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 3615
  • 3615

明 仿哥釉雙耳葫蘆扁壺 |

估價
4,000,000 - 6,000,000 HKD
招標截止

描述

  • 19.3 公分,7 1/2 英寸

來源

Cunliffe 勛爵(1899-1963年)收藏
日本私人收藏
香港蘇富比2006年4月10日,編號1615

展覽

《The Oriental Ceramic Society Exhibition of Ju and Kuan Wares: Imperial Wares of the Sung Dynasty, Related Wares and Derivatives of Later Date》,倫敦,1952年,編號82,缺圖

出版

朱湯生,《中國瓷器—莊紹綏收藏》,香港,2009年,圖版27

Condition

null
我們很高興為您提供上述拍品狀況報告。由於敝公司非專業修復人員,在此敦促您向其他專業修復人員索取諮詢,以獲得更詳盡、專業之報告。

準買家應該檢查每款拍品以確認其狀況,蘇富比所作的任何陳述均為專業主觀看法而非事實陳述。準買家應參考有關該拍賣的重要通知(見圖錄)。

雖然本狀況報告或有針對某拍品之討論,但所有拍賣品均根據印於圖錄內之業務規則以拍賣時狀況出售。

拍品資料及來源

仿哥釉雙耳葫蘆扁壺,融合早明御瓷經典器形與宋代名窰釉色,敦樸素雅,極為罕見,與當朝多數瓷作相異,或為特製,獨一無二之例。 扁壺釉色厚實,色調淺白至棕褐,襯托周身開片,開枝散葉,生趣盎然,宛若高古玉雕鈣化乳潤之感。取材宋元哥窰名瓷,雖此窰原址未定,其名得自「哥哥」,嘉靖年間傳說此乃南宋浙江處州兩瓷作兄弟,兄名章生一,設窰於龍泉,遂稱哥窰,所造之瓷釉面開片。至今,哥窰確切位置仍未知,相關考古發掘則已於杭州老虎洞窰出土類同史料記載哥窰瓷之殘片,龍泉窰遺址亦見釉面開片殘器。

哥瓷秀緻內斂,燒造過程繁縟,胎骨纖薄,復施多層釉藥,數度入窰,出窰後精準控制其冷卻速度,利用胎骨及厚釉間收縮係數差異,得出釉面開片紋。江西景德鎮自十五世紀初期開始試燒仿哥釉,如宣德仿哥釉器,器身書年款,開片紋染深色更顯奪目,胎骨淺白,圈足露胎處以深褐護胎釉塗之,以傚宋元哥窰「鐵足」之特徵。

明代關於宋代哥窰瓷記載,如曹昭《格古要論》,撰於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深深影響當朝及後世對於文物之鑑賞與審美。哥瓷釉面開片紋自然迷人,深得文人學士青睞,明代詩詞已見詠哥釉者,「百圾碎」、「金絲鐵線」都是用以形容其片紋層層疊疊、或疏或密,片紋色彩對比,釉質滿佈細小氣泡,乃「聚沫攢珠」,器身「紫口鐵足」。以上皆屬哥瓷及仿哥釉之特點,即如本品。

雙耳葫蘆扁壺施仿哥釉者,極為珍罕,似為孤品,斷代不易。《中國瓷器—莊紹綏收藏》,香港,2009年,頁100,朱湯生指,綜觀其圈足、器形、仿哥釉,應為明代晚期之作。

葫蘆扁壺器形盛行於十五世紀初,源自中亞金屬器及陶器雛本,二件永樂甜白釉葫蘆扁壺,刊於《明代洪武永樂御窰瓷器》,北京,2015年,圖版71,前者為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品,後者出土於以景德鎮,亦見三青花作例,圖版68-70。

本品曾為 Cunliffe 勛爵(1899-1963年)珍藏,其為東方陶瓷學會之重要會員,其收藏亦是盛名遠播,自1940年代開始收藏,經年累月下建構出體系完整之中國陶瓷收藏,雅蓄數量甚豐,亦包含中國青銅器、玉雕、鼻煙壺等。Roy Davids 與 Dominic Jellinek,《Provenance. Collectors, Dealers and Scholars: Chinese Ceramics in Britain and America》,Great Haseley,2011年,頁132-133,憶及 Cunliffe 勛爵深具知識性亦別具趣味之藏品陳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