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 701
  • 701

林風眠 | 細語

估價
300,000 - 500,000 HKD
Log in to view results
招標截止

描述

  • 細語
  • 一九八〇年代作
  • 彩墨紙本
  • 34.2 x 34 cm; 13 ½ x 13 ⅜ in.
款識林風眠 藝術家鈐印(左下)

來源

亞洲重要私人收藏

展覽

香港,包氏畫廊,香港藝術中心〈林風眠的藝術〉一九九二年
上海,上海美術館〈林風眠之路 — 林風眠百歲誕辰紀念〉一九九九年十一月

出版

〈林風眠的藝術〉顏淑芬編(香港,香港藝術中心,一九九二年),136至137頁
〈中國近現代名家畫集 — 林風眠〉(台北,錦繡文化出版社,一九九三年),199頁
〈林風眠全集·下卷〉杜滋齡編(天津,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一九九四年),231頁
〈巨匠與中國名畫:林風眠〉于名川、趙陽、姜靜繪編(台北,台灣麥克股份有限公司,一九九六年),111頁
〈林風眠之路 — 林風眠百歲紀念誕辰〉許江編(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 一九九九年),229頁
〈林風眠的世界〉馮葉編(台北,民生報發行中心,二〇〇〇年),49頁
〈林風眠全集·叁〉楊樺林編(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二〇一四年),167頁

Condition

null
我們很高興為您提供上述拍品狀況報告。由於敝公司非專業修復人員,在此敦促您向其他專業修復人員索取諮詢,以獲得更詳盡、專業之報告。

準買家應該檢查每款拍品以確認其狀況,蘇富比所作的任何陳述均為專業主觀看法而非事實陳述。準買家應參考有關該拍賣的重要通知(見圖錄)。

雖然本狀況報告或有針對某拍品之討論,但所有拍賣品均根據印於圖錄內之業務規則以拍賣時狀況出售。

拍品資料及來源

具象巨匠 筆底印象:林風眠

緊接本季蘇富比現代藝術晚拍之兩件彩墨作品《裸女》(拍品編號1028)和《荷塘》(拍品編號1035),日拍將繼續呈獻一系列源自亞洲重要私人收藏之林風眠作品,完整地體現藝術家筆下風格多變、題材多樣的面貌,包括人物、靜物和風景三大元素,盡顯他靈活地接引西學素樣和傳統國粹之先鋒精神。林風眠與關良關係密切,身為人師的兩人志趣契投,同樣嗜好戲劇,在繪畫選材上亦見共鳴,所呈現出來的意趣則截然不同,他們的創作於此相聚,互相輝映,各有千秋。

本次一系列之林風眠作品,最難能可貴的是幾乎所有作品都著錄於藝術家自八〇年代起,出版於兩岸三地的各大重要畫冊之中,包括分別於1994年和2014年出版之兩部《林風眠全集》、1993年之《中國近現代名家畫集-林風眠》、1996年《巨將與中國名畫:林風眠》,以及2000年之《林風眠的世界》。眾拍品的展覽記錄也極為豐富:《細語》(拍品編號701)、《裸女》(拍品編號705)、《浪》(拍品編號718)和《秋》(拍品編號719)曾展出於1992年香港藝術中心之《林風眠的藝術》;而以上提及的全數連同《苗家女》(拍品編號702),亦參與了1999年上海美術館之《林風眠之路-林風眠百歲誕辰紀念》;另外,《靜物》(拍品編號703)則參展1990年東京西武畫廊之《現代中國繪畫之巨匠-林風眠作品展》,見證亞洲各地一致回顧和認同林風眠的藝術貢獻,並為其追頒榮譽。

林風眠擅寫人物,《苗家女》(拍品編號702)描繪兩名苗族女子,她們光著腳丫、背著竹籮,正穿越一片漆黑的樹林。古有傳說苗族女子曼妙動人,林風眠所刻劃的人物輪廓雖然簡略,卻依然能夠感受苗家女的獨特風韻。林風眠描繪苗家女也絕非偶然,其母親闕亞帶是農家出身的苗族女子,林氏五歲時被迫與母親分離,即使記憶褪色,往後餘生的思念卻是日益濃烈,本作可視為他對母親的無限追思,與其他經典作品如《寶蓮燈》所載的意象相似。

中國古代仕女畫多傳達壓抑的愛慕,而西方的裸體畫多表現敞開的情欲,林風眠的裸女作品則是介乎二者之間,西方情致與東方韻味共融於一紙之上。在《裸女》(拍品編號705),林風眠大幅平塗赭紅色以表現畫中女郎柔軟的身軀結構,屬林氏芸芸女體畫中珍稀罕見的特徵,其色調更讓人聯想其高更在大溪地所繪之土著女人,予人炙熱奔放之感,與晚拍中散發東方美感的雪肌《裸女》(拍品編號1028)格趣相異。那流暢的描線一揮而就,表現出女人豐滿的身姿弧線,強化了女性的陰柔美,卻淡化了主題的色情意味,與常玉《站姿裸女背影》(拍品編號706)中的「宇宙大腿」有著微妙的呼應。背後的花格布呈幾何形狀,襯托著裸女的圓潤,本畫的裁紙雖不是一般常見的斗方形,卻也體現出林氏「方中見圓」之美學觀念。

林風眠特別鍾愛描畫花鳥,他筆下的鳥兒姿態生動,如《細語》(拍品編號701)中的兩隻小鳥,一隻露出背羽,一隻挺起前胸,雙雙寫意地立於枝頭上棲息。枝頭的橫向筆鋒堅挺自信,並裹於密密麻麻的紅葉叢中,層次豐富,閃耀著一種絢麗的光芒。小鳥成雙成對,就如一對情侶互相依偎取暖,充滿靈性,反映藝術家所言:「畫鳥就在於畫鳥像人,畫花像少女,其實畫鳥只像鳥,那又何必畫呢?

林風眠的一雙《靜物》(拍品編號703704),集同類題材經典之大成:一邊呈現絢爛瓶花與青蘋盤子座於案頭上,傳遞「一世平安」的祝福,一邊有多尾鮮魚奉上桌面,寄語「年年有餘」,畫中豐盈雅致的選材與國畫傳統的花果清供圖意趣相通。另外,兩作之上又見兩尊趣緻的人偶擺設,正如畢加索從非洲木雕中發掘現代藝術之去向,林氏則回顧古代博古圖裡的文物雅品,另建一道屬於中國的現代主義。碗碟、魚缸呈圓形,木偶以三角堆疊而成,背景則營造裝飾性的四邊形色塊;林風眠於此刻意將空間平面化,構圖上顯然是參酌了立體主義的解構法,在一陣芬芳的文人氣息中滲透時代感。

同場還有四張精緻風景畫,並置之下剛好呈現了一年四季的變化:《浪》(拍品編號718)中浪濤洶湧,南方夏季所遇的颱風暴雨正吹襲一座孤島——創於六〇年代的此作,隱喻了藝術家當時文革所遭遇的災難,寄語他孤身阻擋風浪的煎熬和堅持,意境深遠;《海景》(拍品編號716)表現了一望無際的海灘觀景,浮雲在春風吹佛下呈細長的棉花狀,遠方的海岸線不起不伏,簡括寧靜,反映藝術家在八〇年代作畫時的心胸廣闊;《秋》(拍品編號719)呈現豔麗動人的楓林秋色,靈感取自1953年的天平山之旅,遠景是尖聳連綿的山群,往後牽引出一片灰藍天空,往前展現出幾列茂密秋林,葉色在河溪裡的倒影也是燦爛輝煌;《冬景》(拍品編號717)繪於大地還在沉睡的寒冬,呈現了與前作截然不同的感觀,屋瓦上鋪滿厚重的白雪,而光禿禿的樹幹則呈陰鬱的濃灰,體現了林氏精湛的墨色運用,畫面雖不見人影,中景的一排的矮房卻帶來了生命的脈搏。

紙上舞台:關良

蘇富比先後於2018年秋季和2019年春季呈獻了兩場關良專題拍賣,在極大迴響之下創造了傳奇成績,而本季將延續過去一整年對藝術家的深入探討,再度以一眾罕見的良公佳作領銜拍賣。本輯的最大特色為其孜孜不倦地鑽研之戲劇題材:關良熱衷戲曲,自小隨父親到戲棚看戲,速寫台上京劇伶人,又收集畫有戲劇角色的香煙畫片,奠定了他的審美修養,更驅使他日後披衫上陣親自粉墨登場。關良提筆作畫時,可謂比起任何畫家都更忠於戲曲細節,以筆墨抒寫的一幅幅經典的京劇人物畫,打造了屬於良公一人的精彩舞台。

關良的戲劇作品多為彩墨,而少數則以油彩創作,《小放牛》(拍品編號707)算當中罕見的精品,此幅畫作在主題上剛好呼應了晚拍呈獻之彩墨紙本作品《牧牛圖》(拍品編號1015),內容取自同名京劇,是一齣輕鬆歡快、通俗易懂的愛情小品;兩者並列之下可見藝術家對於兩種媒材特性的完美掌握。良公的紙上人物一般都放諸一個留白的背景,只專注寫角色的動態和眼神,而見諸油畫之上,《小放牛》則結合了戲劇人物與山水風景,畫面豐富熱鬧;牧童和村姑並不是立足舞台上,而是在融入現實的鄉土風光裡,反映良公看戲、畫戲之餘亦會加入自己的想像,讓人嘆服其精巧的佈局。

關良素來喜愛重現同一題材,描繪中國民間傳說《白蛇傳》的《斷橋》(拍品編號709)則為一例,而此作亦可視為晚拍呈獻之彩墨大手筆《白蛇傳》(拍品編號1014)的濃縮延伸,體現了良公對每個題材也細緻地雕磨到底,達致盡善盡美的境界。《花鼓圖》(拍品編號708)和《拾玉觸圖》(拍品編號710)也未曾是良公筆下同類題材的唯一,正如戲棚也天天上演,但角色換了、角度變了,便又迎來一個嶄新的視角與靈感。

《鍾馗圖》(拍品編號711)和《鍾馗啖鬼圖》(拍品編號712)取材自道教神話裡的驅邪神祇鍾馗,其斬妖除魔、心繫百姓的正義形象,深深影響關良的人生處世之道,畫中更有藝術家隱喻自況之含意。同場還有三件「紅色題材」作品,兩件《沙家浜之阿慶嫂》(拍品編號713714)和《紅燈記之李奶奶》(拍品編號715)分別將文革時期的樣板戲人物描繪得栩栩如生,將良公的西畫素描底蘊表露無遺。早晚時期的作品互相輝映下,更說明關良的紙上人物往往所體現出的「稚拙味」,乃其藏巧於拙之高明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