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雀乃南方異物,時公元前三世紀,才載於文學典籍,化身為南方向漢朝皇宮進貢之象徵,參見Edward Schafer著,《The Vermillion Bird》,柏克萊,1967年,頁236-37。本品與一亞洲品種雄性孔雀相似,尾羽斑斕,羽毛豔麗。孔雀紋飾風行一時,象徵祥瑞,見世人對來世之憂,於漢代蔚然成風。
與本品媲美者寥寥無幾。一尊銅鎏金孔雀,內嵌綠松石,與本品造型相似,惟尺寸較小,無金銀飾,圖載於René-Yvon Lefebvre d’Argencé,《Chinese, Korean and Japanese Sculpture in the Avery Brundage Collection》,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舊金山,1974年,編號16;另提及三尊銅鎏金孔雀,內嵌綠松石,造型較素雅,出土自河北省定縣東漢墓。
孔雀時或描繪成神獸鳳凰。鳳凰與孔雀,皆具吉祥之意,前者紋飾多端。比較一尊鳳凰造像,優雅雍容,尾羽精緻,無鑲嵌,收錄於展覽圖錄《Ancient Chinese Bronzes》,J. J. Lally & Co.,紐約,2011年,編號20;另一例造型渾厚,曾由史蒂芬•瓊肯三世收藏,2019年3月19日售於蘇富比,編號122。
相關小型鳳凰造像,飾為銅器蓋頂,如見一例,出土自陝西省西安未央區,收錄於展覽圖錄《Splendeurs des Han, essor de l’empire céleste》,吉美博物館,巴黎,2014年,編號135。
另比較鳳凰油燈與香爐,如河北省滿城區陵山竇綰墓發現之油燈一例,現藏於石家莊河北省博物院,鳳凰像立於瑞獸之上,鳥喙含環盤,圖載於《中國文物精華大全•青銅卷》,上海,1994年,編號1145;以及盧芹齋收藏香爐一例,收錄於《An Exhibition of Ancient Chinese Ritual Bronzes》,底特律藝術博物館,底特律,1940年,編號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