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 8
  • 8

北宋/金 鈞窰花口尊 |

估價
500,000 - 700,000 GBP
招標截止

描述

  • 30.2公分,11 7/8英寸

來源

紐約蘇富比1986年6月4日,編號45
平野古陶軒,東京
徐展堂私人收藏(參考號SJ1)
紐約蘇富比2012年9月11至12日,編號131

展覽

徐氏藝術館,香港

出版

《徐氏藝術館》,香港,1991年,圖版39

Condition

中文內容僅供參考,請以英文原版為準。 此尊略有傾斜, 有幾處噴塗痕跡, 均於紫外燈下可見: 花形口沿其中三瓣; 頸底部合縫線處及球身底部凸起處。此尊釉色艷麗均勻, 有些許輕微開片, 圖錄顏色比實物略淺。
我們很高興為您提供上述拍品狀況報告。由於敝公司非專業修復人員,在此敦促您向其他專業修復人員索取諮詢,以獲得更詳盡、專業之報告。

準買家應該檢查每款拍品以確認其狀況,蘇富比所作的任何陳述均為專業主觀看法而非事實陳述。準買家應參考有關該拍賣的重要通知(見圖錄)。

雖然本狀況報告或有針對某拍品之討論,但所有拍賣品均根據印於圖錄內之業務規則以拍賣時狀況出售。

拍品資料及來源

鈞窰華器 康蕊君

本尊器形華麗攝人,綜合凹、凸及圓錐線條,尊口波紋起伏,戲劇感強烈,乃元朝之前最繁複而令人難忘的鈞窰瓷器器形。此型接近幾何構造,非屬瓷匠典型設計,然而亦無明顯之金屬器形可溯。此尊塑形甚難,然而北方各窰均有仿效製作,故可推斷此器於當時深受推崇。

鈞窰釉豐厚而不透明,與本尊雅凈線條正屬良配,而鈞窰瓷口沿處多為釉薄呈褐色邊,此尊花口,兩色對比分明,甚為奪目。如本品般製作精巧之早期作例極其珍罕,然而此款五瓣花口尊續製於鈞窰及其他各窰直至元代。此款尊後期多帶尊耳、底座及紫斑,比較一著名作例,出土自北京元代遺址,尺寸龐大,乃壇前供器,載於《中國陶瓷全集》,上海,1999-2000年,卷10,圖版205。本品可能亦曾屬供器,然而花口下卷,用作斟注酒水同樣極為適合。

花口、菱口及器身呈波浪形之瓷器常見宋代,多可溯源至同期銀器,然而本尊則無典型銀器或金屬器雛本可循,其源或來自軟土塑形之器。此外,本尊靈感亦可能來自仿荷葉形之宋代瓷器,取其高低起伏之態,戲劇效果更為強烈。比較一金屬器作例,鎚打銅鎏金瓶,線描圖載於Bo Gyllensvärd,<‘T’ang Gold and Silver’>,《Bulletin of the Museum of Far Eastern Antiquities》,編號29,斯德哥爾摩,1957年,圖38d。現時研究尚未確定此類花口來源何屬,唯可參考一馬石石刻例,石刻刻劃一盤,花口與本尊相近,盤中盛載鮮花,出土自宋仁宗墓(1023-1063年在位),見《北宋皇陵》,鄭州,1997 ,頁171,圖150: 1。

本尊器型獨特、比例均稱,極其珍罕,僅有一例可比,出自關善明收藏,曾展於《歷代文物萃珍:敏求精舍三十週年紀念展》,香港藝術館, 香港, 1990年, 編號101,售於倫敦蘇富比2003年11月12日,編號50。

此器型流行於附近各窰,其中以河南及河北省瓷窰為主:比較一定窰例,器型相近,尺寸遠較本品為小,現藏於河北省定州市博物館;一件三彩例,器型及尺寸與本品非常相近,現藏於北京首都博物館,圖載於各出版,如《中國陶瓷全集》,前述出處,卷9,圖版159及227。此外,三例載於三上次男編,《世界陶磁全集》,卷13:遼、金、元,東京,1981年,彩圖92、276、283,分別為一件繪花磁州例,尺寸龐大,器型與本品相同,現藏於西雅圖藝術博物館;東京出光美術館收藏一三彩例;一件黑釉例,器型於本品相近,腹部環施白色護胎土條紋。西雅圖例以及數件黑白彩、綠釉或黃釉磁州例同載於Yutaka Mino,《Freedom of Clay and Brush Through Seven Centuries in Northern China: Tz'u-chou Type Wares 960 - 1600 A.D》,印第安納波利斯美術館,印第安納波利斯,1980年,圖版77、78、96及圖206-9及279。再比一例,光素無釉,繪大理石紋,出自Eugene Bernat收藏,曾展於《Loan Exhibition》,波士頓美術博物館,1947年,編號42,曾售於紐約蘇富比1980年11月7日,編號129。

此外尚可比較其他窰瓷作例,如陝西耀州或江西景德鎮,花口與本品相近,鼓腹,器身線條較本品連貫,見《宋代耀州窰址》,北京,1998年,頁292,圖148: 3 及4;頁294,圖149,彩色圖版8,圖3,圖版77,圖6,圖版78,圖1及2;及長谷部楽爾,《世界陶磁全集·宋》,東京,1977年,彩色圖版32。

鈞窰器,製於河南各窰,如鶴壁、安陽、淇縣、郟縣、新安、扒村、禹縣及臨汝,以至河北磁州及隆化等,見於《故宮博物院藏中國古代窰址標本》,卷1:河南卷,北京,2005年及卷2,河北卷,北京,2006年。上述各窰,多於元朝及以後方始根據鈞窰風格製器,而禹縣則屬鈞窰燒造中心,其中曾有大量個別瓷窰出土。 鈞窰瓷之原型,即於此地發展而成,鑒藏界視之為宋代五大名窰之一。比較一例。尊口與本品非常相近,出土於禹縣劉家門窰址,前述出處,卷1,圖版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