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 16
  • 16

南宋 建窰黑釉兔毫盞 |

估價
80,000 - 120,000 GBP
Log in to view results
招標截止

描述

  • 17.5公分,6 7/8英寸

來源

紐約佳士得2002年3月21日,編號146
Francisco Capelo收藏
倫敦蘇富比2010年5月12日,編號148

出版

Francisco Capelo等,《Forms of Pleasure. Chinese Ceramics from Burial to Daily Life》,倫敦,2009年,圖版49

Condition

中文內容僅供參考,請以英文原版為準。整體品相甚佳,僅於盌内釉表面見一道約7公分極淺刮痕,口沿有少許極輕微磨損,通體見少許輕微窰燒所致瑕疵,包括幾處極輕微縮釉。
我們很高興為您提供上述拍品狀況報告。由於敝公司非專業修復人員,在此敦促您向其他專業修復人員索取諮詢,以獲得更詳盡、專業之報告。

準買家應該檢查每款拍品以確認其狀況,蘇富比所作的任何陳述均為專業主觀看法而非事實陳述。準買家應參考有關該拍賣的重要通知(見圖錄)。

雖然本狀況報告或有針對某拍品之討論,但所有拍賣品均根據印於圖錄內之業務規則以拍賣時狀況出售。

拍品資料及來源

本盞黑釉深厚亮澤,口沿微撇,棕色條紋自盞口下淌,獨特典雅。近足處釉藥聚集成油滴狀,彰顯黑釉明亮豐厚。窰燒之時,釉藥之中氣泡爆破,造成各種獨特效果,如兔毫或油滴,建窰黑釉器即以此見著。瓷匠首先將瓷胎浸入釉藥之中,風乾後再將盞口浸入富鐵之化妝土,窰燒過程中,化妝土往下流淌,與釉藥融合,形成兔毫釉效果。每盞置於匣缽之中,缽底放一小塊陶土,以指定釉藥滴流淌方向。 本盞器型極具戲劇效果,寬口,口沿外撇、厚唇,兼且編制龐大,鮮見於建窰瓷。Robert D. Mowry於展覽圖錄《Hare’s Fur, Tortoiseshell, and Partridge Feathers》論及此器型,哈佛大學藝術博物館,劍橋,1995年,頁207。作者認為此器型發展於唐代,較適合作香料鮮果茶盞。有別於仰口盞,撇沿之盞應不用於流行當時之福建泡沫茶,故此製作數量較少。建窰蘆花坪遺址出土980件茶盞,僅有三件屬大型撇口盞,前述出處,頁 217。

東京國家博物館收藏一例,尺寸及器型於本品相近,圖載於小山冨士夫,《陶磁大系:天目》,卷38,東京,1978年,圖版99及100;東京國家博物館另藏一例,載於《世界陶瓷全集》,卷12,東京,1977年,圖版116;再比一例,現藏於劍橋哈佛大學藝術博物館Arthur M. Sackler Museum,載於Mowry,出處同上,編號80,同書並載以例,口沿較窄,出自Myron S. Falk, Jr夫人及 Mme Ramet收藏,編號81,售於紐約佳士得2001年9月20日,編號91;再比一例,克里夫蘭藝術博物館收藏,圖載於《The World of Ceramics》,克里夫蘭,1982年,圖版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