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 3605
  • 3605

清雍正 粉彩春梅靈芝盌 《大清雍正年製》款 |

估價
12,000,000 - 15,000,000 HKD
Log in to view results
招標截止

描述

  • 10.1 公分;4 英寸

來源

倫敦佳士得1964年6月29日,編號170
弗雷德里克.奈特收藏
香港蘇富比1982年5月18日,編號43

Condition

整體品相良好。
我們很高興為您提供上述拍品狀況報告。由於敝公司非專業修復人員,在此敦促您向其他專業修復人員索取諮詢,以獲得更詳盡、專業之報告。

準買家應該檢查每款拍品以確認其狀況,蘇富比所作的任何陳述均為專業主觀看法而非事實陳述。準買家應參考有關該拍賣的重要通知(見圖錄)。

雖然本狀況報告或有針對某拍品之討論,但所有拍賣品均根據印於圖錄內之業務規則以拍賣時狀況出售。

拍品資料及來源

如花韶華:粉彩春梅靈芝盌
薛好佩博士本品典雅婉约,從中可見中國傳統對花卉之欣賞態度,以及背後繁複多面之含義。四時花卉,芬芳秀麗,營造氣氛,同時傳遞自然生態及季度變化,乃自然規律及節奏之符號象徵,因此,花卉在中國藝術當中地位顯著。唐代杜秋娘(約公元825年卒)〈金縷衣〉曰:「花開堪折直須折,莫代無花空折枝」1,勸少年珍惜光陰,欣賞自然世界美好事物,從中可見古代文人視花卉為自然之代表,見證時日變化。

群芳之中,梅花常見於傳統藝術,象徵冬季,預示春來。嚴冬之際,萬物沉寂,草木花卉尚未發枝,冬雪遍地,唯梅花獨放,故此世人愛其刻苦耐寒,形態高雅,蘊籍謙遜。杜秋娘〈金縷衣〉以金縷華衣比喻名利,規勸少年人勿貪名利,應把握光陰,欣賞自然。中國文藝,常為簡單事物注入豐富想像,寓意美好吉祥。松、竹、梅並稱歲寒三友,梅、蘭、菊、竹則謂四君子,象徵高潔。梅芝並置,則甚鮮見。

雍正帝美學觸覺敏銳、品味獨到而喜愛傳統中國紋飾,同時追求品質卓越,本品正屬臻絕之例。本盌梅花紋飾畫意盎然,淨白及粉紅為主色,梅枝無葉,暗示梅花冬季綻放,意寓長壽、萬象更新。2 梅枝癭瘤喻高壽,嫩芽花苞發自禿枝,生氣盎然。新舊對比,突顯冬往春來。

如前所述,畫匠以靈芝入畫,別具深意。靈芝色呈紫棕、表面滿佈皺痕,形狀粗短,外表不足稱美,卻屬最受歡迎中國藝術紋飾之一。傳統認為,靈芝乃仙草,長於仙際,能予凡人身心能量,食聖山靈芝,如聯繫自然。道教對靈芝尤為重視,仙家神農的圖像更多飾有靈芝滿籃,足見瑞芝深入民心。

本品靈芝紋飾,寄托追求長青之願望,與杜氏〈金縷衣〉及道教長生之說互相呼應。雍正帝奉行道教,熟讀古籍,對〈金縷衣〉亦應非常熟悉。再者,《唐詩三百首》僅杜氏一人為女性,故此可推斷〈金〉詩頗受皇帝重視。

梅芝之飾,製作時間早於較為人熟知的梅竹雙清靈芝或桃樹茶花的配搭。比較一例,尺寸較小(直徑9.2公分),外壁繪淺粉紅梅花靈芝,內壁則繪三花盛放,或為本品之靈感來源。該品屬清宮舊藏,曾展於《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琺瑯彩.粉彩》,香港,1999年,圖版70(圖一)。梅竹靈芝紋飾可參考日內瓦鮑氏收藏一雍正對例,尺寸稍大,署款,載於約翰.艾爾斯,《Chinese Ceramics in the Baur Colllection》,日內瓦,1999年,編號A 590及A 591(圖二),同書並載一對盃例,前述出處,A592及A593(圖三)。艾爾斯論鮑氏收藏盌例時,提及這盌,指此為日內瓦所藏的近例。另一梅竹靈芝盌例,尺寸較大(圖四),曾屬英國高級專員 William Kenneth Slatcher C.V.O.(1926-1997年)收藏,售於巴黎蘇富比2016年6月23 日,編號93。鮑氏收藏還有一盤,繪梅花、桃花及茶花紋飾,伴以翠竹,前述出處,載於A589及封面。

此盌花卉紋飾,隱有正統派清六家之一惲壽平(1633-1690年)的繪畫風格。清六家除惲壽平外,尚有吳歷 (1632-1718年)、王時敏(1592-1680年)、王鑑(1598-1677年)、王翬(1632-1717年)及王原祁(1642-1715年)(後者又合稱四王),承文人畫家傳統,風格宗旨深受晚明董其昌(1555-1636年)影響,著重筆法技巧,用墨謹慎含蓄,以展示畫中主題事物之美。惲壽平乃中國首位採用寫生技巧及風格之畫家,作品之像真神似,前無古人,亦冠絕同儕。《惲壽平摹古冊》花卉畫作以礦物顔料鉛白配粉紅,風格與本品梅花相近,兩枝梅粉紅與雪白相對,色澤透亮,表現春季盛開花朵之嬌嫩秀雅。

本盌來源顯赫,曾屬著名中國藝術藏家弗雷德里克.奈特收藏。他活躍於歐洲,乃荷蘭保險業富商、二十世紀重要中國藝術藏家亨利.奈特(1971年卒)侄兒。據 Roger Bluett 述,亨利.奈特首先集成十八世紀歐洲瓷器收藏,再從父訓入藏中國風格瓷器,於海牙斯海弗寧恩公寓之內陳設收藏,1954年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亞洲藝術展,策展人 Jan Fontein 挑選奈特收藏多件中國藝術品,典藏因而為世所識。3

據朱湯生指,弗雷德里克.奈特與大維德爵士、迦納爵士、瑞典王儲古斯塔夫六世.阿道夫及亨利.奈特等歐洲中國藝術鑑藏家同期。弗雷德里克年少時經常到訪伯父家,因而認識中國藝術。他後來更承繼伯父中國藝術收藏三份之一,由此可推斷二人關係密切。他於1960年代晚期開始建立個人收藏,購入多件唐至清代瓷器。香港蘇富比1982年5月呈獻其收藏之專場拍賣,朱湯生為拍賣圖錄撰寫引言,評論收藏涵蓋各式珍器,每品皆精心細選,本盌正屬其中。收藏當中每品均為佳例,有助認識該款藝術品之特色,研究價值極高。4 弗雷德里克為人行事出眾,明辨善鑑而用心收藏,是次呈獻清雍正粉彩春梅靈芝盌,極能反映他對十八世紀中國宮廷藝術之品味及認識。

1 英譯見梅維恒,《The Shorter Colombia Anth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Literature》,紐約,2000年,頁114。梅維恒表示,詩中金縷衣代表仕途榮譽。
2 見周方,〈Symbolism in Chinese Porcelain〉,《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1962年夏,頁24。
3 Roy Davids 及 Dominic Jellinek,《Provenance. Collectors, Dealers and Scholars: Chinese Ceramics in Britain and America》,倫敦,2011年,頁276。
4 朱湯生,〈前言〉,《The Frederick Knight Collection Catalogue of Important Chinese Ceramics and Lacquer》,蘇富比,香港,1982年。