚獎,作品更是被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紐約現代博物館、惠特尼美術館等諸多美術館收藏。五〇年代起,曾景文在好萊塢名聲大噪,為眾多電影、雜誌繪製海報、封面和插圖等,以華人的筆觸,烙下時代印記。

二戰後不久,曾景文舉家搬遷紐約,將這座城市戰後經濟和文化高速現代化的進程巧妙地記錄在畫紙,《包厘街高架鐵路》(拍品編號763)就是藝術家筆下城市寫生的代表作,包厘街五光十色的路燈、鋼筋鐵泥的高架鐵路被鮮明地刻畫出來,令人目不轉睛;《燭台球場》(拍品編號762)和《士德頓中華文化中心》(拍品編號761)中描繪則是舊金山城市地標,寫實之中帶有稚趣的筆觸,色彩斑斕中譜寫當地人對這座城市的共同回憶與熱愛。本季拍賣呈獻的這三幅曾景文水彩寫生作品,橫跨三十年的歲月,讓藏家得以通過藝術家的美籍華裔的雙重視角,跟隨上個世紀後半葉美國城市現代化變遷的腳步,追溯曾景文一生的文化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